APP下载

传统茶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探讨

2017-02-03秦北涛

福建茶叶 2017年6期
关键词:茶歌声腔演唱风格

秦北涛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传统茶歌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探讨

秦北涛

(绵阳师范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茶歌作为我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具民族民俗特点,以及地域文化特色,在当代茶文化复兴的背景下,研究传统茶歌的分类以及艺术特征,对当代茶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及茶歌的普及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茶歌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本文就以茶歌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以及艺术特征进行几点具体分析。

茶歌;分类;艺术特征

茶歌在我国历史悠久,是茶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歌最初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哼唱的一种缓解身体疲劳,激发劳动斗志的小调,后来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民族艺术形式,因此茶歌较之其他茶文化形式,更具群众性。正是因为茶歌的群众基础深厚,在发展和传承茶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显现茶歌的优势和作用,将其作为一个有力跳板,使更多的现代人了解茶文化,热爱茶文化,并能够积极承担起传承茶文化的历史重任。利用茶歌的丰富内容,以及富有趣味性的形式,激发人民尊重对茶文化的热情,以此全面推动我国茶文化创新完善。

1 茶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

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了对茶文化进行传承和宣扬,逐渐演变出了茶歌,这种独特的传承方式,十分符合现代的发展需求。由于茶歌具有多种演唱风格,每一种演唱腔调,都具有一定的民族性特色,因此十分受现代人的喜爱。

1.1 茶歌和采茶戏的起源与发展

赣南人长期以种茶和贩卖茶叶为生,当地人对茶有特殊的喜爱,为了缓解在劳动过程中的疲劳,当地的茶农在工作时,多半会以传唱茶歌的方式让心情变得愉快。起初,只有少数茶农进行小曲小调的哼唱,经过长期的发展,人们对这些小曲小调进行了总结和记录,最终演变出了一种特殊的演唱风格:茶歌。由于当地特殊的气候原因,每个月份都会唱不同曲目的茶歌,因此便形成了“十二月采茶歌”,为了配合歌曲,当地还将独有的舞蹈与茶歌相融合,让业余生活变得更加有趣。每逢元宵佳节或盛大节日,将采茶戏与茶歌作为节日的重点曲目,并挂上各种彩灯,为赣南地区增添了独有的民族特色。以“采茶灯”为背景,附上特殊的故事,让重大节日变得更有意义。此时,采茶戏也就有了基本的“雏形”。采茶戏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戏中的人物会适当传唱采茶歌,歌曲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特色,包含了多个地区的方言和舞蹈表演形式,使茶歌变得更有趣味。

随着历史在不断发展和进步,采茶歌在人们传承的过程中,其内容也不断被完善。由于缺少了专人的记录和讲解,许多经典曲目的采茶歌已经失传。与采茶歌相配合的表演曲目《姐妹采茶》,成为了新中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展现形式。为了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表演曲目《茶童哥》进行宣传,有的电影制作公司将其改编成为电影,以符合人们的生活,贴近实际内容的方式进行呈现,让这种特殊的文化走进人们的视野。还有,赣南采茶歌在逐渐被现代人所认可以后,融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演唱风格和演唱形式。这也进一步反映出,赣南采茶歌仍然具有一定的传承价值。由于采茶戏与民众的生活十分相近,所以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在众多艺人与民众的支持下,这种特殊的文化将被更好地继承,赣南的采茶歌也会在全球各地落叶生根,展现其独有的文化魅力。

1.2 茶歌的分类

茶歌与采茶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研究茶歌分类的同时,必然会研究采茶戏的分类,下面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2.1 声腔

以戏曲的演唱角度进行分类,首先要对声腔和戏腔有所了解。声腔是经过代代相传而演变出来的一种不发生变化的腔调系统,这种发声方式产生于某一特殊地区,随着历史不断完善。以赣南的采茶歌为例,它的主要演唱方式是将腔调与地方的方言和戏剧相结合,在演变和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变得具体。由于人们的演唱和传承使这种腔调渐渐的变得更加具体,因此,声腔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系统风格。能否称之为声腔,还要在具体的演唱中判断其发声方式是否固定,是则承认,否则不然。比如:采茶戏和花鼓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具体的演唱风格却十分相近,因此可以归为一个声腔系统。

1.2.2 采茶戏的声腔分类

由于需要分清音乐的多种形态,因此在对采茶歌的声腔进行分类时,需要找到其共同性质。重点是需要注意声腔是否具有共同性质,才能按照性质,对不同声腔进行分类。

针对声腔分类这一问题,可以查询近些年与民族音乐有关的资料,按照企业实际情况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南北地域差别而产生的分区,对戏曲音乐的分类有直接影响。进一步划分则可以将戏曲腔调分为五个分区;第二,自长江以上的部分,有近十三个分区。而在其他地区,声腔又有许多小系统组成,这也是不同的腔系可以按照地域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分区的主要原因;第三,根据不同区域的划分,声腔所呈现的特征有明显的不同。

1.2.3 各路茶戏的声腔比较

首先,是赣南地区采茶戏特征。这个地区以赣南茶戏为主,通过频繁举办小规模的歌舞剧,以方布巾、花色扇为主要道具,通过对茶歌两种声调的转换,让这一地区的主要特征得以呈现。演唱时很少有长时间的过门,频繁的在歌曲中穿插衬句和衬词,让每一句都和小过门相近。作为主要腔式,顶板多腔式具有非方整性特征。曲牌以连缀体为主,在相同的规则下,具有特色的灯歌需要以等级进行划分。男女老少都需要使用同样的腔调进行演唱。

其次,是赣中地区采茶戏特征。这个地区主要分为六个小地区,每个地区的采茶戏都有特殊的表演形式。通过对采茶戏表演形式的不断深入,赣中地区的采茶戏已经演变出了生旦净末丑等多种戏曲风格,故事情节纷繁复杂,环环相扣让人称赞。演唱时以“川调”为主,常常会用弦乐作为过门,上下句长短一致,结构方正整齐。

总而言之,无论是哪个地区的采茶戏声腔,其主要结构都包含“起、正、腰、落”四个部分,让整体形势变得复杂。板式变化较为统一,男女的演唱风格划分比较明显,女为徽调式,男为官调式。由于具体的腔式不尽相同,因此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都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

2 茶歌的艺术特征

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文化,茶歌因其地域的不同,而产生了多种演唱风格和演奏形式,这也是茶歌被现代人所喜爱的主要原因。以茶歌和采茶戏为基础,让茶歌的艺术特征展现的淋漓尽致。以矮子步、画扇舞和单袖筒为主要表现形式的采茶戏,让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风格更有趣味。通过对茶歌的传承和演唱,人们将具有地域特色的风土文化进行宣传,在展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同时,茶歌所具有的艺术特性也被更多人所熟知。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生产,传统的茶歌演唱形式让人们更加真实的与自然相接触,这种接地气的演唱风格,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生活理念。由于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歌能够让人们与自然更亲密的接触,因此这种艺术特征对现代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2.1 赣南文化的浸润

让人心驰神往的赣南地区,由于常年以种植茶叶和贩卖茶叶为生,因此,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优势,成为了人们旅游和观光的最佳去处。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特殊,因此十分适合种植茶树,茶农在工作的同时,与自然更好的接触,让生活回归自然,这是现代人所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取之于自然而用于生活,是赣南被称为风水宝地的主要原因。由于赣南地区物产丰富,人们可以自给自足,因此也免去了城市生活的烦恼和喧嚣。茶农终身以种茶贩茶为生,生活简单而有趣,同时形成的特殊茶文化与风格迥异的茶歌演奏形式,让赣南地区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了诸多游客的目光,赣南地区的特殊文化形式也让我国的茶文化变得更加充实。

2.2 突破单一风格

由于人们更渴望追求完美的生活方式,所以,茶歌和采茶戏的曲目便逐渐增多,这些曲目具有一定的地域特点。起初,采茶戏由赣南地区产生,经过不断的弘扬和传承,成为了当地体现人民勤劳聪明的一种方式。采茶戏由于具有多种声腔系统,因此也就形成了许多流派。不拘泥于一种演唱风格,茶歌也就有了多种版本。

2.3 与生活相关联

茶歌是记录茶农生活的一种方式,由于繁重的工作会让心情变得烦躁,适当的演唱茶歌能够有效缓解来自于生活的压力。茶农在口口传唱的同时,让这种天地自然间的灵动之气变得更有神韵。传唱茶歌,让浮躁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正是这种来自于生活的质朴与纯真,让茶歌所形成的茶文化可以对现代人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比如:人们在庆祝大型节日或迎客时,会载歌载舞,以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歌为主要表演形式,能够让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实,这种特殊的表演风格也逐渐的流传开来。

茶歌的传唱,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提高了精神品质,也使得茶文化变得更有意义。人们在对不同种类的茶歌进行模仿学习的过程中,也间接地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进行了学习,提高了本身的文化素质,也让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茶歌作为独特的民族艺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这种特殊的演奏形式保证了茶歌的节奏更加鲜明、自由、舒缓的同时,也让整体韵律更加协调。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格演奏形式,安溪茶歌经过世代传承以后,形成了多种具有特色的演奏风格。安溪茶歌有多种演唱形式,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环境的变化也对茶歌的内容和节奏有所影响。安溪茶歌具有一定的民族特点,具有一定的节奏性和规律性,因此,在演唱的过程中更具地方特色。

结束语

茶歌是我国一种特色茶文化形式,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当地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安溪茶歌的节奏舒展,音调高,但是形式简单,容易传承。因此得到了广大百姓的青睐。我国对安溪茶歌的保护工作一直十分重视,近些年来,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也为更多的学者所研究,深入挖掘安溪茶歌的艺术价值,音乐特点,对发展和传承安溪茶歌具有巨大的意义和价值。

[1]金鹃飞,徐晓莉.茶歌好唱情亦深——信阳茶歌探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4.

[2]王铭芬.安溪茶歌欣赏[J].艺苑,2015(4):11-14.

[3]叶彦.安溪茶歌艺术特点研究与发展现状调查[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5(2):35-37.

[4]张静,李婷.浅析原生态民歌——信阳茶歌的艺术特点及其文化价值[J].北方音乐,2012(7):45-46.

[5]施王伟.多角度审视“采茶歌”的同源异流现象[J].艺术探索,2011 (6):57-59.

秦北涛(1973-),男,四川广元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及舞台表演、中西方声乐史论演化。

猜你喜欢

茶歌声腔演唱风格
董长贵
《黄梅戏声腔研究》出版发行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戏曲声腔研究70年回顾与反思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豫剧俚谚中的声腔表演艺术初探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价值分析
广西茶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价值研究
中国戏曲为何形成多种声腔
原生态茶歌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