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白杨锈病及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曾林李丽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毛白杨叶斑病锈病

曾林 李丽

(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河南 许昌 465320)

毛白杨锈病及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曾林 李丽

(河南省商城县金刚台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河南 许昌 465320)

毛白杨锈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林,病菌主要在芽内潜伏越冬,来年发芽时就可见带有大量夏孢子的新叶,它是春季的发病中心;毛白杨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导致苗木死亡。本文对毛白杨锈病及叶斑病的病原、症状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毛白杨;锈病;叶斑病;发生和防治

毛白杨锈病和叶斑病是毛白杨的主要病害,分布范围广,在我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区均有分布,特别是在毛白杨集中栽培的地区危害更重。其中,毛白杨锈病主要危害幼苗和幼林,病菌主要在芽内潜伏越冬,翌年发芽时就可见带有大量夏孢子的新叶,它是春季的发病中心;毛白杨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黄脱落,导致苗木死亡。

1 毛白杨锈病

发病后树势衰弱,早期落叶,影响树木生长和苗木质量。植株受病害后,7~8月高生长量迅速下降,9月份即停止生长。除此以外,后期还能引起叶斑病的发生。该病原是松杨栅锈菌。

1.1 症状。主要危害毛白杨1~2年生苗及3~6年生幼树的芽、叶片、叶柄和嫩枝。冬芽是最早感病的部位。感病的冬芽,不能正常展叶,初展叶片皱缩,加厚,向叶背翻卷,另一部分展现的叶上密生夏孢子堆,远看像一朵黄花。叶片是感病的主要部位,发病后主要在叶背产生桔黄色粉状堆,即一病菌的夏孢子堆,开始黄色病斑较小,逐渐扩大,严重时叶面变成凹凸不平,到后期病斑处呈焦状,为病菌的冬孢子堆。发病严重时可侵染叶柄的嫩枝,使之发病,夏孢子堆呈条状着生。

1.2 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状态或夏孢子在芽内、嫩枝中潜伏越冬,来年发芽时就可见带有大量夏孢子的新叶,这种夏孢子堆就成为当年主要的初次侵染来源。该病在4月底以前属孕育阶段,以后随着植株迅速生长,新叶不断出现,病原菌入侵面的扩大以及温度的上升,发病率急速上升。发病率在6月下旬达到最高峰。病害的流行与温度和植株生长情况关系密切,而与湿度和降雨的关系不大。病害流行要求月平均温度为18.2℃~26.8℃。发病率和新叶数量有直接关系,新叶出现,病害即发展。发病盛期的降雨量和雨势能影响病情趋势。干燥少雨或小雨天气有利于锈菌夏孢子堆的存活和传播,连续性大雨或暴雨使夏孢子遭到严重冲刷而使病害停止蔓延。在林内相对湿度为80%~85%、大气相对湿度为50%~70%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3 防治措施。一是早春及时检查,发现病芽立即摘除。二是喷药防治。发病初期,每隔10~15 d喷药1次,可选用0.3°~0.5°Be石硫合剂、1∶2∶200的波尔多液、65%的可湿性代森锌等。需要注意的是,石硫合剂使用不当,易使叶变黄、变厚、叶缘收缩,影响生长,故应尽量少用石硫合剂,避免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交互使用。三是培育抗锈病品种。发病严重的地区可改种其它派的杨树,或通过杨树派内或派间的杂交,选择抗锈病品种。四是加强苗木检疫,防止病害远距离传播。对于感病严重的苗木,可以采取截干移植方式防治该病危害。

2 叶斑病

主要有黑斑病、褐斑病、灰斑病和角斑病。

2.1 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或幼树的叶片上。除危害叶片外,还可危害枝条,造成枯梢。该病属真菌性病害,病原主要是杨生盘二孢菌。

2.1.1 症状及发生规律。发病初期,叶部病斑为褐色至黑色斑点,扩大后病斑中央变成灰白色,上有少数黑色小点为分生孢子盘。病斑大小、形状很不一致,单个病斑近圆形,数个病斑相连呈不规律形,病重时叶片枯焦,提早落叶。在苗茎上病斑呈棱形,黑褐色,中央稍凹陷,后期也有灰白色分生孢子堆产生。病菌从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内越冬,成为来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翌年春季借风、雨传播。5月上旬开始发病,6~8月为发病盛期;在生长季节能进行多次侵染;10月停止蔓延。一般温度影响发病的早晚,湿度影响病害的严重程度,高温高湿或连雨季节发病重;重茬地病原菌多,小苗长势弱,发病重;低湿地和密度大的苗床易发病。

2.1.2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苗圃管理,注意及时间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木的抗病性;雨后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随时清扫处理病叶、落叶,消灭病原菌。二是合理密植、及时间伐,保持林内通风透光。及时清扫林内落叶,以减少病源。三是发病期间,苗圃和成林用200倍波尔多液或85%代森锰锌250倍液喷洒,在晴天无雨时进行。四是选择栽植抗病品种。

2.2 褐斑病。主要危害毛白杨幼苗及成年大树的叶片,有时也危害当年生嫩茎和嫩梢。发病后,幼苗或大树生长衰弱,提早落叶,严重时叶片枯焦,甚至引起幼苗死亡。该病病原为杨盘二孢菌和褐斑盘二孢。

2.2.1 症状及发生规律。发病初期,在叶基部或叶表面沿叶脉处出现黄褐色不规则的或圆形小斑点,以后病斑蔓延扩大,连接成多角形斑。病斑边缘为褐色或暗褐色,中央为褐色至灰色。秋季病斑中央出现黑色点状的分生孢子器,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上越冬,次年4~5月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为初次侵染来源。6月开始发病,7~10月发病最盛,有多次侵染发生。湿度大温度高时最适于此病发生,但在干旱缺雨年份,树势较弱时也能普遍发病。

2.2.2 防治措施。一是杨树育苗时选好圃地,排灌应便利,尽可能远离发病的杨树。避免连作。二是加强营林措施。幼苗出齐后及时间苗,适当增施速效肥料,促进苗木生长提高其抗病性。秋季清除落叶集中烧毁。三是喷药防治。苗木长出1~2片真叶时,可用1∶1∶200~300的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以后间隔10 d喷1次,连续防治4~5次。四是推广速生抗病品种,如沙兰杨、欧美杂交杨等。

2.3 灰斑病。主要危害毛白杨的叶、嫩梢及幼茎。该病病原为杨棒盘孢。

2.3.1 症状及发生规律。染病叶上病斑初为水渍状,近圆形,淡褐色,后扩大呈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易破裂,不久病斑上出现黑褐色霉状物为分生孢子,孢子散落留下黑色小粒即分生孢子盘。受害病斑扩展迅速,叶片皱缩卷曲枯焦。嫩梢叶柄或苗茎初期产生梭形病斑,后形成环切,使病斑以上部分折断枯死。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落叶或病枝上越冬,次年春季随风雨传播,作为初次侵染源,4月开始发病,6~7月为发病盛期,10月停止蔓延。

2.3.2 防治措施。一是加强管理。片林种植不要过密,及时拔除大树下的萌条,以利通风降湿。二是栽植抗病品种,如:大官杨、沙兰杨等杨树品种。三是喷药防治。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1 000倍液或40%杜邦福星乳油8 000倍液防治。

2.4 角斑病

2.4.1 症状及发生规律。该病病原是尾孢属病菌。病斑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灰白色,病斑上有不很明显的小墨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感病叶片是病菌的越冬场所,次年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作为初次侵染来源。发病季节多雨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2.4.2 防治措施。一是冬季清除病落叶和病枝梢,集中烧毁,消灭越冬病源,减少初次侵染来源。二是叶斑病一般都是在湿度大、苗木生长衰弱时危害严重。因此,要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及时间苗,摘除下部的老叶,使苗圃通风透光良好,对防病有较好的效果。三是定期喷洒70%可湿性代森锌600倍液效果最好,喷洒200~300倍波尔多液等也有一定效果。四是选育抗病品种。

[1]陕西省林业研究所.毛白杨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2.

[2]刘岳军.毛白杨主要病虫害防治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2013(30).

[3]王则学.杨树灰斑病防治 [J].安徽林业科技,1996(04):22.

猜你喜欢

毛白杨叶斑病锈病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缩短毛白杨移栽缓苗期关键技术
伐根嫁接毛白杨生长规律与木材质量研究
毛白杨缓苗期研究进展分析及展望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广州地区鲜食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毛白杨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