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探索

2017-02-03闫越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绿地园林景观

闫越

(石家庄市植物园管理处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探索

闫越

(石家庄市植物园管理处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在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中,离不开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创新。文章通过工作实践,阐述了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及理念,从而就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及创新进行了详细地探讨与研究。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探索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强,人们在追求高楼大厦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从而应运而生了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最大程度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添城市魅力。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2.1 保护多样性原则。在园林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依据当地的地域特色,在不破坏当地自然生态的同时合理利用地域植被进行设计,这样既保护了地域原有植被,避免了地域破坏,又达到了节约园林设计成本的目的。

2.2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在园林设计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植被的适应性问题,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植被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进行选择性的种植。对于不同类型的园林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根据当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的园林设计。在园林植被选择上要合理选配,避免物种间的排斥不适应。

2.3 合理安排原则。园林的景观设计为城市建设增彩增色,根据城市特色及地理环境特点,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合理安排规划,在突出城市特色的同时做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3.1 注重场地的设计。注重场地设计指对当地地域特色与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布局,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设计理念。

3.2 注重生态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园林的生态规划,生态规划在园林设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合理的生态规划可以提高园林景观的美感和品位,增加园林景观的立体化和整体内涵,使生态环境多样化,提高观赏性。同时生态规划有助于城市环境保护,推动绿地覆盖率。

4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创新

4.1 节能型园林景观设计

4.1.1 科学选择树种。在树种植被选择上要注重实际,考虑土地和土壤环境以及树木品种,因地制宜的选择一些适合当地环境和土地成长的植物,要侧重选择一些观赏性好,生命力旺盛,易成长、易打理、抗病性及适应力强的植物树木,在道路两侧可以种植一些生长周期短、树木高大的乔木类,一是可以防止道路车辆的噪音污染,二是可以为道路行人遮风避雨。

4.1.2 植被搭配合理。在土地绿化上需要进行有层次的植被种植,结合乔木、灌丛和草本多层次立体化的构建绿地。每100 m2绿地上需种植不少于3株乔木、20株灌木和70 m2的草本及地被。

4.1.3 园林灌溉系统节能方便。要注重配合各种植被需水量的不同,运用新型技术为园林景观提供水体循环的动力,考虑节水、节能、方便实用,同时要给园林景观增光添彩,给园林水景增色,增加具有动感的景观效果。绿化灌溉前最好对土地土壤进行疏松,采用漫灌、滴灌和地下灌水等形式,合理安排园林植被灌溉方式,保持土壤良好结构,节约用水,降低园林灌溉成本,同时保障绿地植被健康生长。

4.2 园林景观的节约性设计

4.2.1 水资源的节约。由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且园林用水量大,园林数量多,所以在园林用水方面要节约利用。首先园林景观设计要充分依据当地环境情况,从实际出发,在美观的同时提倡节约。如在部分缺水城市,在建造镜面状水景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水源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镜面水景的大小及流动走向,设置储水池在雨季时期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其次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园林水源附近种植植被,用镜面的水灌溉植被。园林景观水景设计多利用河道水或回用水做水源补充,最后采用合理的景观布置来代替水景观的功能。

4.2.2 废弃材料的回收再利用。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废弃材料也不断增加,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园林景观建设中设计人员也可合理的利用建筑废弃材料。例如将楼房建设的废弃砖块、沙土、钢筋等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可以将其铺路和设置围挡等;通过污水再处理手段循环利用居民生活污水及城市排水等进行绿地灌溉,加强水资源的利用率。

[1]李莹静.综述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J].城市建筑,2012,09(13):94~95.

[2]陈和荣.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控制浅议[J].中国科技投资,2012,21(20):247~248.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绿地园林景观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园林设计与施工协调管理模式的探讨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灰空间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