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7-02-03杨伟涛刘永胜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黑星幼果分生孢子

杨伟涛刘永胜

(1夏邑县林业局 河南 夏邑 476400;2河南省国有西华林场 河南 周口 466600)

梨黑星病的发生与防治

杨伟涛1刘永胜2

(1夏邑县林业局 河南 夏邑 476400;2河南省国有西华林场 河南 周口 466600)

梨黑星病是危害梨树的主要病害,对梨果产量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梨黑星病的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梨黑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梨黑星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梨黑星病是梨树一种主要的病害,严重时引起花和叶芽枯死,不能结果或使叶片、果实早期脱落。发病轻的降低果品质量,常造成很大的损失。该病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北方梨产区受害最严重。

1 病害症状

梨黑星病危害梨的果实、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发病初期生淡黄色、蝇头大小的圆形病斑,逐渐扩展达到5~10 mm,病部稍凹陷,病斑上出现黑绿色霉层。病斑木栓化,坚硬龟裂,病疤附近的果肉变硬,并带苦味。幼果期受害引起果实畸形。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延叶脉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斑块,不久病斑上沿主脉长出黑色霉层,边缘呈辐射状,严重时整个叶片的背面布满黑色霉层,导致早期落叶,有时7、8月间叶片即落光,梨果也随即脱落。新梢受害,初期病疤呈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后逐渐凹陷,表面生黑色霉层,最后病斑开裂呈疮痂状。树芽受害,轻者鳞片上生黑褐色病斑,其上生许多分生孢子,严重的全芽枯死。

2 病原

梨黑星病菌无性时期为半知菌亚门、梨黑星孢。在病斑上长出的黑色霉状物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粗而短,暗褐色,无分枝,直立或弯曲。分生孢子着生于孢子梗的顶端或中部,脱落后留有瘤状的痕迹。分生孢子淡褐色或橄榄色,两端尖,纺锤形,单胞。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梨黑星菌,在过冬后的落叶上产生圆球形或扁球形子囊壳,黑褐色,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双胞,上大下小病菌存在生理和致病性分化的现象。

3 发病规律

梨黑星病病菌有两个主要越冬场所,以菌丝、分生孢子在芽鳞和病梢上过冬;以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座在病落叶上越冬。第二年春季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一般新梢基部最先发病,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2℃~23℃,降雨期间气温在24℃左右,孢子萌发只要4~5 h。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附近的叶、果上,经14~25 d的潜育期即表现症状。河南省4月下旬至5月上旬始发,7~8月为盛发期。此病菌在一年内可以有3~4次再侵染发生。

此病发生与当年气候条件和梨树生长势有密切关系。5~7月间降雨早、雨量大、雨天多,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春季多雨阴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地势低洼、果园排水不良、树冠茂密通风不良或树势衰弱及种在山沟处或阴坡的梨树都易发生病害。另外,不同品种间抗病性存在着一定差异,推广栽植抗病新品种是综合防治梨黑星病、减少农药污染的最有效的措施。一般中国梨最感病,日本梨次之,西洋梨较抗病。鸭梨、秋白梨、黄梨、安梨等易感病,莱阳梨、红梨、严州雪梨次之,而玻梨、香水梨较抗病。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果园栽培管理。秋末冬初结合整枝修剪病梢,及时清除落叶、病果、杂草、枯死枝芽等,深埋或带出园外集中烧毁,清除越冬菌源。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冬翻和冬灌,以减轻梨黑星病危害程度,确保来年丰收。每年的4~5月份及时剪除病芽、病梢、病叶、病果,深埋或集中烧毁,防止病菌扩大蔓延。在发病初期,经常检查,发现病梢后及时剪除。同时,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料,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4.2 药剂防治。①萌芽期。病芽是该菌最重要的越冬场所,芽萌动时喷洒有效药剂,可以杀灭病芽中的部分病菌,降低果园中的初侵染的菌量。40%福星等内吸性杀菌剂对梨黑星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②幼叶幼果期。梨树落花后,由于叶片初展,幼果初成,正处于高度感病期;如果阴雨较多,条件适宜,越冬的黑星病菌将向幼叶及幼果转移,导致幼叶及幼果发病。这个时期是药剂防治的第1个关键时期,一般年份和地区,从初见病梢开始喷药,麦收前用药3次,即5月初、5月中下旬及6月上中旬。③成果期。7月中下旬以后,果实加速生长,抗病性越来越差,越接近成熟的果实,越易感染黑星病。因此,采收前30~45 d内,必须抓紧药剂防治,防治果实发病或带菌,保证丰产丰收。根据当年的气候(主要是降雨)条件,此时一般需喷药3~4次,采收前7~10 d,必须喷药1次。

[1]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猜你喜欢

黑星幼果分生孢子
鸡 妈 妈
果树幼果期 注意防控这些病虫害
杧果幼果黑心病与土壤理化性状的相关性
梨幼果春季低温霜冻调查
暗色丝孢菌中国一新记录属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伊犁苹果黑星病发生及其防治
白僵菌Bb38菌株小米培养基与SDAY培养基培养耐热性状差异研究
黄瓜黑星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减少苹果黑星病喷药次数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