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2017-02-02常建英孙占海孙占武

保健文汇 2017年7期
关键词:药物性化瘀灌肠

●常建英 孙占海 孙占武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的疗效观察

●常建英 孙占海 孙占武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确诊为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的患者56例,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此组在停止服用损肝药物后,给予支持性综合西医治疗;双号为研究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及中药保留灌肠,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一疗程后研究组治疗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治疗显效率为32.14%、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TBIL平均水平明显下降,PTA平均水平明显上升。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肝衰竭在改善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

中西医结合;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疗效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损害,其病情严重,病势凶险,死亡率高。临床上随着新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同时保健品、减肥药、抗生素、中药等在人群中的广泛大量服用,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也在上升,我院自开始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药物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2年3月到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药物性慢性肝衰竭,无合并各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感染中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性肝病等疾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56例,其中男性为24例,女性为32例,年龄27~81岁,平均年龄48.6岁。入选病例按照人院顺序编号,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研究组,对两组人口流行病学进行了比较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状况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遵从2006年《肝衰竭诊疗指南》标准,56例患者经诊断后均属于药物所致慢性肝衰竭。其中,56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在170μmol/L以上,53例患者35%≤PTA<40%,3例患者PTA<35%,全部患者腹腔均有大量积液[1]。

1.3 治疗方法

56例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均停止服用损肝药物,对照组中28名患者给予降酶、人工肝支持、退黄等综合西医治疗;研究组2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解毒化瘀及中药保留灌肠,解毒化瘀中药药物组成为:赤芍30-60g,大黄10-15g,丹参30g,郁金10g,地耳草15g,白花蛇舌草15g,茵陈30g,枳壳10g,木通10g;中药煎制后取汁300ml,患者一天两次每次服用150ml。保留灌肠药物配方为:大黄30g,乌梅30g,熬制取汁150ml;患者晚上睡前用150ml保留灌肠。一疗程后评定疗效[2-3]。

1.4 诊断比较标准

显效:病情明显好转,PTA、TBIL正常或者轻微异常,PTA>40%,TBIL≤170μmoL/L;有效:病情好转,PTA和TBIL明显好转(PTA上升10%,TBIL较原水平下降50%以上);无效:病情恶化或死亡。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中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依次为12、14、2;对照组中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无效人数依次为9、15、4。研究组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显效率32.14%、总有效率85.71%差异显著(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肝脏是药物聚集、转化、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在肝脏中主要有两种代谢方式:①Ⅰ相代谢反应:该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②Ⅱ相代谢反应:该反应主要是结合反应。Ⅱ相代谢反应后,药物通常与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等分子基团结合,从而使其水溶性大大提高,更容易随胆汁、尿液排出体外。通常情况下,药物主要通过两种途径造成肝衰竭:药物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机体对药物的特异质反应,包括过敏性及代谢性两种。

本研究中解毒化瘀及中药保留灌肠的成分大黄、栀子、丹参、具有抑制大肠杆菌、清除内毒素、保护肠道粘膜的作用;同时,大黄、乌梅也具有与内毒素作用的效果。保肝、降酶、退黄、血浆、人工肝支持、白蛋白支持等综合西医治疗能够快速清除患者体内毒素、缓解症状,但是其效果是短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结合西医的快速,中医的长效护肝,同时清除毒素。本研究中,研究组显效率为42.86%、总有效率为92.86%与对照组显效率32.14%、总有效率85.71%,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TBIL平均水平明显下降,PTA平均水平明显上升。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源性肝衰竭效果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性慢性肝衰竭疗效较好,可以进一步探讨和应用,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用以防范于未然[4]。

(作者单位: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石家庄中西医结合医院)

[1]石焱.药物性肝衰竭30例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7):171.

[2]刘燕敏,闫惠平,韩莹,等.急性及慢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及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1):37-40.

[3]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衰竭诊疗指南[J].14(9),643-646(2006).[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43-646.

[4]宋佳,董卫国,吕晓光,等.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循证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12(3):285-288.

猜你喜欢

药物性化瘀灌肠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茵兰益肝颗粒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69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