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外汉”变“土专家”双孢菇成“致富果”

2017-02-02郭泮

农业知识 2017年24期
关键词:双孢菇大田果蔬

“门外汉”变“土专家”双孢菇成“致富果”

走进河南省孝义市大孝堡乡马庄营村艺升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只见整齐干净的白色大棚沐浴在阳光中,进入大棚里,看到一个个戴着“帽子”的小白菇从菇床上悄悄地探出了头,三名中年妇女正在采摘,她们动作娴熟,往下一摁,轻轻一扭,小小的双孢菇就脱离了菇床。

这个基地就是艺升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俊海创办的,从大田到大棚,从杂粮到菌类,陈俊海潜心农业种植十几年,任环境万变,不变的是他对农业的情怀。

“食用菌的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它是利用农林废弃物转化而来,是一个变废为宝的一个行业。”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干这行时,陈俊海讲述自己的观点。“我曾经到福建、浙江,后来再近一点是平遥这些地方考察过,发现双孢菇产业比较适合我们,经济效益好,同时在气候上能和南方错开季节。”

从事了十几年大田试验的陈俊海转战菌类种植,任谁说都是个“门外汉”。因为双孢菇不比小麦、玉米这些作物,它天生娇气,需倍加用心。但陈俊海不畏难,花半年时间考察,从平菇到双孢菇,不仅看技术,还看市场。

陈俊海在考察中发现,菌房的通风口历年来都是用铝塑板做的,铝塑板一经过高温灭菌就变了形了,不密封,棚里的温度无法保持。

陈俊海想到用玻璃代替,但由于玻璃本身透光性好,不利于双孢菇生长,行业内一直未敢采用。可陈俊海却乐于做这个先行者,自己绘图测量、挖槽施工,改造种植基地。反反复复试验后,陈俊海不仅用玻璃结构解决了双孢菇不能强光照射、铝塑板高温变形的困扰,还改善了菌房内白天的照明环境,可谓一举多得。

蘑菇长了一茬又一茬,陈俊海的试验搞了一项又一项,通风口、竹床……他的试验不大不小,但贵在敢于突破常规。将取暖设施改为地暖,让散热更加均匀;将灭菌时间延长24小时,让灭菌更加彻底。陈俊海的“蘑菇经”越来越厚。

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实践,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陈俊海种出的蘑菇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由于南方种植条件的局限性,陈俊海的双孢菇成了南方市场上的抢手货,从收货商定价到供货方定价,小蘑菇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陈俊海深有感慨地说道:“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创新,我种双孢菇也是这样,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分析原因,搞试验,就这样一步一步摸索着提高产量,节省人工,降低成本,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如今,陈俊海正信心满满地走在充满希望的致富路上。谈及今后打算,他说:“下一步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撬动农民增收支点,发挥好科技支撑作用,促使双孢菇的产业发展上档升级。同时,还要引进更新、更优的菌种,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梦。”

(郭眀泮)

猜你喜欢

双孢菇大田果蔬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果蔬PARTY
大田百余名留守儿童有了“爱心家长”
“大田后生仔”歌唱家乡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风味双孢菇酱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赶着时间卖的双孢菇
“小田并大田”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