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

2017-02-02孙启芬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35期
关键词:投诉率护患儿科

孙启芬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广西梧州 543002

因临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儿科护理方面,儿科接待患者人群为儿童,陪同家属均为患儿直接亲属,患儿心智尚不成熟,表达能力差,护理人员不能按照特长发挥,疲劳工作,风险意识差,均有可能造成不良护理事件发生,进而引发护患纠纷与投诉[1-2]。虽然护理处置均在患儿身上,但是家属护子心切,情绪较激动,这些都是儿科护理满意率低的原因[3]。因此有效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从而有效提高儿科护理效果为该院努力方向[4]。该院儿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患儿予常规儿科护理,经分析其差强人意之处,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147例患儿采取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5]:需要入院接受治疗;患儿年龄介于6个月~6岁之间,病程小于3周;收治于儿科;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6]:伴有高热;气管异物、肺结核及过敏所致喘息;反复发作内伤;需手术治疗;拒不配合护理工作。以该院儿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34例患儿予常规儿科护理的134例患儿为对照组,男86例,女48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15 h,平均时间(5.9±1.7)h,年龄 0.8~5.9 岁,平均(4.7±0.2)岁,护理人员 29名,女 28名,男 1名,年龄 20~36岁,平均(24.7±1.4)岁。以2016年3月—2017年3月儿科收治的147例患儿采取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称为联合组,男93例,女5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2~17 h,平均时间(5.8±1.8)h,年龄 0.9~6.0 岁,平均(4.6±0.3)岁。 护理人员 30名,女 29名,男 1名,年龄 20~36岁,平均(24.6±1.5)岁,两组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方式,遵医嘱改善患儿不适症状,完成采血、输液等处置。联合组为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团队协作护理方式:将儿科视为大团队,而护士长则为队长,队长熟悉每一个护理人员的优势并充分发挥,将细心、耐心护士分配到输液室中,将认真负责者分配到处置室与办公室,实现按需按劳分配,依据个人情况调整值班人员,保证每个值班日均有细心、操作规范护理人员,保证人员轮转与休息,避免疲劳待岗状态。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将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向患者与家属讲解,以免纠纷出现;控制突发问题,规范工作每一步,降低突发状况出现几率;建立管理制度,明确落实责任;完善管理。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加强护理水平;总结不足,完善现在;谨慎进行可能产生风险操作;客观记录病情;专人检查仪器设备以及相关药品,定期清洁与护理;以诚待人,规避护理风险,避免与患者家属发生冲突,保护其隐私内容。将两种护理方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于儿科护理中。

1.3 疗效指标

计算护理操作合格率,并予护理质量评分(满分100分)。并记录护患纠纷与投诉率[7]。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现,数据相比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合格率

联合组灭菌、护理记录、三基考试、医疗考试与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操作合格率[n(%)]

2.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照

联合组护理文书、消毒隔离、护理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违规操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详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照(±s)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对照(±s)

组别 护理文书 消毒隔离 护理水平 违规操作联合组(n=30)对照组(n=29)t值P值98.94±0.12 93.54±3.34 8.540 0 0.000 0 98.13±0.27 92.76±2.51 11.457 3 0.000 0 96.33±1.21 91.42±3.52 7.116 3 0.000 0 1.21±0.22 3.52±1.28 9.582 7 0.000 0

2.3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投诉率

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41.79%,护患投诉率为20.90%,联合组护患纠纷率为7.48%,护患投诉率为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及投诉率[n(%)]

3 讨论

儿科始终为临床众多科室中护患纠纷最多的,多考虑护理服务对象为小儿,因小儿心智尚不成熟,因此家长心态较急迫,对于常规护理表示不理解与不接受,因此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以争取患儿家属配合[8-9]。随着医疗模式的不断改革,提高护理水平,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是目前重要一点[10]。医生护士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述和宣教,而是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痛的心与心的沟通[11]。从文明温暖的问候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待患者始终保持有礼貌的微笑。对待患者向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可将医疗纠纷风险降至最低[12]。儿科护理为一个大团队,团队合作极其重要,科室内人员操作技术与耐心程度各不相同,依据其自身情况分配工作,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13]。护理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状态及家属心理的变化,开导患儿家属烦躁、焦虑的情绪,避免其发生抵触治疗的行动,鼓励其有信心战胜疾病。医疗护理工作因高风险性,在保证治疗效果下尽量规避护理风险,因而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护理方式:提高风险意识,完全掌握相关技能,保持其工作的认真程度,强调与落实相关责任,加强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充分尊重患儿家属的知情权,在行特殊护理或风险程度较大的护理时,应向患儿及家属交代可能造成后果,并出具书面说明,讲述利害关系,在征求患儿家属的同意后,方可执行[14]。从该研究中可明显看出,联合组灭菌、护理记录、三基考试、医疗考试与操作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护患纠纷率为41.79%,护患投诉率为20.90%,联合组护患纠纷率为7.48%,护患投诉率为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组研究结果与李晓燕等[15]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儿科患儿采取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合格率与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纠纷与投诉率,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但该文研究样本量少,仅限于该地区该院儿科收治患儿,因此存在有一定局限性,希望临床采取此资料研究方式及流程,扩大研究区域并增加研究样本,以明确团队协作联合风险防范式护理用于儿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1]范文静.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5(13):4960-4963.

[2]唐艳.协同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34(12):158-161.

[3]刘新玲,王露.协同护理模式在维持性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5(22):37-39.

[4]赵雪萍.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06-208.

[5]胡燕利,谢家兴.协同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1(2):119-121.

[6]胡宝婵,阙冬梅,梁国雄.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病人多维度协同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6,11(14):1114-1116.

[7]董超,胡静,商丹,等.医护协同教学模式在专科重症监护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0):123-124.

[8]Sarah EK,Carolyn CG,Isabel A,et al.Managing depression in peo-ple with multimorbidity:a qualitative evaluation of an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J].BMC Family Practice,2015,16(1):1-10.

[9]Aguirre J,Carrion VG.Integrated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s a col-laborative care model for pediatricpatients in a low-income setting[J].Clinical Pediatrics,2013,52(12):1178-1180.

[10]Angstman KB,Phelan S,Myszkowski MR,et al.Minority primarycare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outcome disparities improve with col-laborative care management[J].Med Care,2015,53(1):32-37.

[11]Ngo VK,Weiss B,Lam T,et al.The vietnam multicomponent col-laborative care for depression program: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care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nations[J].J Cogn Psychother,2014,28(3):156-167.

[12]黄玲,陈媛玲,朱莉静.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3):89-91.

[13]王丹.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2(3):186-187.

[14]曹桂红.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6):87.

[15]李晓燕,马玉兰.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8):187.

猜你喜欢

投诉率护患儿科
我国儿科急诊医学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社会嵌入视域下护患关系影响机制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门诊注射室的运用效果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门诊输液室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论如何在智能电管家推广同时降低投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