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

2017-02-01周吉平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胆源胰腺炎微创

●周吉平

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的临床手术治疗研究

●周吉平

目的:分析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78例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9例患者均给予微创手术方案,对照组39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手术方案,对比2组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腹手术方案,可以更好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预后康复,且手术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手术;疗效

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隶属于较严重的急腹症之一,患者大多并发存在胆囊结石及肠梗阻情况,起病较急且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亟待给予合理关注。本研究为选取适宜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适用的临床手术方案,针对性纳入了我院2015年6月以来收治的76例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作为治疗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了常规手术及微创手术方案,现将不同手术方案治疗下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78例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彩超、CT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综合检查确诊为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多存在胆道疾病活动史,主诉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部持续疼痛、发热情况,部分患者伴有黄疸、休克情况。影像学诊断特征:患者可见胆总管扩张、胆囊、胆管结石、胰腺形态改变,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尿淀粉酶超正常水平较高,血清总胆红素持续升高。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2组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22~59岁,平均(44.7±11.7)岁;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4~62岁,平均((45.2±12.4)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39例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微创手术方案治疗,具体手术方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腹腔镜胆囊LC切除术治疗路径[1]。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作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39例则在明确诊断基础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传统手术治疗方案,具体即实施胆囊切除术+T管引流术+胆总管切开探查+胰腺包摸切开+胰周引流术+空肠造瘘术治疗方案[2]。术后,常规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作抗感染治疗。

1.3 指标观察

观察对比2组患者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的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同时对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死亡率作综合对比,仔细记录组内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实施组间疗效差异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悉数录入SPSS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行t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对比

本研究2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可知:观察组3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6.2±4.7)d;肛门排气时间为(2.7±0.9)d;对照组39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3±6.4)d,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3.2±1.1)d,综上内容可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本研究2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39例患者中,共计出现脓毒血症患者1例(2.56%),胰漏患者1例(2.56%)、切口感染患者1例(2.56%),手术并发症率7.68%。对照组39例患者中,共出现脓毒血症患者2例(5.12%),胰漏患者2例(5.12%)、肠漏患者1例(2.56%),切口感染患者1例(2.56%),手术并发症率15.36%;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2组患者预后死亡率情况对比来看,微创组出现1例病死患者(2.56%),对照组出现2例病死患者(5.12%),组间差异对比,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从临床层面来讲,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是由胆道疾病所诱发的一类全身性疾病,同白细胞过度激活存在一定关联,存在多类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参与疾病活动。针对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治疗需具备个性化治疗意识,需参照术前、术中检查结果深入了解实际病情基础上,选择科学的手术方案[3]。

本研究中观察组39例患者实施的微创手术方案,是通过在内镜下窥探患者脏器内环境,进而实施ERCP+EST+ENBD治疗术式,能够在微小创伤下取得较满意的引流效果,且多数患者均较为适用ENBD术,若患者仅存在胆总管结石,还可一次完成胆管结石取石及急性胆源性胰腺炎问题的解决[4]。因此,临床应用效果相应优于传统治疗的繁复操作,且微创降低了患者机体损害,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治疗范畴。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微创手术方案治疗的观察组39例患者临床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39例患者(P<0.05);且2组患者术后情况对比,组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相应减少了患者预后不良情况的发生,值得后续临床作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单位:自贡仁爱骨科医院)

[1]李文龙.浅析普外科临床重症胰腺炎的手术效果[J].家庭医药,2016,(6):56.

[2]邱辉林.普外科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2016,10(1):99.

[3]饶利军.重症胰腺炎106例治疗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5,(4):428-428,429.

[4]王振啟.手术治疗重型胰腺炎50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24):101-102.

猜你喜欢

胆源胰腺炎微创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孕期大补当心胰腺炎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