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017-01-31刘艳梅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情趣多媒体音乐

刘艳梅

(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吉林 通化 134100)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刘艳梅

(吉林省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吉林 通化 134100)

音乐教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不同年龄特点;音乐教学过程和方法;音乐实践活动审美情趣

音乐教学是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和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中如何实施好课程标准,要结合通化县教育局2017年艺术教育、教学工作重点,深入实施体育、艺术2+N工程,推进全国艺术教育实验县实验成果提升”的艺术教育总体要求,根据我校艺术教育实际,充分利用好音乐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启迪学生的智慧。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和生动活泼的音乐教学魅力吸引学生学习音乐,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丰富审美体验

音乐课堂中,学生不但要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领略、发现音乐的艺术魅力,涵养美感,陶冶情操,促进情感沟通,对所学习的音乐表达独立的见解。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力比较强,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用游戏、唱歌、跳舞、等方法进行直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去听、去想、去模仿和表现。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表演《数鸭子》时,首先让学生模仿鸭子是怎么叫的?农村的学生对鸭子并不陌生,争先恐后的抢着模仿,贴近生活的教学设计,极大的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请学生模仿小鸭走,小鸭游泳等有特点的动作,在模仿中渗透节奏符号的运用,在感知节奏的基础上用自然的嗓音唱歌,编创动作,表演体验。从表演中感受辛勤的劳动人民质朴、可爱、可敬的品质;感受大自然赋于我们一切美好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乐于向上,勇于参与歌曲地演唱与表演。培养学生准确的律动感和审美体验。

高年级学生随着认知领域的不断提高,感受和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不断增强,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自信的声音演唱歌曲,进行课堂乐器的演奏,学习音乐创作的简单方法。增加对音乐的体栽和形式的认识,认识西洋乐器和常见的中国民族乐器,并了解其音色。体验不同拍子的旋律特点。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主题,感受音乐基本段落。在音乐实践中尝试着用形体、线条、色彩等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在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中,先引导学生初听乐曲,感受音乐轻盈、清脆、乐耳充满热情的整个乐章。通过进一步聆听,引导学生初步说出乐曲所表达的意境。这时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有的学生想到欢快、活泼的游戏,有的学生仿佛看到了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学生犹如来到海边慢步,与小伙伴嬉戏、玩耍。不论学生联想到什么场景,我都会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尽情感受音乐所表达的美好场面。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现代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资源,拓展音乐教学的容量,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视听结合,声象一体,开阔了学生音乐视野,丰富了学生文化知识,有效融合了知识结构,把抽象的知识演示的更直观。学生很快就能进入歌词意境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树立良好的学习愿望。良好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训练歌唱时的意志品质。歌唱位置的训练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难掌握各发声器官的准确位置。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再加上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很容易树立正确的发声观,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形成良好的演唱方法。在引导学生发声时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通过制作课件让学生认识人体的发声器官,认识共鸣腔,让学生结合教师示范,感受发声时气息与声音、共鸣的关系。再引导学生轻声哼鸣,感受共鸣时的气息支持状态,更好地发声练习。掌握了发声的位置,通过观看合唱团的表演,感受和模仿歌唱时面部肌肉的状态,歌唱时人的情绪,引导学生探索、体验歌唱时的方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学生歌唱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基本演唱技能不断增强,学生能用自然的嗓音,自信轻松的表情参与演唱。声音不断圆润、丰满。演唱方法不断完善,有效促进了课堂乐器的演奏及即兴编创活动,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多媒体教育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合理运用音乐教学过程与方法,尝试审美体验

音乐过程和方法包括体验、模仿、合作、探究与综合。在音乐体验中充分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在模仿中通过亲身参与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体验音乐的精神内涵。适当地运用比较、观察和练习的方法进行模仿,积累音乐经验。在探究中重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在合作中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培养协调能力与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在综合中渗透相关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人类艺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如教学中我运用发声练习、节奏训练、乐器练习,新授歌曲与歌曲处理、即兴编创等方法进行教学。充满表情的演唱。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表现,通过反复的训练,学生在歌唱中的水平不断提高。高年级学生通过电子琴演奏,培养学生读谱能力的同时,增进合作与协调能力。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演奏作出简单地评价,尝试与他人合作,进行音乐游戏、律动、集体舞等表演,不断丰富审美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融合都很有效,需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1]王艳芝.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大众文艺2011(02).

G633.951

A

猜你喜欢

情趣多媒体音乐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高考招生宣传平台
爱情趣数字
夏虫情趣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诗词要有情趣
音乐
活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四格情趣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