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手风琴教学中的内容选择问题简析

2017-01-31张一竹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手风琴器乐教学内容

张一竹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高校手风琴教学中的内容选择问题简析

张一竹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在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积极展现手风琴独特的音乐效果,还能积极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当前高校的手风琴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手风琴教学中的内容选择问题,以期有助于高校手风琴教学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高校;手风琴教学;内容;选择

前言

作为音乐艺术课程的重要部分,器乐教学不仅要进行演奏方法的训练,还要注重对学生整体音乐修养的提升。在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提高不同水平学生的音乐水平,这需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积极考虑。因此,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有助于合理突显手风琴教学的特色,使学生的个人潜力得以激发。笔者针对于此,研究了高校手风琴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以期有助于学生手风琴演奏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音乐修养的提升。

一、当前高校手风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育优势得不到合理发挥

高校中的手风琴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手风琴专业的教学资源具有一定的局限,对教学的满足不够。由于高校手风琴专业的招生数量有限,很多学生对手风琴艺术的向往得不到满足。很多高校手风琴教学老师的综合能力素质较低,并且在现实的教学中,对学生很难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很难培养出优秀的手风琴专业人才,这也使得手风琴教学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教育优势,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1]。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当前在高校手风琴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不利于手风琴教学的发展。目前,手风琴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单一的教学模式,沉闷的课堂氛围的问题,师生间缺乏合理互动,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缺乏自主性,学习效率不高。此外,作为声乐教学的一种类型,手风琴教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合理结合。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这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长期下去,不利于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会磨灭学生手风琴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模式不够科学

目前,高校手风琴教学主要有大班、小班授课两种形式。但是,这两种授课形式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大班虽然能够进行集中教学,而且能够节约相应的人力、物力。但是,大班教学由于人数较多,在实践环节中就不能进行一一指导,不利于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实践的指导与发展。而对于小班教学来说,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教师能够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以此来指导每个学生的实践练习。然而这一教学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由于教育成本较高,这一教学方式的推广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且对教师资源量的要求较高。师资水平、授课时间等,也会对这一教学形式的实施造成阻碍,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高校手风琴教学中的内容选择问题

(一)注重艺术鉴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作为高中手风琴教学的内容选择,应该注重手风琴的艺术鉴赏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音乐审美能力。比如进行视听鉴赏课过程中,应该加入一些必要的作品鉴赏环节,引导学生体会与感悟手风琴艺术的美妙,促进音乐素养的提升,掌握鉴赏优秀经典作品的技巧[2]。艺术源于生活,而且能够反映生活,将演奏者内心的感情与精神思想体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认真感受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鼓励学生在头脑中进行特有艺术形象的构建。在选择作品内容过程中,作为手风琴老师应该注重作品的时代性,将不同时期的手风琴作品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使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享受,从而有助于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自身角度来体会作品的风格与内容,梳理不同类型作品的风格与技巧,有助于以后的手风琴学习与发展。

(二)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

在如今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中,基础知识的讲解比较欠缺,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的演奏技能非常熟练,但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仍有欠缺。作为集中授课形式来说,有助于教师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手风琴技艺的系统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从手风琴的基本构造内容讲解入手,向学生讲解正确的演奏姿势,以及合理的触键手法,慢慢向风箱与变音器使用的讲解过度。向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来识记谱曲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克服自身的负面心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手风琴理论体系,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游刃有余,促进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提升[3]。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从感性情感向理性情感过度,有助于为学生实际操练打好基础。

(三)教学中注重手风琴艺术历史背景的渗透

在器乐课程教学中,器乐的历史发展背景的讲授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让学生全面了解器乐的历史背景,才能让学生学好器乐,领悟到器乐背后的历史背景,才能在自我演奏中融入自我的感情,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手风琴教师可以先从器乐艺术的产生、发展方面入手,让学生对手风琴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不同阶段手风琴的特点,以及国外手风琴的发展等,并且引进国外的手风琴教学体系,从而与自身的教学体系相结合。还要介绍相关手风琴的演奏流派,从而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4]。

(四)把握教学内容选择与音乐效果展现的关系

作为手风琴来说,其优美的音质,以及宽广的音域,在音乐效果的展现方面非常特别,而且情感的表达也比较突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注重音乐效果的表达,让学生能感受到手风琴的音乐独特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作品,着重鼓励学生从内心感受作品表达的音乐效果。学习风箱、变音器的指法过程中,音乐作品的不同情感都能够通过手风琴表达出来,不仅细腻、缠绵,而且还具有活泼、激昂的特征,使不同音乐作品的气势都表现出来。手风琴还有一个重要特征,两种或以上的独立曲调都能够被手风琴演奏出来[5]。这种复式结构的曲调编织了不同的音乐模式,而且能够使学生的音乐思维模式得到调整,这样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而这也成为了手风琴教学的优势所在,有助于学生动态思维方式的培养。

(五)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

作为高校的手风琴教学来说,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手风琴的基本演奏技巧。如手形的控制,指法教学,以及风箱的使用与演奏模式等。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手风琴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应该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教学内容,重视学生手指灵活性的练习,借助音乐作品的节奏性,帮助学生平衡意识的培养。在训练学生的手部训练时,可以提升学生的演奏速度。而在训练学生的右手键盘练习时,因为键盘与钢琴键盘比较相仿,学生的掌握比较容易。而左手演奏的难度则相对大些,手风箱的使用也需要学生合理操作,这期间需要耳朵的准确辨认。借助断音与连音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左手演奏水平的提升,从而丰富演奏的作品,使作品更加饱满。

(六)合理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手风琴艺术的学习,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以及学习时间是相同的。所以,不论是教学手段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手风琴教师都应该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使所有学生得到进步与发展。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注重由浅入深的原则,刚开始讲解较简单的内容,注重对学生手风琴实用方法的传授;对于基础比较牢固的学生来说,应该注重讲解演奏作品的拓展与延伸,还要注重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内在的音乐潜能进行挖掘[6]。手风琴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的音乐教学内容之外,还要鼓励学生音乐的实践精神的提升,努力克服紧张的心态对自身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演奏水平。

三、结论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高校的手风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应该合理分析手风琴教学的特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因材施教,并且合理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音乐人才,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手风琴教学发展,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1]苏娅塔娜.手风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伴奏能力[J].音乐时空,2015(05):55-57.

[2]杨艳.社会需求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民族器乐课程的优化与整合[J].音乐时空,2015(14):99-100.

[3]芮晓华.中国高校手风琴室内乐教学之我见[J].当代音乐,2015(19):33-35.

[4]宁淑云.普通高校民族器乐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时空,2015(22):106-107.

[5]夏木西卡麦尔·阿布都热依木.高校民族器乐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思考[J].音乐时空,2015(21):76-77.

[6]陈剑一.中国高校手风琴教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0(03):66-67.

G642

A

猜你喜欢

手风琴器乐教学内容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徐昌俊手风琴独奏《两首前奏曲》和声研究
张之远问鼎第70届手风琴世界锦标赛
手风琴音乐在室内乐实践中的研究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器乐演奏中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中国手风琴发展的现状分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