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31

北方音乐 2017年20期
关键词:歌舞器乐民族音乐

吴 凯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吴 凯

(四川民族学院,四川 康定 626001)

随着社会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电影音乐艺术的创新发展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给民族电影音乐艺术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和冲击。“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电影音乐艺术在创新吸收世界电影音乐艺术精华的同时也应当牢牢扎根于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之中。本文对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对其长远发展进行了思考。

民族音乐;电影音乐;应用;发展趋势

一、中国电影音乐

作为电影艺术的主要艺术类别,电影音乐是整部电影作品艺术思想和主题升华的点睛之笔,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20世纪20年代末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中国电影音乐发展的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通俗音乐市场中的活跃分子是中国城市歌舞音乐,这类音乐充实并丰富了城市市民的文化生活,代表作品有《桃李劫》等;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如《红色娘子军》等的配乐主张对民族化音乐艺术进行探索,深刻展现了革命战士的斗争生活;第三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中国电影音乐艺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为主旋律,标志着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代表作有《城南旧事》等;第四阶段从是21世纪初至今,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风格主打抒情旋律,利用合成乐器进行音乐创作且十分重视民族器乐和民歌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

我国电影音乐的发展在历经百年后化无声为有声、不成熟为成熟,逐渐形成了多元化音乐元素、多元化音乐风格并存的发展局面,在各种音乐元素、音乐风格的相互交融之下,电影音乐的民族化发展趋势为我国电影音乐艺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作为一个民族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国家,各民族音乐文化博大精深。现阶段,我国电影音乐艺术与民族器乐、民歌、戏曲、说唱、歌舞等民族音乐元素的结合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有效应用,因此,将民族音乐元素的精华部分进行提炼和升华并应用到电影作品中去,有利于促进电影艺术产业的繁荣发展。

二、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一)民族器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民族器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是民族音乐中举足轻重的组成元素。自周朝开始,超过两百种民族器乐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种类繁多,有弹拨、吹奏、打击、拉弦等,这些民族器乐可以单独演奏,也可以与其他器乐进行组合演奏。每一种民族器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如古老乐器埙,它的发声与人声类似,声调较为哀婉幽长,可以演奏出悲凉凄婉的这类抒情曲调,从而增强观众对该电影作品的情感共鸣;如声音高亢明亮的唢呐,与其他民族器乐相比另有一种热烈奔放的特征,在电影《红高粱》中多次出现,表现出了主角占鳌与九儿之间狂热而自由的爱情;又如电影作品《十面埋伏》中的音乐使用了中国传统器乐琵琶,利用急促的音乐节奏和强烈的乐器色彩,表现了一种悲亢孤绝的气势[1]。民族器乐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并不是指对传统的民族音乐旋律进行生搬硬套,而是通过民族器乐的演奏以及音乐创作家的在创作,将传统器乐的独特表现力与电影作品主题进行融合。如电影配乐《孔雀公主》,创作者将当地的山歌曲调利用奏鸣曲式的方式进行重构和再现,将电影作品主题中的矛盾冲突掺入原来简单明快的旋律中,形成独具民族性和创造性的电影音乐[2]。

(二)民歌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作为中国电影作品中常见的民族音乐元素,民歌贯穿了我国电影音乐发展的整个阶段,以其特有的声音张力将劳动生产与生活娱乐等场景传达出来,创作家通过亲身实践、深入各个民族生活中来搜集传统的民歌素材,将其精髓提炼出来并应用到电影作品中去。民歌能够以歌词代替语言,形象生动地反映该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气息和风土人情,具有较强的渲染力,易于被人民大众所接受。在我国电影音乐发展早期,民歌在很多电影作品中都得到了应用,例如20世纪80年代傣族民歌被应用在电影作品《青春祭》中,电影作品《红河谷》中的女主人公雪儿达娃在片中演唱的《东边的草地上》就是一首著名的西藏原生态民歌;又如在电影作品《东归英雄传》中,应用最为传统和古老的蒙古族民歌旋律,表达了土尔扈特部渴望回归故里的强烈情感,具有超强的音乐感染力。民歌的身影在中国电影作品中随处可见,在提升电影作品品质、演绎电影作品主题思想、增强影片艺术效果的同时也以此为媒介进行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民族音乐的灵魂,是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风情进行历练锻造后所得的精髓部分。

(三)戏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戏曲是结合音乐、舞蹈以及戏剧的综合艺术,具备种类多、发展快、包容性强的特点,能够与电影作品进行完美地结合。我国戏曲种类有川剧、粤剧、黄梅戏以及国粹京剧等,其中国粹京剧在电影音乐中最为活跃,从早期电影作品到现在的影视作品中都可以欣赏到京剧与电影音乐的创新融合。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堪称戏曲在中国电影作品中的应用典范,作品中京剧贯穿了主人公整个人生,通过京剧的音乐旋律来暗示剧情的转折和主人公命理的改变,揭示主人公的悲惨的成长历程和情感,彰显了整部作品鲜明的民族音乐色彩;又比如电影作品《舞台姐妹》,将越剧的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概括,创作家利用八首越剧歌曲以旁唱形式将主人公的情感线点将出来,令人对影片情节以及主题思想感同身受。中国戏曲具备一定的地域特征,同一区域的不同曲种给人带来的感受不同,如滇剧和黔剧,不同区域的同一戏曲曲种也有着不一样的艺术表现力,如湖南花鼓戏和凤阳花鼓戏等。将戏曲应用到中国电影作品中去,不仅仅能够烘托影片的氛围、交代影片情节,还可以伴随着主人公情感线的曲折发展而多般变化[3]。

(四)说唱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提起说唱音乐,很多人脑海里浮现出的基本上都是美国黑人的嘻哈音乐,大部分中国人对我国本土的说唱音乐都不太了解。说唱音乐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它来源于民歌但是在吸收民歌精髓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歌舞、器乐表演的精华,它的曲种丰富,全国大概有两百多种,是说、唱、表三位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说唱音乐在音乐结构、歌词创作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曲种丰富,不同的曲种有自己独特的版式和腔体,伴奏乐器和表演形式也都是相对固定的。说唱音乐在中国电影当中也有所运用,比如张艺谋导演的《千里走单骑》这部电影中就运用了很多的说唱,电影中大部分内容涉及的是傩戏,傩戏中也有说唱的部分,将丰富热闹的民间生活通过说唱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片中和片尾结束的时候,分别让男声和女声主唱,给人带来不一样的视听感受[4]。

(五)歌舞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歌舞音乐指的是伴随着民间舞蹈的歌唱和器乐演奏,中国民间的歌舞音乐有着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根据地域和民族的不同会体现出各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民间歌舞音乐,比如蒙古族有安代舞,高山族有欢乐舞等等。在歌舞音乐当中,歌与舞融为一体,载歌载舞,歌舞结合,给观众带来很好的听觉和视觉盛宴。因此,在很多体现民俗风情的中国电影当中都会出现民间的歌舞音乐,说起中国歌舞音乐类型的电影,《东方红》一定是最广为人知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的音乐舞蹈巨作。《东方红》其实是一个集音乐、歌舞、诗词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表现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的爱国主义的革命斗争。作为歌舞电影,《东方红》中表现出了多个民族代表性的歌舞艺术,比如新疆舞、秧歌等等,将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通过歌舞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享受精彩的舞台表演的同时,回顾那段艰辛的抗争岁月。

三、中国电影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应用发展趋势

(一)民族化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发展大趋势下,电影民族特性则显得尤为珍贵,中国电影作品音乐在未来将会趋于民族化。电影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同时具备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特征,这两种特性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的矛盾,但这种矛盾并非要脱离或者孤立其中一种特性才能达到一种和谐,而是应当处在一种均衡的转化环境中,即两者可以在某种条件下互相转化和发展。但随着民族文化因素在我国民族竞争力和凝聚力中作用越来越大,本土民族的文化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则不得不注重民族化趋势的发展。电影音乐艺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各色需求的同时也应当不忘在民族音乐元素中寻找并挖掘灵感之源,并通过电影作品这一载体,将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增强本民族文化影响力和民族认同感。

(二)多元化

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时间的先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西方在电影音乐艺术领域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中国电影作品在早期就开始慢慢吸收西方电影人的创作理念,学习西方电影人的制作技术和艺术。与此同时,中国电影音乐艺术凭借其独特的中华文化内涵和民族音乐特性,以优秀的具有民族性的电影音乐作品逐渐向西方以及全世界进行展示,如著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音乐作品[5]。电影音乐具有共性和个性,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电影音乐也都有其可取之处,因此仅仅满足于本民族和本土文化不仅不能够带动电影音乐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还可能会造成阻碍,只有不断吸收和包容外来音乐元素,创新提炼外来音乐中的合理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得本民族音乐与其他音乐风格和音乐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电影艺术产业才能够多元化创作和发展,才能够始终保持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作品中长盛不衰的创作活力。

(三)社会化

电影音乐作为电影作品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服务于人民大众并满足大众的休闲以及娱乐需求。而中国电影音乐若想要创新吸收或传承传统民族音乐艺术文化,仅仅依靠电影人或音乐人本身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大众群体就成了能够依靠的坚实力量。利用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和传承,激发观众群体对该电影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的兴趣和喜爱,提升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受众面,引导社会各个阶层的观众的个人审美和心理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弘扬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使社会大众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中国民族音乐在电影作品中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应用发展,才能够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够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挖掘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和传统文化[6]。

四、结语

全球化趋势正不断加强,若想凭借主流意识形态、制作规模或常规技术等因素在竞争激烈的世界电影圈中立足不倒,中国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将会面临着一轮又一轮的挑战和危机。因此,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艺术产业应当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将民族音乐元素应用到电影作品中去,展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艺术灵魂,方能以全新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以丰富的历经悠久历史洗礼的民族音乐感染世人,创造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电影艺术产业发展道路。

[1]胥翠萍.中国民族特色音乐元素在影视音乐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1,536(11):122-123.

[2]李娜.民族音乐在电影中应用的重要性[J].音乐时空,2014(07):88.

[3]熊佳.民族音乐在张艺谋电影中的体现和运用[J].音乐时空,2013(17):83-84.

[4]徐亚飞.浅析电影《白鹿原》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与人声[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5]张玉凤.民族音乐在影视动画配乐中的传播形态与价值探析[D].芜湖:安徽工程大学,2014.

[6]刘洁.浅析民族器乐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2(22):17.

J617.6

A

吴凯(1985—),男,河南信阳人,硕士,四川民族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歌舞器乐民族音乐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