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加快蔬菜产业“走出去”

2017-01-31李辉尚

蔬菜 2017年12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蔬菜

李辉尚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服务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1)

自“一带一路”倡议连贯亚欧非 大陆3年多来,中国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农业投资、贸易、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多双边贸易往来持续活跃、学术交流频次增加水平提高,为沿线国家农业发展注入了活力,贡献了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科技突飞猛进,以蔬菜为代表的优质农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新时期新背景下,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创造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1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资源丰富,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大多呈地广人稀、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较低、经营方式粗放、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尤其是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繁育技术、高产适用品种、病虫害防治等均处于较低水平,市场供给不足但空间和潜力较大。相对应的是,中国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在种苗培育、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加上幅员辽阔,已经积累了各种气候条件下从事生产管理的先进经验,一些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不仅能够为“一带一路”提供优良的蔬菜种苗,更能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提升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其次,蔬菜历来是中国出口竞争力较高的重要农产品之一,与“一带一路”国家能够形成良好互补,不仅能进一步满足和丰富沿线国家居民的“菜篮子”,更能从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促进沿线国家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中国蔬菜种业稳定发展,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为代表的一批科研院所和企业在马铃薯、大白菜等蔬菜种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蔬菜科技和种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笔者了解,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蔬菜种业“走出去”呈蓬勃发展态势:2017年4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与埃及、摩洛哥蔬菜领域科研院校、相关企业及大型蔬菜农户等单位就蔬菜科技与产业合作达成多项共识;甘肃马铃薯企业利用天然地理条件优势,大力发展种薯培育,为印度、缅甸、越南等提供优质种薯,并呈逐年递增态势。以东南亚、中亚、非洲等地区的国家农业科研和现代技术应用不足的现状为中国蔬菜科技落地生根和示范推广应用提供了较好条件和空间,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种业科技薄弱的现实及蔬菜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为种子培育、流通加工等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2 中国蔬菜国际市场拓展机遇难得

近年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关系日趋紧密,总体呈上升趋势。UN Comtrade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总额约为432.11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3倍,年均增速约11.27%;其中,农产品进口总额约占全国总额的18.56%左右,农产品出口总额约占全国总额的31.23%左右。值得关注的是,蔬菜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对沿线国家贸易优势最为明显、出口贸易最大的农产品。数据显示,2016年出口额高达48.57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1.4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落实,更多国家将会深度参与更广领域的合作,以蔬菜为代表的传统优势农产品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是“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蔬菜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现实情况看,“一带一路”国家普遍蔬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有的受生产条件制约,如俄罗斯和中亚地区;有的技术水平落后,如印度等东盟国家。但这些国家受惠于“一带一路”倡议,并且经济社会普遍向好的趋势发展,人口刚性增长、市场消费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市场潜力较大。从气候条件看,中国气候条件与“一带一路”国家有着明显差别,这就决定了蔬菜生产在品种特性、季节特征、品种结构上存在较强的互补性,而这些国家受生产条件、生产能力等限制,自身供给难以满足本国或地区需求,这就给中国蔬菜产品进一步“走出去”提供了广阔市场。例如,哈萨克斯坦国产蔬菜仅占哈国国内市场和超市出售的蔬菜总量的20%,加上其纬度较高,冬季天气恶劣,蔬菜供给更加难以保障,必须依赖进口,而其与中国毗邻,贸易关系密切,因此中国蔬菜在当地比较受欢迎。

二是“一带一路”倡议使蔬菜国际贸易更加便利畅通。自古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是中国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对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例如,俄罗斯历来是黑龙江蔬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6年俄罗斯农业相关部门曾专门与黑龙江等省区签订蔬菜等农产品供给协议,以保障本国市场供给。随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边境贸易制度、自由贸易协定等双边、多变贸易政策机制日趋完善,加上公路、铁路和海运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蔬菜等鲜活农产品流通运输更加便利,能够显著提高流通效率。

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将加快中国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蔬菜生产历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上高水、高肥,粗放式生产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层次需要,而国际市场则进一步对品质化、品牌化提出更高更多要求,低残留、低污染、绿色健康已经成为蔬菜产品走出国门的必需“通行证”,这些都要求整个产业加速转型升级。

3 中国蔬菜“走出去”策略建议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农产品贸易和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走出去”应坚持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共建区域粮食安全新格局。针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国蔬菜产业必需加快调整战略战术,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加快“走出去”,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着力打造成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桥头堡”。

3.1 强化科技支撑是蔬菜产业走向国际的基础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以蔬菜为代表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大多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加工产品、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相对较少,蔬菜种业出口也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科技和制成品“走出去”,针对沿线国家不同市场需求,不断培育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持续提升蔬菜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大幅增强蔬菜产业国际市场竞争的保障能力。

3.2 加快提质增效降本是蔬菜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所在

受生产条件、管理方式等影响,中国蔬菜行业标准缺乏,与国际标准尚未完全对接,出口产品时常遇到标准不达标、质量不过关等现象,屡有退单退货等现象发生。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农业投入品、人力成本等价格上涨较快,蔬菜比较效益明显下降,再加上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当地蔬菜生产,也给中国蔬菜国际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因此,应加快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严控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力支持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优质蔬菜产品。通过规模适度经营、节水低药生产方式、耕种收机械化管理模式等,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蔬菜生产提质、降本、增效;同时,将蔬菜等拳头优势农产品纳入国家品牌推广战略,建设和培育一批国际知名的国家蔬菜品牌,加快从原料供应向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供给转变,提升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3.3 健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是把控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

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缺乏话语权是不争的事实,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对国际市场供求情况不掌握、价格行情不了解等的缘故。因此,应强化健全蔬菜国际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发挥“走出去”企业市场“传感器”的作用,密切关注“一带一路”主要蔬菜贸易国蔬菜生产供给、消费需求、价格行情、政策制度等动态信息,及时开展相关形势分析研判,为国内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支撑。

3.4 建立沿线国家信息服务保障体系是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支撑

从实践情况看,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受到自然条件、技术适应性、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还受到投资地政治局势变动、经济政策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因此,应建立健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息服务体系,整合共享“走出去”企业物流信息,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对外贸易中的应用,优先支持以先进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健全沿线国家涉农政策、法律法规等信息服务平台,面向需求开展市场信息、税收政策、投资环境、劳动力素质、风土人情和气候等培训,提高企业“走出去”的适应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走出去”行业协会建设,规范企业的经营秩序,引导企业在开拓国外市场的同时,避免一哄而上、恶性竞争,逐步形成产品差异化、标准统一化、经营协同化的对外贸易格局“一盘棋”的良好新局面。

“一带一路”丝路新图: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扎鲁比诺港(海参崴、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欧、南欧)

2.北线B: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北京——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线: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蔬菜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奇怪的蔬菜
蔬菜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