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毕淑敏小说创作精神论

2017-01-31曲芷萱

山西青年 2017年8期
关键词:毕淑敏悲剧人性

曲芷萱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浅析毕淑敏小说创作精神论

曲芷萱*

渤海大学文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在现当代作家中,毕淑敏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生活体验。她不仅是内科医生,心理医生,更有着在高原当兵的经历和感悟,一方面她成长于那个政治、经济、文化都激烈动荡的年代,一方面她又在现在看似安定却又繁杂的社会中寻找精神寄托。所以,她的小说更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不仅题材丰富,内容全面,更站在人性的角度上写作,作品中无不透露出悲悯意识和人文关怀,最重要的是她的写作不只是感性的情感流露,更是在理性的角度上思考人生,探索人的精神世界。

她的小说中不管是对女性意识,悲剧意识,还是生命意识都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思考,从一种简单的思考上升到对人性的探讨,对整个社会人情冷暖的个性体验。

一、毕淑敏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悲剧,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热点话题。究竟什么是悲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而在毕淑敏的小说中,悲剧意识却体现在方方面面,既有在社会中生活的悲剧,又有在自然之中生存的悲剧,更表现出了人性的一些弱点悲剧。她把悲剧上升为一种对人性的思考,以此来探索人生存在的真正意义。

(一)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悲剧

1.个人功名荣誉的追求与生命本质的冲突

我们的时代显示出宽容、自由,却又随波逐流的特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人都在极力追求自己的功名利禄,如果没有这一驱动,每个人只安于现状,满足于普通的生活,好像一切都会失去光彩。

生活中的悲剧不仅是在社会中人们追求功名利禄与自身状况的矛盾,还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如在毕淑敏小说《女心理师》中,贺顿之前不叫贺顿,而是柴绛香。“柴绛香”的名字首次现在读者面前是贺顿给周团团做咨询之时。周团团的表现使贺顿想起了的童年那个没有娃娃,并只有有关“柴绛香”的记忆的生活。

绛香从小就委曲求全,面临生存与尊严之间的不和谐。为了生活,绛香的妈妈以出卖肉体来换取食物。但是绛香是敏感的人,小时候就从别人嫌恶的眼光中猜出了这一切。但是所有的目光最终都比不过饥饿的力量,在那时绛香就知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继父的性侵更加导致了绛香下半身冰冷。带着身心的痛苦,绛香进城了。她急需要一个忘记自己的机会,“柴绛香”这个名字从此就成为了一个符号标签,深扎在贺顿心中,封住了其对以前不幸童年的记忆。

2.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活悲剧

在中国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始终被视为下等动物。而男性一直处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这种不平等的对待造成了很多女性的社会悲剧。

毕淑敏小说《血玲珑》中的卜秀文,为了让自己身患重病的女儿夏早早痊愈,不惜冒着高龄产妇有生命危险的代价来实行钟百行先生制定的“血玲珑”计划。她打算再生一个和夏早早基因一样的孩子,抽取孩子的骨髓移植到早早的身上救她。她当时四十二岁,放弃了她正在上升的事业,一心扑在女儿身上,在身上所有器官都走向衰竭的情况下,铤而走险,再次怀孕,她当时暗下决心:“如果一家注定有一个人要下地狱,就让我承受吧!”谁知,造化弄人,夏早早居然不是卜秀文和自己的丈夫所生,而是十三年前的一场意外。然而在命运的打击下,她并没有放弃救助自己的女儿,几经波折,她终于找到了夏早早的亲生父亲,居然是自己的职场对手匡宗元。但是为自己的女儿着想,她放下了尊严,毅然决定怀上和早早有相同基因的孩子。可是,同样作为孩子父母的夏践石,看着自己在病痛中的女儿,却把所有的重担都扔给了一个女人,自己在家庭危难的时候没有做主心骨,更没有担当起一个男人应有的责任。

(二)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悲剧

人,无时无刻受到大自然的影响,尤其在恶劣的环境下,人在自然中的生存悲剧尤为明显。

在自然环境中人除了承受着生理方面的痛苦,还要承受精神方面的痛苦。在毕淑敏的小说《阿里》中的游星,是一个感性丰富,对爱情有着强烈渴望的女孩,面对着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她内心的热情始终压抑着,她不想因为环境的压抑而丢失了自己的个性,更不想因为环境的恶劣而消磨了自己的初衷。所以,她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和心上人去约会了。但是,命运捉弄被别人发现,为了保住自己和父亲的名誉,洗清不白之怨,游星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去向所有人证明自己没有做错。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游星没有办法选择正常渠道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份爱情,更没有办法去向别人证明什么,只有以死亡来证明自己,来证明自己那颗炽热的心!

二、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在毕淑敏的小说中,女性意识更多地表现在对女性解放的渴望,和对两性和谐的追求。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实行了几千年,这几千年中女性的地位一直处于一种很卑微的地位,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力下,完全忘却了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更忽视了自己的个性解放。所以,毕淑敏力求从个性解放出发,发出“女性,究竟为什么而活”的感慨。

(一)苦难情节

1.地位的不平等对待

从古代的一夫多妾、窑子买卖到现在的职场性别歧视一脉相承,由此可见一斑,男女不平等现象极其严重,尤其在中国这种深受封建传统制度毒害的国家,以至于女性不可能完全与男人平等。

在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中,女主人公贺顿,是一个尝遍人情冷暖,但是骨子里依旧倔强的女孩,她有梦想,坚强,勇敢,努力拼搏……然而,即使是这样优秀的一个女孩,想在现在的社会谋取自己的一小块安家之处也是如此的困难。为了给自己的心理课攒钱,卖毒化妆品时她不惜用自己的脸做实验,在迫不得已的时候,甚至给陌生人出卖自己的肉体。为了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所,她以身体为代价,对自己的情人进行敲诈,甚至为了得到情人钱财方面对自己事业的支持,她结婚后依旧和他保持肉体接触。同时,为了有个安家之处,为了房子,她不惜下嫁给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房东的残疾儿子。她的种种不合常理的做法,我们不能说是绝对的对和错,因为从人性上来说,贺顿是值得同情的。虽然她的曾经充满了肮脏,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出她的勤奋和可怜。同样是为自己的事业拼搏奋斗,而貌似女性往往会付出比男性更加惨痛的代价,更加不被社会所接受,不仅要承受生理上的痛苦,更加无力的是,还要被这个社会所诟病,所不接受,要承担让人更加痛苦的精神压力。从对事业的追求上也可以看出,即使是在现代如此开明的时代,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对待依旧是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

2.艰苦条件下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

毕淑敏是一个深度挖掘人的本性的作家,但是同时,她也是一个女性。同样作为女性,她比一般女性更能理解女性特有的生理特征带来的痛苦,因为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昆仑那座冰冷的雪山,在那里,她承受了女性不该承受的痛苦,尤其是生理特征带给自己的痛苦。所以,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女性因为自己特有的生理特征而承受的痛苦和悲剧,这些悲剧深深地刺痛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二)对女权意识的思考

1.我是女性——我很重要

中国深受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的毒害,在这当中,我觉得受毒害最深的就数女性了。在封建传统制度的压抑下,女性渐渐没有了自我意识,甚至在骨子里认为自己天生就是男性的奴隶。

反观在现代社会里,女性的一些基本权利都得到了恢复。女性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她们开始思考一些属于自己的问题:女人,究竟应该为谁而活?应该怎么活?现代女性学会了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和空间,学会了珍爱自我,充实内心,这无疑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在毕淑敏的小说《女心理师》当中,女主人公贺顿就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代表,在贺顿身上,女性意识觉醒主要体现在自我救赎和不断地去拼搏奋斗的精神上。这打破了以往女性对自己的定义,女性也开始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

2.伟大母性——无条件的付出意识

同样作为父母,女性往往比男性承受了更加大的苦难。她们怀胎十月,忍受了十月的艰辛,更承受了分娩时的痛苦,所以,她们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会更加明白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个过程,也就更有付出意识。同时,女性往往也会有超乎想象的生命力,看似娇弱的女性,其实在承担自己母亲的责任的时候,却有着惊呼常人的勇气和力量!

三、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人的求生欲望是不可估量的、生命的潜力是无限的,不管是在多么艰苦的自然环境下,还是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下,都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总有一种潜在的动力推着我们继续向前、向前!

(一)人具有超常的生存欲望

毕淑敏的小说《昆仑殇》中,边防部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在那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高海拔的高原上进行拉练训练。毕淑敏在《藏红花——昆仑殇》中写到:“缺氧和严寒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悬在人们的头顶,不定在哪个瞬间,就会永远刹去一条生命。”战士们要经历生与死的较量,一次次地从死神手中夺回自己的生命。但是在坚苦条件下人具有超常意识的求生本能,虽然无法去抗拒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可是战士也没有放弃过,不管这个活下来的几率是有多么渺小。更是在这样一种自然环境下,才会让人真正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不容易,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自己的生命。

(二)对死亡的思考

1.对死亡的恐惧

说起死亡,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因为这是我们每个人最终的生命结果,是一种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长生不老,死是必须经历的。可是,即使是这样一种早已知晓的结果,可说起死亡还是很恐惧,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是死亡就会是一件令人心情沉重的事情。而在毕淑敏的小说中,更是描绘了各种各样的死亡方式。

《拯救乳房》是我国第一部心理治疗的小说,毕淑敏在小说中书写了得了乳腺癌的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无奈心理。海外博士程远清在制药公司的资助下,顺利成立了癌症治疗小组,一时间,社会上的各种人聚集在一起,面对人类共同的难题,共同抵抗对死亡的恐惧。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毕淑敏不仅仅写出了乳腺患者生理上的痛苦,更进一步挖掘出他们心理的那种恐惧和自卑。也就是说,对人性的探讨,人的一种生命本能,对死亡的恐惧。

2.死亡的升华——死是成长的最后阶段

虽然死亡一直是中国人探讨的禁区,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思想逐渐开放,东西方思想文化的碰撞的加深,使越来越多的作家更愿意去触碰死亡的话题。尤其是毕淑敏,她在探讨死亡话题领域颇有建树。她总是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极力探求死亡更深层次的内涵。从此,以她开头,一直以来困扰中国人的有关死亡的神秘面纱被彻底揭开,让人们通过死亡认识到生命的本质,体会到生命更高的价值含义。而在毕淑敏的小说中,很难看到那种大英雄的死,很多都是小人物的死,但在这种很平凡的死亡中,却可以体现出“人”的本质,将死亡升华到一个完美的境地。

四、结束语

在毕淑敏的作品中,不管是她所体现的悲剧意识,女性意识,还是生命意识,都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呐喊和反思。在这个物欲横流,思想退化的时代,人们的精神追求愈显贫乏,所以,当今文坛更加需要人文精神的重建。而毕淑敏是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作家,她选用了独特的视角,力证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呼吁人性的觉醒和精神的重建,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历史怎么变迁,始终用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洗涤人的心灵,剖析社会的本质,追求和铸造美才是我们应该坚持的东西。更加可贵的是,她把医学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一方面从关注女性的生命出发,升华为对整个人类命运的思考,让我们对生命的本质有了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她重视对女性解放的思考,追求两性和谐发展。

总之,毕淑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写出了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丰富了当今文坛的创作内涵,我相信她还会带给我们更多心灵的震撼。

[1]张熙健.女性意识——毕淑敏的小说研究[J].文学艺术,2013(11).

[2]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

曲芷萱(1995-),山东牟平人,渤海大学文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I

A

1006-0049-(2017)08-0077-02

猜你喜欢

毕淑敏悲剧人性
伟大的悲剧
《毕淑敏心灵独白》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善良是颗种子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