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歌剧对美声唱法发展的作用

2017-01-30董研峰

北方音乐 2017年7期
关键词:乐派威尔第美声唱法

董研峰

(武汉歌舞剧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浅谈歌剧对美声唱法发展的作用

董研峰

(武汉歌舞剧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自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歌剧有着长足的发展进化。从17世纪起各歌剧乐派对歌剧的不同演绎与内涵诠释、到19世纪继承了意大利歌剧传统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对歌剧演唱提出新要求、再到后来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结合,歌剧的诞生与发展无时不在推动美声唱法的革新。即在时间的推移中,歌剧作为一门以演唱为主体兼具文学美术及其他艺术的独特艺术形式使美声唱法发展的渐趋成熟的发展。在本文,笔者将着重从西方不同歌剧乐派对美声唱法的创新、西方歌剧对美声演唱技艺与风格革新以及中国歌剧拓展美声唱法的舞台这三个方面,探讨歌剧对美声唱法发展进程的促进、升华和拓展作用。

意大利;歌剧乐派;威尔第

一、西方歌剧的诞生与发展对美声唱法发展的促进作用

17世纪有着诸多歌剧乐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和那波里乐派这四个知名乐派。当时这四个歌剧乐派的歌剧演唱方法,对美声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提及的是佛罗伦萨乐派。当时的佛罗伦萨乐派有一个特别的小组,这个小组之所以说是特别,是因为他们打破了一贯的传统歌剧演唱技法,选择自然的声音,男演男角,女演女角,于文人贵族的聚会上尽情演唱。当时该小组的成员为了能够完美演绎古希腊人演出时具有的悲壮效果,他们开始着眼于对演唱新法的探究。由于传统的童声或假声已不符合当时的现实需要,一种强调自然呼吸﹑具有真切圆润共鸣﹑咬文嚼字清晰且宏远的唱法要求应运而生。除去对歌剧进行创作,该小组的成员们还努力探索着歌唱﹑发音的新技巧。之后,世人可见的是蕴含佛罗伦萨乐派歌剧演唱思想的《达芙妮》﹑《犹丽狄契》等抒情音乐剧。这些音乐剧演唱朴素﹑清晰自然,而且能让人们从其柔和典雅的旋律中倍感惬意。

其次要说的是威尼斯乐派。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创始人是蒙特威尔,他奠定了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基础。如果说佩里和卡契尼是歌剧音乐抒情的创始人,那么蒙特威尔第则是音乐戏剧性的创始人,可以说歌剧诞生在佛罗伦萨,发展在威尼斯。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宣叙调加大了乐队伴奏的比例,丰富和烘托了独唱的气氛,他将其创作的第一部歌剧《奥菲欧》与佩里和卡契尼的《犹丽蒂契》写出了悲剧性的效果。在歌剧的创作方面,蒙特威尔第首先使用了减七和弦,突破传统的采用转调和半音音阶,不仅如此,他还在乐队伴奏上首创了弦乐器的拨弦和揉弦的技巧。威尼斯乐派以戏剧性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使Bel canto的演唱获得了更加震撼的展示力度,使歌剧逐渐走向社会。

接着要提到的是罗马乐派。被浓郁宗教气息围绕着的作曲家卡瓦里埃让歌剧在罗马乐派中成了宗教的附属品,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蕴含寓言性的歌剧——《灵魂与肉体》。罗马乐派是在宗教风格的局限下从舞台布景到配置再到服装准备都追求着华美,让演唱风格更具宗教文化韵味。

最后要谈论的是那波里乐派。在17世纪后期,那波里歌剧乐派成为了当时的主流,这也开拓了Bel canl0更广阔的舞台,其中就涵盖了A·斯卡拉蒂。作为一位才能颇高的艺术家,他在演唱与作曲中大胆创新,让美声唱法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促成了后来注重音质空灵优美的那波里美声风格重视明净﹑优美的音质和华丽的声韵效果。

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这些歌剧乐派,各自透过对歌剧的不同理解与全新诠释实现对美声唱法的创新,无疑对美声唱法的发展进程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二、西方歌剧对美声唱法技艺与风格的革新作用

西方歌剧不同时期对美声唱法技艺与风格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歌剧作曲家﹑表演者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美声唱法得以不断革新与完善。

17至18世纪歌剧对美声唱法技艺与风格的具体要求有: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词,力求自然质朴,追求高度的艺术表现;培养声音的美学观念,提高鉴赏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声的要求;歌唱中特别强调气息的控制,要求歌唱中语气富于变化,情感表达真挚。在即兴演唱高难度的华彩乐段,要求严格的音准和节奏,流利灵活的乐旬,松弛﹑明亮﹑丰满的声音形象。而美声唱法的技术要点则包括正确的呼吸﹑准确的起音﹑声音的连贯灵活与声区合理划分以及形成适宜的共鸣这五点。

19世纪下半叶,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继承了意大利歌剧的丰富传统,把歌剧艺术推向了顶峰。早期威尔第的作品要求演唱者采用爆发力相当强的硬起音,以硬起音来演绎高潮音从而表现戏剧性的激情,以圆润高昂热情奔放的声音以及绚烂且具备韧性的音色来集中引起共鸣,英武雄壮的﹑极富男性气概的高音演唱是早期“威尔第式”演唱法的特点。而晚期威尔第侧重于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的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及人性的深刻思考。这一阶段的威尔第弃用了丰富多变的咏叹调而主张朴实深沉的美声演唱技艺与风格,其歌剧创作不仅开辟了美声唱法的全新发展空间,而且还将丰富多样蕴含深刻的情感内涵灌注进了美声唱法的血液中,为美声唱法增添了新的活力。

三、中国歌剧拓展了美声唱法发展的舞台

(一)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及特点

与拥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西方歌剧相比起来,中国民族歌剧无疑是一株幼苗。近一个多世纪,从幼苗形态到枝繁叶茂,中国民族歌剧历经风雨终于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风韵。中国歌剧的发展基本分为两个方向:一是以《白毛女》等歌剧为代表,从民歌﹑戏曲等民间音乐素材取材,参照借鉴中国戏曲的形式风格与结构来创作的歌剧;二是以《秋子》﹑《原野》等歌剧为代表,在参照借鉴西方传统歌剧创作技法下,使用民族题材的中国原创歌剧,这也是中国民族艺术家将中国歌剧推向世界舞台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中国歌剧拓展了美声唱法的发展空间

美声唱法在最开始流传进中国的时候,曲目几乎是西方的,在中国作曲家的不懈钻研下,属于中国的民族歌剧随之诞生。当时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如冼星海的《黄水谣》﹑聂耳的《媚娘曲》等等。这些融合了西洋唱法风格与技巧又独具民族特色的歌剧曲目的传唱大大拓展了美声唱法的发展空间,让美声唱法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的领域开辟了新的风貌。

富有民族烙印的中国经典作品传唱不息﹑经久不衰。在流传的过程中,美声唱法正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角度不断丰富完善,珍贵的演唱风格与技法能够代代相传,可以说,中国歌剧在拓展美声唱法发展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李艳芳.歌剧和美声唱法的诞生[J].神州,2012(11):199-200.

[2]佟敏.论歌剧发展脉络下的美声唱法[J].文化学刊,2008(04):125-128.

[2]刘杨.威尔第歌剧对美声唱法的艺术表现要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3):92-93.

J617

A

董研峰(198—),性别:男,籍贯:湖北,学历:大学本科、研究生在读,职称:中级,研究方向:歌唱艺术,本人为武汉歌舞剧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曾在2016年国家大剧院歌剧节大型原创歌剧《高山流水》中担任男主角—伯牙,其演唱与表演受到业内外专家与观众一致的高度肯定与赞扬,近期参加排演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歌剧《神女》,饰演男主角“夏风”。

猜你喜欢

乐派威尔第美声唱法
中国乐派形成的思想传统中儒道释的特殊阐发与贡献
“长安乐派”不甘寂静
美声唱法多元化发展的思考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地位
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研究
“歌剧之王”威尔第的故事(一)
19 世纪的法国大歌剧:威尔第的《唐卡洛斯》
金湘的“新世纪中华乐派”理论及其歌剧创作
父女情真深似海——威尔第与《西蒙·波卡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