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内容研究

2017-01-30翁晓倩

山西青年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话语机制

翁晓倩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的内容研究

翁晓倩*

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智慧校园建设在全国相继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进行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工作话语和工作方式创新。为此,高校亟待进一步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大数据;高校;智慧校园;意识形态;工作创新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字校园建设[1]到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校园建设[2],继而发展到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智慧校园建设。浙江大学率先开启智慧校园建设,描绘了一幅智慧校园蓝图,即“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3]各高校也风起云涌地进行智慧校园建设。本文将结合智慧校园前卫的技术与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基本内容的创新提供探索。

一、工作理念创新

智慧校园的先进成果将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注入“人机结合”的智慧化理念,将“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与新形势下的“高校信息化建设”相贯通融合。智慧校园环境中,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强调以人为本、以引导为主的个性化学习新理念:智慧校园架构中的最高服务层也体现了“重管理轻服务”的理念将逐渐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自主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新理念。智慧校园将改变传统单向的思维方式,使工作思维更加发散、多向、立体。

二、工作机制创新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机制创新主要是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发展机制层面的创新[4]。三种机制相辅相成,有机统一。

动力机制创新指智慧校园将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源源不竭的工作动力,提高教职工、师生参与、配合工作的积极性。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目标、内容、技术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正面临复杂性挑战,网络信息复杂,优劣难分,真假难辨,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抗干扰能力较弱,部分教师也有受影响,有损个人素养。高校应将提高工作的应用性作为新目标,根据大数据的特点和要求在内容上与时俱进,应在注重人本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智慧校园的智慧化环境进行理论创新,使工作的开展更好地适应智慧校园环境。在技术层面上,创新科技,运用科学的数据采集、综合的数据分析、共享的社交网络和便捷的移动端,针对智慧校园网的具体情况,建立长效、高效的监督、评估、反馈机制,定期维护、修复智慧校园系统,营造绿色网络环境,使教职工、学生在参与、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可依托智慧校园,对抗网络信息干扰,将实用、科学、与时俱进的理论融会贯通到现实中。

运行机制的创新主要指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管理运行程序机制的创新。只有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园创新高校管理,才能更好地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程序环节的琐碎、校务的不够公开,也将在智慧校园环境下得到极大缓解。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能简化办事程序,通过网络公示、公告公开通知,按系统步骤的要求提交、审核、接收材料,这不仅节约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无纸化办公,还将使办事程序更加科学、严谨、私密、有迹可循。立体、封闭式的程序机制也将被扁平、开放式的程序机制所取代。

发展机制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建设机制、考核与奖惩机制的创新。高校应运用智慧校园对意识形态工作进行制度建设,成立相关规章制度,规范网络运作、行为,过滤网络信息;工作者应以身作则,遵守规章制度,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建立智慧化考核机制,智能生成考核标准,建立数据库,集成工作成果,对成果进行数据分析。成效较好的,给予合理奖励;成效较差的,智能化生成针对性建议和指导性意见,并作出适当惩罚。

三、工作话语创新

工作话语创新指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制定话语规则,通过高新技术对话语规律科学分析,创新话语表达体系,丰富话语表达方式,使话语表达途径更多样化,为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自媒体平民化的传播方式使人们拥有平等、自由的话语权。网络话语表达更轻松、便捷,更具民主性、开放性、进步性,话语体系呈多元复杂的发展趋势。在大数据时代建立的智慧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智慧校园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就是要运用智慧校园,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与网络话语相适应的话语规则,寻找话语规律,创新话语表达体系。例如,在校园充分采集话语信息,形成师生“话语数据库”,运用高新技术对“话语数据库”科学分析,通过对其话语规律的科学分析,自动生成相应的表达体系。配以人工具体实践运用,将更好地监督舆情、传播正能量,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造优势。

工作话语传播方式的创新应与时俱进。传统单向灌输式话语表达方式被交互式所取代。除了传统课堂、报刊、广播、电视传播的方式,智慧校园将更多运用图片、音频、视频、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官方QQ、自媒体等方式,供主体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与理解能力进行选择、切换,将传统和新兴的传播方式智慧化融合。

四、工作方式创新

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方式,应运用智慧校园一站式服务平台进行交互式交流,转变单一单向的工作交流方式,全方位促成“分工——协作——共享”的新模式。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工作模式相结合,还需智慧校园线上教学相配合,通过智能终端、移动端推送工作信息,多渠道传播与交流。此外,根据数据库,综合分析校园环境、师生条件、兴趣、需求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的社会实践和教育活动,寓教于乐,让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贴近生活,更实用。

五、结语

智慧校园将给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新的曙光,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理念、机制、话语和方式的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应在党和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这是工作创新的前提,也明确了工作创新的方向和发展道路。

[1]刘兰娟,竹宇光.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2]杨兴凯.电子商务[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黄荣怀,张进宝,胡永斌,等.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4):12-17.

[4]熊钟琪.企业创新管理.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翁晓倩(1989-),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G

A

1006-0049-(2017)10-0113-01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话语机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迎接新学期
智慧校园环境下高职德育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环境与人文建设的关系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