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印度之“眼”聚焦中国音乐

2017-01-29赵富平

黄河之声 2017年19期
关键词:民族性乐器山西

赵富平 赵 雨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以印度之“眼”聚焦中国音乐

赵富平 赵 雨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4)

印度音乐是世界艺术之林中一个耀眼的部分,神秘的印度音乐文化给人一种轻歌曼舞无尽时的浪漫感。中国和印度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历史上的音乐文化交流密切,再加上近年来很多中国学生和学者在印度的留学与研究,中印之间的音乐文化对彼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印度音乐的独特魅力中,笔者受到了很多启发。

印度音乐;民族符号;中国音乐

谈到印度音乐,脑海中立马跳出的字眼就是:装饰音、滑音、拉格、塔拉、西塔尔等。其实印度音乐之所以如此与众不同,与印度的人文地理环境,宗教因素影响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的印度不断受到外民族的侵略,被动吸收了诸如蒙古、阿拉伯、希腊、波斯等文化的影响,与本地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音乐体系。在印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让人为之惊叹,那就是无论什么乐器进入印度都会被同化,反而成为极具印度民族特色的乐器。从印度音乐出发,反观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笔者有两点感触,认为是我们现在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

一、以民族性为根,打造民族符号

鲜明的民族符号就像一个人的名片,又如一封很好的推荐信。好的音乐因符号而让人记住,因民族性而被人赏识。音乐这门艺术的民族性自然要从音乐内容下手,用独特的符号去完美阐释。在《辞海》中艺术的民族性被定义为“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凸显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首先就需要在创作前精准的掌握民族性的基础音乐要素,将其精髓运用在创作中,从而赋予作品本身以民族性,再用上民族器乐来表现音乐,会更加具有民族韵味。

提到印度音乐就不得不提印度的电影,近期在中国大陆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一时,内地票房过十亿,获宝莱坞历史最高。除了励志的剧情外,吸引观众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其电影中的音乐,动听的旋律线条加之浓郁的印度风味,将观众代入到印度人民的生活中。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印度的民族符号之一——印度电影绝大多数都有歌有舞,此外,在电影中可以看出印度音乐十分看重节奏和节拍,但是和声性并不强,而且在乐曲中大量用到了滑音和装饰音,滑音和装饰音似乎成为了印度另一大民族符号。

就民族性音乐这一点来讲,中国电影《长城》中的背景音乐做的深入人心,让人颇为震撼、久久难以忘怀的一段插曲名叫《出塞》,歌词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短短四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却用秦腔唱了一分多钟。这种唱腔无疑是民族性很强的,唐诗也一定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符号,这种豪迈音乐是使人振奋的,能激发国人民族自豪感的。

既然是以中国的民族性为根,那一定是要立足于本民族的社会生活,反映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现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的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上适当学习西方优秀的先进理念,以本民族传统为基础进行创作。有音乐同仁说“悠扬婉转”是中国音乐的符号,但笔者认为,中国音乐文化博大精深,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特定的音乐感觉,做到让人一听就知道这是中国的音乐,这才能称之为中国的民族符号。

二、加深异国情谊,加强文化交流

中国与印度的友好往来已持续了两千多年之久,尤其是从印度传往中国的佛教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对中国人的生活、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的音乐团与舞蹈团经常会来到中国访问演出,将他们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的土地上展示,中国的音乐家在自己的国土上就可以向印度音乐人取经学习,十分便利。

中印两国音乐人的友好相处对中印两国友好关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坚固的友谊会促进艺术的高度交流。例如陈自明先生对莉拉·桑姆生真挚的感谢,称她为救命恩人,研究音乐的人多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在互相学习音乐时,于生活中也会相互帮助,在陈自明先生患急病时,莉拉亲自开车将他送至医院救治,救下了这位在异国他乡学习的中国学者。心灵的拉近会推动艺术的升华,陈自明先生在多次听莉拉的课看莉拉的舞之后,才慢慢理解并爱上了印度舞蹈,同时,他还经常为她用小提琴演奏中国乐曲和西洋乐曲,莉拉也非常喜欢听这些音乐介绍。这只是中印人民与艺术家的故事,而中印的音乐人不胜枚举,再放眼全世界,从事音乐研究并发自内心喜爱音乐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不同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会发生碰撞然后发生融合,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也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说,音乐人的相互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当笔者看到中国的留学生敲击着塔布拉鼓与印度音乐人一起合作表演时,内心满满的感动,这鼓更像是打破语言障碍后为中印人民架起的沟通的桥梁。也许语言不通,但是音乐是会说话的,在音乐里我们可以直观学到他民族动人的文化。同样的,本民族音乐与乐器与他民族音乐与乐器的差异也在交流中得以显露,异域风情的音乐文化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丰富我国人民的音乐文化生活。

三、结语

总的来说,向外界学习的良好传统不能间断,但是要在弘扬中国民族性为前提下进行。印度能将传入的乐器同化是非常了不起的,能使那些乐器保持外形不变,但是表达出的感觉完全具有印度风格。我们应从中汲取经验,思考如何使不同的乐器通过改变演奏的方法和技巧使之具有中国民族性。特别是那四件最具中国民族性的民族乐器:扬琴、二胡、古筝、琵琶,如何真正使它们成为中国的民族符号是我们仍需继续探寻的问题。

[1] 陈自明.关于印度音乐的断想,乐器,2011.

[2] 张子骏.浅谈中国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符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 陈自明.印度音乐舞蹈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南亚研究,2010.

赵富平(1967-),山西孝义人,山西师范大学山西民歌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赵雨(1994-),山西长治人,山西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民族性乐器山西
学乐器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山西叹五更
乐器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