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探析

2017-01-29刘慧斌

山西青年 2017年22期
关键词:异化理论异化资本主义

刘慧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探析

刘慧斌*

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

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借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合理性及国民经济学的弊端,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与其劳动和产品、资本家与工人的劳动和产品的关系。本文着重阐述了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产生及其内容,同时对其现实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

异化;异化劳动;和谐社会

虽然异化是一个出现很早的概念,但直到19世纪的黑格尔,人们始终是从唯心主义角度来理解和使用。马克思首次对异化现象做了唯物的、科学的说明,并进行了历史的创新。马克思以大量历史事实为依据,提出并结构了异化劳动,极大地推动了劳动学说的科学进程。

一、异化的萌芽与演进

异化理论萌芽于文艺复兴以来的近代西方哲学,社会契约说最早触摸异化实质的理论形态。荷兰法学家格劳修斯是用拉丁文alienatio描述权利转让的第一个人。霍布斯和洛克分别从各自的认识出发,阐述了与格劳修斯类似的观点。随后卢梭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重关系出发,进一步丰富异化概念的内涵,使异化理论向德国古典哲学渐进。

德国古典哲学把“异化”上升到哲学范畴。马丁·路德最先把希腊文圣经中表明异化思想的概念译成德文hat sich gesaussert。黑格尔的异化思想,基于对基督教“实证性”的批判,并在《精神现象学》中对异化理论进一步深化。黑格尔认为“存在即是合理”,并把存在的一切归因于“自我意识”,同时把异化认为是“自我意识”的异化,是一切发展的中介。但黑格尔把“自我意识”作为异化的前提和归结点,又使得异化理论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费尔巴哈试图从唯物主义来说明异化,但也只是辨析了人创造上帝,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异化理论其他更深次的内容,费尔巴哈并未作过多的扬弃。

二、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的提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等著作中,马克思主要研究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异化问题。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一历史性概念,解释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序章。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在《经济学手稿(1857一1858)》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进一步阐明了异化的本质。

三、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进行了扬弃,提出了唯物的劳动异化理论,并从工人阶级角度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此后,他将政治经济学与哲学结合起来,研究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问题,为创立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异化是劳动对象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独立于生产者本身的异己力量。在正常情况下,劳动者通过劳动创造劳动产品,并自主地享有劳动产品。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无法自由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相对于劳动者,沦为异化的、外在的、脱离了人的本性的东西。在此情况下,工人通过劳动创造的财富越多越贫穷,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二)异化是劳动本身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劳动者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劳动者的聪明才智和肉体力量集中反映在劳动产品上,并通过财富的创造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和自己的劳动。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是被迫的、被强制的,精神上是压抑的,随着劳动的深入,劳动者越加的否定自己。

(三)异化是人和人的异化

根据异化是劳动对象和劳动本身的异化,马立思进一步指出,既然劳动者同产品和活动不具有从属性,那就一定还有个占有者。这个占有者不是其他劳动者,只能是资本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活动、劳动产品由劳动者创造,却不归劳动者所有,而由资本家占有和支配。因此,异化表现在人和人的关系上,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所决定的。

四、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

异化劳动理论已经诞生一个多世纪,众多学者和专家不断丰富其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具有问题指示作用

马克思指出,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现代性异化的根本途径在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当前,我国已基本解决私有财产的产权归属问题,而如何公正、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和谐是一项重大的时代命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逐步消除各类社会“异化”现象,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他人以及社会的全面和谐。

(二)具有价值导向作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特别是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受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调整、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异化现象在我国不同程度上存在,影响着社会和谐发展。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关于人的观点,从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三个维度构建和谐社会,找到了科学依据和现实可能。

五、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千方百计为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便利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杨建华.发展的异化与异化的反思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1):35.

[2]黄楠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新华文摘,2006(20):94.

[4]杨豹.马克思异化 劳动”思想的启示.兰州学刊,2006(5):37-38.

[5]林秀玲.试论“异化劳动”理论的时代价值.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6):105.

[6]赵士发.论异化与发展.甘肃理论学刊,1999(2):65.

[7]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9.

[8]王平.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价值.四川师范大学,2009.

刘慧斌(1986-),男,中共党员,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A

A

1006-0049-(2017)22-0103-01

猜你喜欢

异化理论异化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另类解读——基于“历史本质性”的视域
从异化看马克思对人类解放的设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对比研究
城乡结合部居民生活异化可能性和必然性探析——基于马克思异化理论视角
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探析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