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信息化服务即翻译人才的刚性需求

2017-01-29孙树鹏

山西青年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语种倡议一带

孙树鹏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带一路”倡议对语言信息化服务即翻译人才的刚性需求

孙树鹏*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一带一路”倡议

(一)含义

“一带一路”当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9月7日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初次提出了共同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导,同年10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而使“一带一路”倡议进入国际视野。“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想利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协作关系,协同发展,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说是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为打开世界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所产生的经济战略。这不仅仅是一个战略构想,更是新时代合作发展的新理念。

(二)背景

1.中国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

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中国实施了刺激性政策——以投资为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导致了产能过剩,现有的消费能力又无法化解过剩的产能,带来了经济通缩风险、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等。一国外汇储备增加,通常是在经常收支顺差大于资本收支顺差或者资本收支的顺差大于经常收支的顺差或者出现双顺差的情况下而形成。近年来,由于中国的经济政策,重视外汇储备,导致外汇储备过剩,加重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2.中国油气、矿产等资源对国外的依赖度高

我国虽是资源大国,但是也是人口大国,加上粗放型的经济,总体来说我国的资源还是匮乏的状态。所以我国大部分资源还是依赖进口,导致油气、矿产等资源对国外的依存度不断增高。而国际市场上资源的价格都由国外大公司控制,这样的情况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源导向型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资源对国外依赖程度的不断扩大,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3.中国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发达地区,容易失去核心设施,国家安全风险大

从古至今,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都在沿海,人们也总是临水而居。到现在的中国也是一样,沿海地区交通方便,资源丰富,贸易往来频繁,这样的区位优势导致了中国的沿海地区发展大大优于内陆,工业和基础设施聚集在沿海发达地区,这样的结构如果遇到外部打击,很容易失去核心设施。经济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如果基础设施受到损失,经济发展也会受到重创,我国的国家安全堪忧。

4.中国边境地区情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往来的意愿普遍上升

中国地域广阔,国土面积大,所以与很多国家都是路上邻国的关系。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也与多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已同除印度、不丹外的12个陆上邻国签订了边境条约,稳定了与其边境问题,未划定的中印、中不边界地区也总体保持稳定安宁。中国的国力增强,对外贸易的增加,使更多的国家愿意与中国开展外交。中国边境地区整体情况处于上升稳定的趋势,历史最好的一个时期,邻国与中国合作交流的意愿也普遍上升,进入了和平,协作的新时期。

(三)意义

1.优化经济结构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缓解了经济通缩风险、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等。不仅优化了中国内部的经济结构,更好的融进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还作为世界三大经济体之一,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平衡,使得国际交往秩序朝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2.缓解了中国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东部沿海城市从古至今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经济基础和核心。相比较下,中西部的发展缓慢,沿海东部发展先进,中国两个地域差距过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西部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将资源、设施等向西部运送,加快西部发展,也缓解了东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使得东西部平衡发展。

3.加快“引进来”与“走出去”

数据显示,1979至2012年,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这些外资资本的注入,使中国经济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引进先进的技术、资金等为中国的经济跨入一个新的台阶而助力。如今,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产能过剩,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面临着中国当时的难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通有无,互相协作,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打开世界新格局。

4.增加就业机会,创新就业岗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更多的国外企业入驻中国,使得就业岗位增加,同时也为中国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岗位,增加了就业机会,让创新理念,进入社会,带来了一些新兴岗位也为大学生求职增加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渠道。同时给国外劳动者也提供了机会,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

(一)人才类型

1.小语种人才

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对语言的需求一直都是大量的。“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提出:目前“一带一路”的工作语言所需的语种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柬埔寨语、捷克语、匈牙利语、印度尼西亚语等18种语言。除了英语仍然是国际通用语言,其余语言都是小语种语言。由此可以看出对语言人才的巨大需求。“一带一路”所需的语言工作只是熟练掌握语言能力是不够的,还要了解各国传统,通晓当地历史文化。

2.能源电力国际人才

“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在海外建造了大量发电厂、电网等供电设施。使得其仅次于高铁成为第二重点项目。对电力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加大,不仅需要当地的电力人才,还需要国内的电力人才的支持。对电力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向着熟练运用外语、通晓跨国文化、懂得电力知识为一体的复合型高层次电力人才方向发展。

3.法律人才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之间大量的贸易往来,相关国家的资源各异,风俗文明与法律制度也各有不同,难免产生摩擦和矛盾。为了更好的开展多边贸易,合理分配收益,规避风险,就需要懂法律的人才从中调和,不损害本国的利益,也不破坏国际关系。“一带一路”所需要的法律人才其一要精于语言,高于语言,最重要的是精准。作为一名优秀的国际法律人才,不仅要熟悉自己国家和其他国家的法律知识,还必须掌握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能够运用外语精准地传递信息。其二基于规则,超越规则,作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才,不能仅仅对法律规则死记硬背,就只是字面上的理解,更要潜心钻研,懂得相关法理,做出正确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要拥有爱国主义情怀。

4.语言信息化服务即翻译人才

随着中国不断的积极推进构建融通中外话语体系与对外传播能力建设相关项目,社会各行各业与海外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使得翻译市场愈见可观,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的小语种翻译和高端翻译的翻译质量与传播效果提出了新要求。“一带一路”所需求的人才不仅仅只是会翻译的人才,复合型、实用化的职业翻译人才亦很受欢迎。

5.复合型专业人才

现在急缺的人才是既懂语言,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企业之间的频繁交流,就要求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通晓企业运作过程中的相关业务。尤其是与国外企业相连接,有国际化事业,懂得国际市场运作的高端人才。

(二)需求状况

1.需求量大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成果已经逐渐浮现出来。现在是“一带一路”的高度发展时期,想要继续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已经增长到了100个,而且还在不断的扩大,这就对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很多外国投资者认为,海外投资热的失败88%都是因为人才的问题。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服务进出口贸易额1222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两位数,占同期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15.2%,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2016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服务外包执行额121.29亿美元,占全国总规模的11.39%。其中,中东欧16国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增长达26.3%。在“一带一路”火热发展的情况下,对人才产生了巨大需求,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和语言信息化服务人才的需求更为巨大。

2.刚性需求

刚性需求可以理解为必需需求。就像一件生活必需品一样,不管价格波动起伏有多大,还是要买。对语言信息化人才也是这样。不管“一带一路”如何发展,作为翻译人才永远是“一带一路”发展的刚性需求。“一带一路”的本质就是多个国家多边贸易,交流。但凡涉及跨国交流,就离不开语言,“一带一路”想要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一切东西都是死的,只有人才能将这些死板的东西,在实践中化为真正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力量。

三、翻译人才现状

(一)人才贮备少,不足以满足需求

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快速增长经济的同时还要与世界接轨,拥有国际化视野,将日益丰富的经济、文化产业与国外各国交流,在此时代背景下,为求创新突破的中国人更需要去了解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那么就亟需翻译人才为此出力,实现交流往来的便利化、现代化。数据表明,我国正面临着小语种人才匮乏的困境,2010-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20种,在已招生的20个小语种专业中,11个语种的在读学生数量不足100人,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等8个语种的在读人数均不足50人。翻译人员的贮备数量少,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很少涉足“一带一路”

翻译人才目前主要活跃在信息交流、IT、金融等领域,报酬一般按翻译时间或字数计算,津贴福利都比较少,还经常加班,没加班费。甚至在某些公司里翻译更像打杂,行业管理混乱。“一带一路”亟需的翻译人才是高水准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但是现在行业里的翻译人才很多还不了解“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所以很少涉足“一带一路”有关行业,这就导致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翻译人才供不应求。

四、翻译人才未来发展

眼看小语种的翻译人才未来就业前景广阔,这将进一步刺激小语种翻译专业在高校招生时的生源量的急速增长。各大高校也开展了小语种专业的人才培养,希望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但也有相关专家表示,报考这些冷门的外语专业,考生需要谨慎分析,以防可能面临的“供不应求”与就业地区间“供求不平衡”的状况。“一带一路”倡议下,翻译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目前市场上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和文书翻译等五大类翻译人才是最紧缺的翻译人才。西班牙语、韩语、日语、法语、德语等小语种人才也是国际市场最短缺人才。由此可见,翻译人才的大前景还是很明亮的,但要想满足“一带一路”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化的职业翻译人才及语言服务人才,仍需要继续努力完善各项政策及提高翻译人员工资待遇等措施,吸引更多有志向有才华的青年加入翻译行列,效力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下,语言信息化服务即翻译人才已经作为我国对外贸易中不可缺少的人才,被大量需求。翻译人才在未来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中,能够更多涉猎“一带一路”相关岗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为此,需要教育部门从国家战略层面思考,做好翻译人才培养规划,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翻译人才培养力度,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宏伟目标提供人才支撑。

[1]陈芬.打造“信息丝绸之路”[J].中国经济信息,2015(23).

[2]刘宝权,刘乃全,毕晓航.上海文化融汇引领功能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J].科学发展,2016(7).

[3]王瑞.谈英语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4).

孙树鹏(1979-),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文学、教学、翻译研究。

H

A

1006-0049-(2017)19-0012-02

猜你喜欢

语种倡议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一带一路”倡议需人才护航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