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定不移沿着“三个走向”指引的路子走下去不断开创浙江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01-29浙江省档案局

浙江档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档案局档案馆浙江

浙江省档案局

在依法管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综述

“法者,治之端也。”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档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的谆谆嘱托,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理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服务法治浙江有机统一的“法治档案”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法治档案和平安档案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谋依法管理之“篇”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浙江档案工作推进的坚强后盾。“十二五”以来,浙江档案工作先后3次写入省委全会决定,档案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档案工作列入省政府直属单位工作责任制目标考核内容。省“两办”在全国率先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切实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来谋划、部署和推进档案工作。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加强档案工作”写进工作报告,短短六字,字字千钧,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依法管理,档案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多项政府规章和地方标准接连颁布,使法规制度体系覆盖到了档案工作全领域。2015年5月,全省法治档案建设推进会在宁波召开,会后印发了《全面推进法治档案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浙江法治档案建设的方向,从“治什么”上点题,重点在转变职能。在“如何治”上承题,重点在强化监管。在“有效治”上破题,重点在服务中心。主动做到在执法理念、执法力度、执法能力、执法行为上与“法治浙江”要求相适应。

面对几何级数增长的电子档案这一热点现状,着力下好谋“篇”之先手棋。这一次,浙江档案人将棋子落在“互联网+政务”这篇大文章上。《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省政府令354号),是浙江省“互联网+政务”最重要的顶层设计,由此档案部门走出了数字时代失语的困局。此外,规章中专设了公共数据和电子文件拒不归档的法律责任,这是全国第一个在法律层面用文字直接点明数据或电子文件不归档法律责任的条款。

作为执法全过程记录的重要制度支撑,省档案局会同省法制办制定了《浙江省行政执法文书材料立卷规范(试行)》。《立卷规范》立足于行政证据完整固定、行政行为准确记录、行政程序全程追溯的功能需求,满足新《行政诉讼法》对电子数据这一新的证据类型的司法审查要求。《立卷规范》通过系列制度创新,确立了电子档案优先、纸质档案为辅的归档业务模式,并明确了浙江境内行政执法案件诉讼、案卷评查、执法监督将主要通过提交电子执法档案来实现,纸质执法档案将是电子执法档案的一个纸质副本或者是数据源地址的纸质指引。《立卷规范》较好地解决了司法实践中行政执法电子数据证据难以审查、难以认定的问题,避免了执法部门电子、纸质重复归档,对于浙江政务服务网的推进,实现“权力集中进驻,服务集中提供,数据集中共享”的目标,以及实现智慧监管、明确电子案卷构成,意义重大。

为进一步压实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抓档案工作的责任,丽水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市档案局联合出台《丽水市市管领导干部档案工作离任审计制度(试行)》。档案工作审计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部门(系统)、本单位档案管理合法合规性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档案工作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行使权力、勤勉履责的制约和监督;档案审计对象为市直党政机关、开发区、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在丽水,地区、部门“一把手”将不再是档案工作追责的“局外人”。

出台《关于促进我省档案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信用评价为核心,管放结合积极构建档案服务业监管新模式,档案服务企业信用评价等级信息纳入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目录,评价结果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共信用数据频道上线。

布执法能力之“局”

“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树立档案法治权威,让《档案法》在全社会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档案执法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落实档案工作法定责任,目标就要抓住档案安全主体责任这个要害点,回应档案安全风险治理这个关切点,形成档案安全工作格局这个共振点,因地制宜、因事施策。全系统依据档案法和中央关于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规定,依次将档案工作责任划分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责任、部门单位的主体责任、相对人的直接责任,根据履责方式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取监督检查的方式。

“平安浙江考核”作为省委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考核,对地方党委政府起到第一信号、第一选择、第一标准作用。自2010年起,档案工作已连续8年纳入平安浙江考核,通过科学设置档案工作平安考评指标,严格规范考评程序,逐年优化考核办法和加强考评结果运用等路径,强化平安建设中档案安全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着力提升“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平安建设工作机制中各级档案部门话语权,确保了档案工作各项政策保障措施的有效落地。通过纳入平安考核,全省各地各部门上下同欲、同频共谱、相向而行,历年涉及考核扣分的9个市、县(市、区)短板工作整改迅速,党委政府抓档案工作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显著增强。在护航G20、迎接十九大期间,全省未发生档案安全事故,未发生因档案鉴定开放划控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落实部门单位档案工作的主体责任,全省以机关档案工作合规为导向,以安全风险治理、工作制度落实、信息化推进为维度,科学设定机关档案考核指标体系,多年持续纳入省政府直属单位责任制目标考核。

在落实相对人的直接责任上,浙江在全国率先将“双随机”执法检查依次划分为四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含高校)、档案局(馆)、重点建设项目、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服务外包承揽企业,覆盖面在全国最广。对于档案服务企业的监管,一直是档案行政管理的短板。浙江根据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意见,立足行业管理,厘清职责边界,强化信用约束,注重协同监管,倡导社会共治,着力走出一条档案服务企业行政监管的新路。对机关事业单位档案服务外包承揽企业做“双随机”延伸抽查,并根据档案整理、数字化加工、寄存、信息集成业态的不同,做不同科目的事项抽查。G20杭州峰会期间,杭州市档案局对辖区内档案服务企业进行了随机抽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某金融机构档案寄存承揽企业进行查处,安全隐患在峰会前得到立即整改。在管制约束的同时,浙江普遍开展档案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将结果纳入浙江省信用系统目录,并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信用浙江上公布。

积极构建“部门联合、专项跟进、社会参与、反应迅速、查办有力”的档案联合执法机制。2013年以来,省委办公厅、台州市、温州市“两办”均对档案工作开展了专项督察;省、市、县(市、区)档案局联合人大、法制办开展《档案法》联合执法检查,成效明显。2017年4月,省本级办结某省直单位馆藏档案逾期未还丢失案,馆内外涉案人员均受到处理;在全省通报近三年档案系统办结的20起档案安全典型案例,省司法厅等单位接到通报后,迅速转发并组织全系统开展司法档案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通报中指出的沿海地区基层司法所档案室位置较低、台风期间隐患较多的问题也及时得到整改。2014年11月,浙江档案工作接受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联合执法检查,交出了综合成绩全国领先的答卷。

增获得感之“变”

目前,经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办审核,全省档案系统已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及其服务指南,其中权力事项6项、公共服务事项4项,已涵盖项目档案验收等全部办事事项和档案查阅利用、档案数据灾备等主要服务事项。除民生事项外,根据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建设要求,我省档案系统梳理出政府投资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权力事项,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统一行政权力运行系统,全面接入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实现投资项目“平台受理、在线办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在线联办。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前置”以及网上审批简约化、格式化的要求,省档案局会同省发改委印发了《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办法》,全面完成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积极推进档案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并编制了行政审批办事指南,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项目档案验收在线办理为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提供了有力支撑,省内非涉密投资项目从项目登记赋码至竣工验收全过程的审批事项,都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申报;全省档案部门都可通过在线平台进行投资项目的档案验收事项受理和公文办理;项目单位的项目登记、申报、实施,项目审批监管部门受理、审批、监管等重要信息都可通过项目代码进行归集,为联合审批、协同监管提供了有力保障。投资项目建设周期在档案验收环节平均压缩30个工作日以上。

“法度制度、各因其宜。”以“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为目标,按照“于法有据、于事简便”要求,浙江档案部门不断进行权力瘦身,省本级委托下放档案出境审批等全部许可事项,档案处罚事项全部属地管理,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档案验收等按项目管理权限同步下放,放权事项占比达71.4%,取消无法定依据,变相设定资质的档案中介备案等一批行政认定事项,转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简化证明,优化流程。所有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办理的档案权力事项,全部取消法人主体资格证明材料、自然人身份证明材料,转而提供证件号,由办理人员从后台抓取比对。项目档案验收等权力事项,立项等前期批复性材料或政府部门出具的办结件,可在办件库中提取的不列为必备材料,容缺,由当事人自选提供,提供文件编号的,承办人到办件库中抓取比对。合并项目档案验收与项目档案登记备份业务流程,简化手续,取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年度登记,改由竣工时段项目档案验收前,进行一次性项目档案登记、一次性出具项目档案备份处置意见、一次性项目档案验收。

树法治信仰之“魂”

深入开展档案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档案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度和影响力。制定实施档案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各级档案局中心组带头集体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年度述法;档案法律知识纳入省管领导干部和省直机关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积极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的作用。全省档案工作者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明显增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档案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档案法治宣传形式和载体日益丰富,全社会档案法律知识普及程度和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6年“国际档案日”期间,金华市档案局与市司法局合作,在“金华普法”微信公众号上编发了《档案,如果你不知道这些,小心出大事!》普法文章,用漫画列举三个查处的档案违法案例,以案释法。法制网舆情中心发布的监测显示,该文一举夺得当周“全国司法行政微信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全国司法行政十大热文排行第一”双冠军。

今年是《档案法》颁布30周年,9月4日至9月10日,省档案局与省普法办以“在依法管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主题,在全省联合开展《档案法》颁布30周年宣传周活动。法治动漫宣传片《档案就在你身边(第一季)》在省档案局、省普法办微信公众号发布,并在杭州地铁、公交上播放。这是浙江省档案局制作的第一部档案动漫片,首次尝试用动漫的形式“以案说法”,科学普及《档案法》相关常识。“浙江档案工作十件大事”评选、20名“浙江兰台铁军法治标兵”的先进事迹在浙江在线网站、省档案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公布。浙江手机报、浙江省档案局、浙江普法微信公众号开展为期一周的档案法律法规知识有奖答题活动。浙江在线新闻网站专门制作了“在依法管理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专题页面,实时全方位报道全省档案系统联动开展《档案法》颁布30周年宣传活动的情况。据统计,截至9月10日,《档案法》颁布30周年宣传周浙江在线网络专题发布信息175条,网站累积点击量151200次。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浙江档案法治建设将继续在“依法治档示范区建设”“档案法治层级监督规范化”“档案法治区域监管规范化”“档案工作基层治理规范化”上发力,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抓要害、重关切、求共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为实现档案治理现代化创新浙江经验、提供浙江方案。

服务为本开放先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综述

服务是档案事业的立业之本,开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走向开放”是“三个走向”的重要一环,是浙江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部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把“走向开放”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引擎,坚持服务为本、开放为先,奋力开拓浙江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

一、主动服务大局更加精准有效

习近平同志指出,“档案工作要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要及时向领导机关、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部门主动走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准做好各项档案服务。档案部门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配合制定《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全省行政审批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审核,加快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化归档工作。围绕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扎实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档案工作,开展珍藏知名浙商梦想档案活动,利用方言建档成果,创新制作《“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直接服务世界浙商大会。围绕重大活动、重大纪念日,提前介入G20杭州峰会,全面留存峰会记忆,形成并接收306G影像专题数据库,省档案局和杭州市档案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举办或会同有关部门承办“五四宪法与浙江”“家庭档案见证改革开放”“记得乡愁”等大型展览。配合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办抗战相关展览、公布侵华日军在浙实施细菌战档案。围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省档案局会同中央档案馆、省委党校开展建设党性教育主题教室试点工作,深入挖掘红色档案教育资源,精选了100余件档案文献作为主要展品,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围绕农业农村发展,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档工作的通知》,系统提出建档要求,全省80%以上的县档案馆建立了农村文化礼堂档案数据库。与省农业厅联合印发《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管理办法》。印发《浙江省村级组织换届档案管理暂行规定》。

二、档案开放力度明显加大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对档案的征集和整理,并加以分析,加以研究,提供给社会,把对现实可利用的有重大价值的资源,尽可能地向社会开放。”档案开放是实现档案工作开放、搞好档案服务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档案开放工作,扩大开放基数,明确开放重点,丰富开放形式,档案开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档案资源快速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16年底,全省档案馆馆藏档案数量大幅增长,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总量达到2888.7万卷(件),比2013年增长42%。馆藏非纸质档案227.5万张(盒),比2013年增长35%。电子文件进馆数量大幅增加。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文书类电子档案达到524.5万件、4.66万GB,比2013年增长57%。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照片档案257.4万张,比2013年增长42%;底图33.7万张,比2013年增长70%。二是民生档案成为档案开放的主力军。依据国家民生档案两批基本目录,制定第一批浙江省重要民生档案参考目录,16个部门的65种民生档案纳入监管的范围。全省馆藏民生档案总量达到473.4万余卷、312.2万余件,比“十二五”初期有了指数级的增长,其增长速度也远远超过馆藏总数的增长速度,民生档案已占全省馆藏档案总量的33.1%。馆藏民生档案的种类明显增加,婚姻、山林、土地承包、知青、破产转制企业、土地、房产、户籍、社保、诉讼、学籍等档案相继进馆。全省共建成民生档案专题数据库390个。三是档案开放利用大幅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总数为559.4万卷(件),占总量的17%,其中各级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448万卷(件),占总量的15%,开放档案的数量比2013年增长22%。近5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提供档案利用250多万人次,网上开放共享档案1300多万页,点击量达2300余万人次,开通档案信息共享平台368个。四是档案开放服务形式日益丰富。2013年,全省档案馆馆际间建立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机制,组建了工作网络,这项工作成为了档案部门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三年来,全省跨馆服务人次已超过1.5万人次,查阅档案2万卷(件),成功为1.1万人提供各类档案证明,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广泛好评。连通全省各级档案馆的浙江档案服务网已基本建成,实现档案利用服务“互联网+”。积极推动全省重点民生档案目录指南编制工作,让老百姓知道查阅自己的档案在哪里、怎样查阅,解决了老百姓在民生档案查阅利用中的“痛点”,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

三、公共档案馆建设全面推进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发展的主体,档案馆开放是档案工作走向开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部门大力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功能建设、阵地建设,着力提升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公共档案馆建设。一是档案馆新馆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全省100个综合档案馆总的建筑面积为51.3万平方米,单馆建筑面积超过5200平方米。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馆有4个,新馆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有38个。新建档案馆面积达标、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方便利用,成为公共的现代化的档案馆。2017年,浙江省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占地50亩,投资5个多亿,总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成为浙江档案馆事业发展上的新的里程碑。二是档案馆社会功能更好地发挥。全省各级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进一步具备,各级档案馆普遍建立了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电子文件管理中心。全省档案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发挥档案馆的宣传教育功能,全省已建成党委宣传部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77个,其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达到6家,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31个,其中国家级7个,各地档案馆还积极创建学生第二课堂、社科教育基地等。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各地档案馆共举办各类展览600余个,近200万人次参观展览。三是档案文化建设迅猛突起。浙江档案部门积极实施浙江历史文化记忆等“三大工程”,开展浙江名人、浙江方言、记忆浙江等“十大项目”建设。全省共为3876位名人建档,建成涵盖96个区域的浙江方言音档总库,建成“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65个。《龙泉司法档案选编》整理出版,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和省社科联“十二五”重点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古籍图书二等奖。《辛亥江南》等档案文化精品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每年推出《记忆浙江》,向省“两会”代表委员赠阅。全省共获中国档案文献遗产9项,省档案文献遗产30余项。全省编研档案史料579种,16000余万字,评出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47项,省优秀编研成果146项。四是档案馆增加开放时间。2016年6月,省档案馆开展双休日预约查档服务,2017年6月,省档案馆新馆启动周六开放日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各地档案部门积极响应,结合实际制定双休日预约查档服务方案并在网上公布,接受预约和监督。

四、档案工作开放格局日益完善

习近平同志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和档案工作。”档案工作与其他各行各业密切相关、互为支撑,这是档案工作产生旺盛生命力的源头活水。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部门走出自我循环、自娱自乐的封闭轨道,加快加入、建立连通各行各业以及各区域的“朋友圈”。省档案局与省委党史研究室建成党性教育主题教室,并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市县试点建设,发挥档案工作在党性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档案局联合杭州市为筹建五四宪法纪念馆提供档案史料。省档案局将档案工作格局拓展到民间,成立全国首家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部分市县也成立档案文化研究会、收藏研究会,动员激活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工作。省档案局以国际化、社会化的角度,将档案工作的视野拓展到海外,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合作,共享涉及浙江的家谱数字资源;设立海外珍贵档案资源征集顾问制度,向43名海外知名浙商、华侨发放聘任证书,推进境外档案史料征集。省档案局以及金华、龙泉、平湖、江山等档案部门,先后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借智借力,共同推进档案研究、档案馆开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拓宽档案工作格局。省档案局和宁波、慈溪等地档案局主动接轨区域合作,浙江省与贵州省签订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协议,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五、档案开放服务理念深入人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公众需求的日益多元以及档案工作自身改革发展的持续深入,档案开放服务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党委、政府对档案开放服务高度重视,省委将“加强档案工作”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省政府将档案服务纳入全省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列入对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省档案局增列为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档案管理和服务已逐步纳入乡镇(街道)基层治理“四个平台”建设和村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事项。档案开放服务已经成为政府治理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社会各界对档案开放服务的接受度大为提高。社会公众更加主动地走进档案馆,在档案馆查档案、看展览、听讲座成为普遍现象,在档案馆获悉发展成就、了解社会变迁、接受爱国教育已经成为一些人的生活常态。各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民间、海外机构和人士主动加强与档案部门的交流合作,交往日益频繁,档案工作开放度、活跃度和影响力日益提高。

融合创新转型发展努力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综述

2003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浙江省档案局(馆)考察,提出了“三个走向”的重要论断,强调“要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运用现代化技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三个走向”具有其内在的辩证关系,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近年来,我们坚定“三个走向”根本遵循,着力以档案信息化促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积极推动档案工作服务和融入改革发展大局,加快推进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和建设智慧档案,取得了显著成效,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档案大数据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一、紧紧围绕中心、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大力推进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我省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放管服”政府改革的重大举措。浙江档案部门在参与和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发挥职能优势,针对各部门政务事项网上办理过程中的电子纸质双套归档难,档案实体“无限化”库存难、管理难,纸质档案共享利用难等突出问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主动担当,以电子化归档为突破口,倒逼行政事项全流程在线办理,让更多办理事项从“跑一次”到“零上门”,积极为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基础支撑和技术保障,得到了省领导和国家档案局的肯定。一是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公共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充分吸收档案部门建议,为电子文件的法律效力提供了法规保障。省档案局代拟并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暂行办法》,先后制定《浙江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归档移交功能需求与技术规范(试行)》《浙江政务服务网存档信息包数据规范(试行)》及电子文件管理统一平台建设需求参考等规范,加强信息化顶层设计。二是着力强化技术支撑。省档案馆负责建设省本级政务服务网电子文件管理统一平台,目前电子文件归档和接收系统、电子档案长久保存基地、浙江档案服务网等3个配套项目已建成试运行,“档案数据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建设”一期项目启动建设,争取年内建成并逐步实现浙江政务服务网行政权力事项归档范围的全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已有9个启动电子文件管理统一平台建设;62个市、县(市、区)已部署开通在线归档模块。各市、县(市、区)统一平台年内要全部立项建设。三是着力抓好试点工作。2015年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在3家省级部门开展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在线归档试点,探索解决“归什么、在哪里归、归哪里、怎么归、怎么用、归得好”等问题。在全国率先构建“一键归档、单套保存、一站查询”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新模式。四是着力部署整体推进。今年4月20日,省政府办公厅与省档案局联合召开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部署会,全面部署全省电子化归档工作。目前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39家单位已完成政务服务网行政许可事项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制定和审查,省科技厅等26家单位已完成归档模块配置工作,省建设厅、省经信委等16家单位已开展在线归档工作,共在线归档行政许可电子档案103789件。全省62个市、县(市、区)已完成本级“最多跑一次”行政许可事项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制定和审查工作,42个市、县(市、区)已开展在线归档模块配置工作,宁波市、嘉兴市、台州市、丽水市已启动在线归档工作。

二、强化服务民生、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搭建覆盖全省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利用平台

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全面的档案服务,是提升档案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努力方向。浙江省在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认真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围绕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网上查档需求,以档案资源充分共享和服务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服务。2013年9月,浙江率先在全国推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异地查档、跨馆服务”,老百姓可以就近在全省任何一个档案馆查询到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的民生档案、开放档案和已公开政府信息,已为群众提供跨馆出证服务2.4万人次,缓解了老百姓为查一份档案长途奔波的情况。今年,我们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再“升级”,依托全省政务云平台,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整合、集成当前互联网上档案部门对社会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为广大利用者打造一个统一的、一站式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浙江档案服务网。通过浙江档案服务网,利用者可以在网上提出查档申请,采取到馆自取、快递送达、电子邮件三种获取方式,能透明、快速地得到全省10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的查档响应,实现了全省“一网查档、百馆联动”,真正做到了群众查档“最多跑一次、最好跑零次”。同时,浙江档案服务网也是一个面向全省的档案工作平台,便于档案部门加强系统内部沟通联系,提升全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目前,该平台已建成投入使用,覆盖了全省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并与一些其他省份开展了跨省合作。

三、努力补齐短板、加快数字转型步伐,推动档案工作融入社会信息化总体格局

长期以来,我省档案管理现代化最大的短板就是与社会信息化相脱节,未能与社会信息化融合发展、同步推进。为补齐这一短板,我们借助浙江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云上浙江”和“数据强省”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重视,全面对接、服务“浙江政务服务网”和大数据建设;加快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做好大数据时代档案记录和社会记忆的数字留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加快实施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去年省委、省政府将档案工作纳入浙江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计划,将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示范工程纳入全省大数据建设18个示范工程。目前省档案局出台了档案大数据建设的实施方案,明确了14个具体配套子项目,正在加快实施和推进中。我们提出到2017年底,建立起档案管理和开放共享基础工作平台,实现统一数据开放平台省市县全覆盖,为档案数据向社会开放共享提供软硬件保障,为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地查阅利用档案数据创造条件。到2020年底,有归档价值的电子政务数据按照规定实施归档,电子政务数据归档行政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全省档案信息数据实现有效整合、管理、开放和共享,实现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就近查阅利用档案数据的目标。二是加快实施档案数字记忆工程。我们借助数字记录复制技术和音、视频保存等手段,主动记录和留存具有时代特点、反映社会全貌、能够作为官方存史补充的重要社会记忆,有效整合散存在各行各业、社会、个人的重要档案和其他记忆资源。整合开发馆藏数字档案资源。统一组织开展全省民生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内容涵盖婚姻、土地、房产、移民、知青等十大民生专题,建成省档案馆利用率最高、国内收录最全、最受社会关注的黄埔军校同学录等专题数据库。向浙江日报、人民日报、中国知网、中影集团等购买影音图片资料专题数据库,做好这类资源的整合开发共享工作。与民政、农业、林业等机关部门及高校等单位,采取数字资源交换共享的方式建设各类专题信息数据库。运用互联网思维,收集、整合、挖掘民间和社会的数字记忆资源。浙江档案部门先后以数字技术记录了全省11个市共96种方言语音,总容量达到了400G,建立了内容完备、体系健全的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使浙江方言得到了有效系统的记录传承。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依托报纸、网络等媒体平台,广泛收集反映汶川特大地震的网页、视频等数字资源,并作为专题档案保存。将“两微一端”(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种新媒体上形成的、具有重要归档价值的海量数字资源进行采集、分析、筛选、归档和长久保存,计划建成全省数字记忆总库。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社会记忆的主动记录和留存。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档和“千村档案”建设,收集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历史文化资源素材,建立电子资源素材库,对全省1306个历史文化村落进行数字记忆建档,建成涵盖“村落基本信息、村落环境、村落建筑、历史要素、民俗文化、文献资料、人物事件、保护与发展”等8个方面内容的“千村档案”数据库。收集G20峰会的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等各类文件资料3000余件,完成2841件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采录浙江卫视的新闻视频约4518GB,视频数据库条目67781条;同时与浙江卫视建立合作机制,对重大题材和重要专题栏目的视频进行数字拷贝接收。

四、不断夯实基础、持续拓面提升,加快实现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全覆盖目标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是我省落实档案工作走向现代化要求,推动档案工作数字转型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浙江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省委全会文件要求,纳入省政府直属单位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纳入全省政务服务网建设的配套项目和重要技术支撑平台,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覆盖率纳入全省基本公共服务的指标体系。2015年,省“两办”召开了全省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推进会,确定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数字档案馆(室)全覆盖。目前,浙江已有2家档案馆通过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测试(全国共13家),有8家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全国共14家)。省档案馆2015年以来共投入1400多万元对原有数字档案馆系统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目前已完成数字档案馆系统开发和新馆机房整体搬迁;加快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目前省档案馆已完成馆藏利用较高全宗的档案数字化,力争明年完成馆藏全部档案的数字化。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85家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展了数字档案馆项目建设,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1848万卷件,占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总数的64%,比2013年增长了88%;提供馆藏数字档案利用241176人次、762759卷件次。全省各级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数字档案室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1322个,规范化数字档案室4920个,省公安厅、省能源集团公司分别列入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和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国家级试点。2016年我省列入统计范围的各级各类档案室4986个,共有室藏档案17333.6万卷件,归档电子文件4629.6万卷件,已完成数字化10025.2万卷件,占室藏总数58%,比2015年增长33%。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开展,为档案利用提供了良好条件,特别是为基层档案室利用电子档案发挥了很好作用。去年各基层档案室共利用电子档案1837909人次,占档案室总利用人次71%;利用卷件次4158874,占总利用卷件次81%。

我们在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档案信息化与我省社会信息化整体发展水平相比仍有差距,与人民群众对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更高期待相比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同志考察浙江省档案局(馆)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三个走向”根本遵循,持续推进“五档共建”,落实智慧档案建设各项举措,争取在档案管理现代化上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猜你喜欢

档案局档案馆浙江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雷厉风行 立即落实已蔚然成风
——省档案局馆及时传达省直机关作风建设推进会精神
云南省档案局办公室关于表彰2018年度《云南档案》优秀通联组及发行先进单位的通报
陕西省档案局关于表彰陕西省首届“解读档案传播文化”优秀征文的通报
山东省档案专家名单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when与while档案馆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