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并不能包罗万象

2017-01-29孙立宁

现代苏州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人工智能并不能包罗万象

讲述人: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

公元2035年,智能机器人已经成为人类最好的生产工具和伙伴,他们在公共场合为人类提供协助,也进入普通人的家庭充当保姆。然而,原本人和机器人和谐相处的社会因为技术越来越发达而改变。在不断提高的运算能力下,机器人学会了独立思考,它们变成一个和人类并存的高智商机械群体,并试图圈养人类。

这是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小说《I,Robot》中描述的场景。2004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收获3亿多美元的票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地不断发展,这部小说描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进步之后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后果,又引发了不少人的担忧——到底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造成威胁?会不会取代人类?未来又会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苏州大学机电学院院长孙立宁,了解这位从事相关研究长达三十余年的专家,对于人工智能的独到见解。

要用理性思维对待人工智能

早在60年前,人工智能的概念就已经出现,但真正快速发展和应用,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无论是计算机视觉、还是语音识别都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新产品的性能,增加了其附加值,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才是有颠覆性、引领性的人工智能产业。”

在孙立宁看来,人工智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不是这两年才说的,只是因为当前智能制造和智能生活的来临,人们更加需要它们。“但国人对待新热点普遍存在不理性的状况,铺天盖地关于人工智能的报道,让人们觉得它是包罗万象的,但实际并非如此。”

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更是需要分阶段。“必须客观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要与产品、产业形态结合,找到人工智能发展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而不是脱离实际应运去谈,人工智能能够为生产、生活带来什么。”

孙立宁认为,即便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也有很多人工智能无法达到的状态。“它是有限的,只要在有限的边界条件下,和某一类场合、某一类工作场景中,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自身作用就可以了”,他强调,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要接地气,而不是夸夸其谈花里胡哨的附加值,那些很难实现的、戏剧性的产品,离我们还很遥远。

冷冻身体也好、记忆保存也罢,电影中虚幻的科技无所不能,即使未来充满可能,但这一切也并非说来就来。客观来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理念是对的,关键是不能一味夸大其影响与作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产业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它的路径也不是唯一的,要分阶段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其价值。”

机器人动了谁的奶酪?

“机器人会不会代替人类,是一个老话题,我觉得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看待。”孙立宁回忆,早在1986年,他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那时候中国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如果机器人上岗,那么人类就面对了下岗问题,可如今情况发生很大的改变。”

“从社会角度来看,时代在进步,现代人更注重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把人类从复杂危险的环境中解放出来,这时候机器人的出现,就成了刚性需求。”如果你的工作是在有空调、阳光的写字楼里,或许你会觉得有没有机器人为你工作都无所谓。但试想,如果你的工作环境是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并且危机四伏,比如隧道开挖工、喷砼工、桥梁挖孔工等等,你还会觉得,机器人的出现是来“抢饭碗”的吗?

而从宏观来看,中国劳动力结构的改变,劳动力人口下降,如果没有机器人来“补充”,到2022年,劳动力人口的缺口将达到2000万人;同时,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抱怨用不起人。“所以,在劳动密集区、低端制造业和危险环境作业等行业,机器人的出现一定是有利的。”

智能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要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解释,就是因为人类有需要,机器人才会出现,它与人类是互补而非排挤,“大家担忧机器人会抢了自己的‘奶酪’,觉得很多事情人能做,但非得让机器人来做,这种情况基本是不存在的,两者的需求上是平衡的,就如我们接触最多的服务机器人,也是生活中的一种刚需,是在人力不足情况下服务于人类的。”

机器人很危险?是你多虑了

机器人有没有危险?答案是有的。车床操作失误会吞噬人命,起重机吊具失效,造成高空坠物后果不堪设想等等,机械设备对人的威胁时时刻刻都存在,工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低,许多新技术与产品都存在“双刃剑”的问题,所以不能一味地夸大机器人的危险性。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研究机器人的首要的标准就是安全,事实上所有设备都一样,需要制定科学的标准以及法律规范。“再者是伦理问题,如同智能手机打破了人与人交流的模式,机器人的出现,会造成另一种依赖,特别是它们进入家庭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亲情产生变化,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新技术的产生不可抵抗,我们要理解给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我们过去所担忧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很好地解决了,所以我们无需为未来过多担忧,因为我们所担心的问题,会通过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能够很好解决的”。

猜你喜欢

机器人人工智能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