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与生活的界限
——由一场韩国传统音乐表演引发的思考

2017-01-29谭晓璐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罗密欧界限传统

谭晓璐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音乐与生活的界限
——由一场韩国传统音乐表演引发的思考

谭晓璐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9)

从古至今,音乐都脱胎于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无论是用来吸引客人的街边音乐;亦或是利用各种生活中的道具进行的音乐表演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音乐来自于生活。但音乐与生活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它们是否有固定的界限?本文试图分析观看的一场传统音乐表演,透过这场表演中所使用的乐器与其所呈现的音乐等,对音乐与生活界限进行探讨,并表达作者的一些看法。

音乐;生活;界限

一、韩国传统音乐表演

整场音乐会是以哑剧形式呈现,除了背景音乐与演员们的歌唱与演奏没有任何对白。

它讲述了韩国一个传统的故事,叫做“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远古时期,天庭里守护着一枚神笛,它可以驱魔并净化人心。天神的其中一个女儿——朱丽叶——美丽并拥有吹奏此笛的能力。在朱丽叶大婚的当天,天神将此笛赐给她与她的丈夫——罗密欧,一位拥有超凡技能的鼓手——希望他们能够利用神笛保护好天庭不被外来侵蚀。在他们成亲的那一天,一群黑衣人携鼓来干扰,用鼓声魅惑罗密欧的心。在黑衣人的蛊惑下,罗密欧最终没有承受住这邪恶的鼓声,弃朱丽叶而去。而神笛也由此时落入凡间。画面转换至现代,在一个修车房里面,一群年轻的修车人捣鼓着他们的汽车喇叭,时响时不响。在汽车旁边有许多硕大的汽油桶,这些汽油桶不光只是装汽油的东西,更是这群年轻人娱乐的工具——他们将这些汽油桶当做巨大的鼓进行演奏。他们通过这些“乐器”时而搞笑时而严肃,将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用音乐在短短时间内表现出来。

随着夜幕的降临,修车人熄灯关掉修车房后,仙女们下凡进入到这个修车房。她们是为了寻找罗密欧与神笛而下凡。神奇的是,他们看到了神笛就在此处。正当她们想要拿走神笛的时候,修车房里面的年轻人们来了,仙女们演奏着伽倻琴迷惑年轻人入睡,想要将笛子拿走,但这些年轻人们很快地醒过来并发现了他们。仙女们发现,在这群年轻人中,罗密欧毅然也在其中。

经过仙女们用音乐唤起罗密欧的记忆后,朱丽叶与罗密欧终于相认。在他们准备带着神笛离开的时候,黑衣人再次出现。天神的大女儿演唱着板嗦里,其他仙女们演奏着伽倻琴,朱丽叶吹奏着神笛,与黑衣人用油桶做鼓演奏融为一体。罗密欧与黑暗挣扎着,最终战胜了自己的心魔,黑衣人被打败。

罗密欧与朱丽叶终于相聚,他们用神笛守护着天庭。

二、关于音乐

整场音乐会都带给人以一种极大的震撼。这个故事不光说了美好的爱情,告诉人们邪不胜正,对我来说,更让我魂牵梦萦的是演员们所呈现的音乐。

板嗦里是朝鲜民族传统表演艺术,它是通过“歌”“说”“动作”来传达戏剧性长篇故事的韩国固有的传统表演艺术。在音乐会中,天神大女儿的扮演者每每唱起板嗦里,那高亢的声调总是能够将人心勾住。她并没有佩戴麦克风,但是她的声音总是在整个大厅久久回荡。

台下基本是年轻人,大多不是学习音乐的,对此也是不甚了解。可是这样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震撼而已,对韩国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我听不懂她所演唱的内容,但是我可以做到随着她的情绪将自己的情绪带到整个剧情中。我想,这应该就是音乐最大的魅力吧。那么音乐到底可以做到些什么呢?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最佳的工具。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在1808-1810年间教了一个名叫特雷泽·玛尔法蒂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这段师生恋虽然未曾开始,但是这使得贝多芬灵感倍出,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一首《致特蕾泽》的小曲赠给她。这首曲子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致爱丽丝》。[1]从这首曲子的曲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从淡淡的美好的旋律到感情变得比较强烈,回归淡淡的感情之后又继续到非常强烈的音乐,一直到最后都以这种淡淡的旋律结尾。我们可以单单从整个音乐就感受到作者对于对方感情的变化,贝多芬对特雷泽的爱恋就似曲子美丽的旋律,时而愉快时而忧伤时而强烈。这就是音乐所能够带给人们的共鸣。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无论是中国的戏剧、欧洲的古典音乐亦或是非洲传统的歌舞音乐,它们所要表达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音响效果、舞台动作等让非本国人民所了解。在我国古代的隋唐时期,是音乐发展的一个繁荣时期。中原音乐吸收并融入了许多来自异域的音乐,从而也更加丰富了整个音乐内容。学堂乐歌时期依曲填词的音乐大多数来自于日本,运用日本的音乐加入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变成可以被国民更加容易接受的音乐了。

类似于如此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音乐所能够传递的内容往往不输于语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音乐能够一直流传长盛不衰的原因。

在这场音乐会中,我们不难看到现代打击乐与传统吹奏乐器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优秀音乐层出不穷,现代音乐中对传统音乐的吸收也是不难发现的。现代音乐吸收传统音乐的元素将音乐变得更加多样化以更适应时代的发展。试想中国传统的音乐文化,类似于中国的国粹京剧等,在推广的时候是否可以加入一些不一样的元素以至于让人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与接受它呢?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的优秀的音乐艺术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以至于开始不断地有年轻人去学习这些传统的戏剧,也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这给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新鲜的血液与更多新的元素,通过年轻人去接受与学习也将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带来无限的生机。

三、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演奏者们用汽油桶作为鼓来使用而创造出来的效果是我最为之震撼的。

无法想象生活中最普通的汽油桶给我们带来的感觉,丝毫不亚于真实存在的鼓。它用鼓槌敲击着汽油桶,节奏与板嗦里融为一体,起到了为板索里伴奏与烘托背景的作用。它不单单是作为一个伴奏的乐器,也是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线索。

我从小就是学习古典钢琴,对现代音乐一直抱着一种不能理解的思想。在没有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认为现代音乐是我们不能够接受的:刺耳的音响效果、无规律的音型排列以及演奏的即兴性。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在大学时期我选修了一门关于1949-1999年间的现代音乐,这门课开启了我接触现代音乐的大门。每一节课上所接触到的新音乐、新的音乐技法都让我对现代音乐充满了好奇。

现代音乐迅速地发展,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大学时候看过一个视频,是关于一个乐队在一个废弃的工厂里面,运用所有身边能够看到的东西,例如钢、塑料等东西而即兴演奏的一场视听盛宴。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运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演奏的音乐。我无法想象的就是他们将身边这些废弃的东西当做乐器进行演奏并带给人那么深的震撼。

前不久在泰国的一个水上市场看了一场街头表演。表演者摩擦盛水高脚杯的杯口来发声,配合着同伴的特制吉他演奏着音乐。杯子所演奏出的音乐就像是夏日的一泓清泉,悠扬而清新,选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而变成表达心情的音乐工具。

我还曾经看到过关于播放音乐农作物会生长得更好牲畜可以长得更好的事情,这都是将音乐运用到最贴近我们生活的例子,也不难发现音乐促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那么音乐与生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越来越多的是将音乐变得更加生活化,以适应人们的需要。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的是将自己的感情通过音乐来表达;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音乐来传递,透过音乐来观察生活;人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时期往往会通过听音乐来缓解心情,街上的大卖场里会用各种音乐来吸引顾客的光顾,不同格调的餐馆会播放着适合整个基调的音乐……在生活中又反馈了音乐本身的作用,音乐也促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多样化。若是音乐中没有生活,我们可以认为这种音乐不是音乐;反之,生活中缺少了音乐,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再是完整的生活。那么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我们的生活里少不了音乐,我们的音乐里更少不了生活。[2]

四、音乐与生活有无界限

音乐之于生活到底有没有界限?人们用棍子敲击杯子使之发声,杯子通过里面盛水量的不同会发出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并可以通过此种方式演奏一曲为人们所熟悉的音乐,人们认为这就是音乐;用手指击打桌面,根据快慢急缓的不同而变化的节奏型,无疑就是鼓能够传达的音乐,那么这也就是音乐。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与生活已经融为一体,音乐再也不是音乐家的专属,音乐源于生活、反映着生活。

就中国民间音乐而言,像山歌、号子、小调等都是由于人们的劳作或者叙事而产生的,表现的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事情与人们的心情,那么这样的音乐是来自于生活的;西方古典音乐,贝多芬的奏鸣曲、肖邦的叙事曲、李斯特的标题音乐等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境,或者开心或者愤懑而构思写成,这也是音乐来自于生活的表现。音乐出自于生活,表达的也是生活中的事情。

打破音乐与生活的界限的第一人应该就是约翰·凯奇了。他吸收东方佛教禅学与中国《易经》的精髓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美学观,给整个西方音乐界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甚至打破了传统音乐概念的疆界。[3]“在凯奇的思想中‘寂静’是一个关键词……它是音乐与非音乐的界限消解之后人内心的敞开状态”。[4]所以他的《4’33’’》是偶然音乐的一个壮举。他上台后坐在台上并不演奏,在这四分三十三秒中观众们从希望能够听到凯奇美妙的音乐到由于演奏者并没有演奏音乐而变得焦躁从而开始抱怨等的声音便是音乐,也是凯奇期望得到的音响效果,他认为这就是一场音乐盛宴。

反观这场音乐会,传统与现代、音乐与生活的结合,打破了生活与音乐之间的界限。无论从古至今音乐如何变迁,吸收外来文化也好、自身的改变也好,亦或是人们加入的元素也好,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与人文。音乐作为生活的一种反馈,需要更多的人接受与热爱。

音乐与生活有无界限?有的只是人们心灵的界限,有的是人们强加的界限。音乐家所要做到的就是,做出更好的能够反映生活的音乐,贴近生活贴近音乐。[5]

[1]殷彩云.再谈音乐与生活的关系[J].河北:大众文艺,2010(12).

[2]安波.音乐与生活——为《音乐生活》复刊而作[J].辽宁:音乐生活,2007(5).

[3]金英子.打破音乐与生活的界限——试析约翰•凯奇偶然音乐的“非情感表现”特征[J].哈尔滨:艺术研究,2012(5).

[4]宋瑾.西方音乐从现代到后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143

[5]刘同奎.音乐与生活[J].哈尔滨:生物磁学,2004(3).

[6]孙宁.生活中的音乐——无处不在的境界[J].辽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11).

[7]玮玮.音乐与生活[J].开封:心理世界,2007(2).

[8]金英子.无序•融合•不确定——试析约翰•凯奇偶然音乐的表演特征[J].哈尔滨:艺术研究,2013(5).

[9]尚超艺.音乐与生活[J].河北:大众文艺,2013(9).

谭晓璐(1992—),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罗密欧界限传统
界限
间隙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破次元
老传统当传承
看看德国人的家庭界限感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