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音乐老师课堂

张 莲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000)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

张 莲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作为一种集体合作演唱艺术,合唱教学不但能加强中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还能锻炼中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中小学生的团队理念,随之合唱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本文将从合唱的理论的基础出发,分析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特点、优点,以及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标准》指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音乐是上天赐予人类听觉的艺术,合唱不但是培养良好听觉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歌唱表现形式。就目前来看,合唱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任然存在一系列问题,要正确对待。

一、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

合唱是集体性的声音艺术,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体共同演绎完成音乐或者表演的形式。统一、和谐是合唱的要求,音准与节奏是合唱艺术的基础,是合唱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做好合唱艺术,要求每个独立的个体刻苦训练,同样,合唱模式在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运用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

(一)有助于学生形成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就合唱教学的概念而言,合唱是多个独立的个体共同演绎音乐的过程。所以,一首完整的音乐的完成,需要合唱团队中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个体间不断的磨合、音律的磨合、声调的磨合,甚至是性格的磨合。此外,中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还要学会聆听同伴或是老师的音律,只有多听、多反思,才能更好地与同伴磨合,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间的关系,使每个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认识团队的重要性,从而理解和明白团队以及集体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二)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2011年出版的音乐课程标准基本教学理念强调“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师在音乐课堂进行合唱教学时,及时纠正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专业能力;同时,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会让部分学生轮流聆听其他学生的合唱效果,并指出存在问题,好听与否,久而久之,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方面,逐渐专业化。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合唱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通常会在合唱之前把歌曲内容形象性地描述出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来理解歌曲内容,在欣赏和学习合唱歌曲时,跟随着音乐边听边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想象着音乐所表现的故事场景,从而更加生动地呈现出歌曲所要表达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课堂形式化过于严重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多数老师和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导致在音乐课堂上,常出现学生的音乐课程被“霸占”的情况。一上课,音乐老师便让大家一起唱几首喜欢的歌曲,剩下的时间要么被其他老师征用,要么成为自习课,导致合唱教学过于形式化,违背了合唱教学的本来意义,这既是对合唱教学的亵渎,也是对中国应试教育的认识偏差。

(二)只重视整体,忽略部分

在音乐课上,许多老师一味地根据教材的要求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合唱的真正内涵,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部分老师在上音乐课时,基本上是以大齐唱居多,很少甚至没有在音乐课上分声部来进行合唱。造成这方面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合唱的重要性,从而缺少分声部进行练习合唱的次数;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本身对大合唱的反感和不喜欢,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导致学生音乐素质不能达到指定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合唱是一个集体性的学习行为,合唱效果的好坏由课堂整体的教学效果决定。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采用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方法单一化,不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合唱的环境中,时刻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此外,有些老师在音乐合唱中多采用练大于学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通过不断练习就可以取得好的合唱效果,忽略了合唱教学的技巧性。

(四)学生对合唱教学具有抵触情绪

相比普通的音乐教学,合唱教学相对复杂。唱法上,由于合唱教学分成多个声部,需要不同的学生来进行演绎,所以,在合唱群体中,所有的学生要各自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其次,合唱教学学生本身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而大多数中小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音乐知识,所以在合唱教学中,学生难免含有畏惧情绪;此外,合唱教学还要学生与学生之间完美的配合,这就要求学生之间要相互磨合,而在磨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合唱教学的抵触。

(五)教学地点存在局限性

受教学环境和其他方面的影响,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往往选择单一的、固有的教学地点,即在教室中教学,导致有些教学模式因教学环境的局限性而不能展开,对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其实,教师可以拓宽思路,将合唱教学“搬到”室外,增添合唱比赛等活动,使合唱教学课堂更具活跃性。

三、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改善

(一)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以证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变单一为多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故事性、趣味性融入到教学中,添加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事物,例如在进行音律比较平缓的歌曲合唱时,教师可把歌曲与当今最受关注的歌坛音乐人相联系,可以以此展开话题进行合唱教学,让整个合唱教学惟妙惟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境中去,以主人翁的意识去解决合唱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达到合唱教学的学习目的。

(二)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当人不明白或是不理解某一事物时,就会自然地远离。在合唱教学中,只有消除了学生的抵触心理,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合唱教学的任务,达到合唱的完美效果。要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合唱,了解音乐,了解团队意识。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可专门利用一节课或更多课程讲解合唱教学的内涵以及乐理知识,让学生从根源摒除畏惧心理,在合唱教学学习中感受团队带来的快乐。

(三)重难点相结合,加强技巧引导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一定要制定重难点计划,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行之有效地把内容教给学生,并能确保学生的理解,从而保障合唱最终的效果。在进行重难点指导和训练时,教师要运用技巧引导学生,切不可操之过急,比如,在一些歌曲的合唱中,有些学生的节奏总是出现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呼吸节奏控制的技巧交给他,并对这名学生进行观察,进行针对性的修正和培训。

(四)加强对优秀作品的学习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在音乐教学中,也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选择一些优秀的合唱作品让学生聆听、鉴赏、学习,让学生享受合唱带来的乐趣,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五)增加学生合唱的曲目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社会教育越来越重视全能型人才的培养,除了家长在周末为孩子报学的部分艺术班之外,音乐老师也可采取相对措施,在合唱教学相对盛行的今天,音乐老师也可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理解能力、感悟水平做整体考量,自行寻找一些教科书之外的、有针对性的合唱曲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一方面会增加学生合唱曲目的数量,另一方面也能加强学生对优秀作品的鉴赏,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音乐素质。

(六)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许多音乐老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往往会将歌曲的内容用形象化的语言以及动作表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合唱歌曲。教师的出发点固然是好,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用语言把感悟到的内容表现出来,合唱效果定会事半功倍。例如,在对小学生进行《两只老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做“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的动作,不但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学生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合唱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行之有效地去改善,将学生、教师、教材相结合,丰富课堂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使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有效地展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孙静.小学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成亚丽.谈保持小学合唱教学的稳定性及长效性[J].艺术教育,2015(06):201-202.

[3]陈菁.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快乐阅读,2015(16):98.

猜你喜欢

音乐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