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光奏鸣曲》赏析

2017-01-29

北方音乐 2017年1期
关键词:三连音朱丽叶贝多芬

徐 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月光奏鸣曲》赏析

徐 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0)

一代乐圣贝多芬开辟了浪漫主义的先河,他的许多作品折射了自己的性情气质、思想情感以及当时社会思潮与风气。著名钢琴曲《月光》就是其中的一首,他把与自己初恋情人朱丽叶塔的情感揉碎在音符中,尽管爱情失败了,但音乐却经久不衰。

贝多芬;月光;音乐

宁静的月夜,月光总能给人以许多遐想。相对于德彪西如水银落地般的《月光》,贝多芬静静流淌的《月光》带给人的遐思则更为浪漫。第一次接触它是在小学的课本里,“幽静的莱茵河畔,银白色贫困的小屋,一支断断续续钢琴曲,一位失去了光明却喜欢音乐的女孩,还有她哥哥那面颊上的一滴无奈泪珠……那个晚上一支蜚声世界的钢琴曲应运而生。”尽管后来有很多学者找出很多证据来揭穿这一美丽的谎言,但是我心底里还是感激这一传说的杜撰者,因为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给这段优美的音乐增添了一些温度。

法国大革命就像一座山脉,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分割开来,也将贝多芬与莫扎特、海顿等古典主义大师分隔开来。上天似乎早就发现了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刻意把他安排在了这一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经历过时空激荡,命运的考验,贝多芬没有让世界音乐史从他身边白白走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两千多年前东方先贤的这段话在一位西方的音乐巨匠身上得到了验证。童年的悲惨造就了贝多芬桀骜不驯的个性。面对傲慢的公爵,贝多芬告诉他“公爵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贝多芬只有一个”。面对不学无术的拥趸索要胡须,贝多芬用一把山羊的胡须戏弄了,甚至面对文学巨匠歌德的路遇皇储唯唯诺诺,贝多芬也不留情面的说出“你不是我想象中《浮士德》的作者,你是一个可笑的庸人。”怪癖的个性让他在生活中处处碰壁,然而上天认为这似乎还不足以考验一个将成大事的音乐巨人,又派爱神丘比特向他射了一支铅头神箭,他终身未娶。孤傲的眼光让他对伴侣的要求就如他对音乐的要求一样苛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灵魂的没有肉体,有肉体的没有灵魂,”他喜欢的女性只能存在文艺作品里,如他自己的歌剧《费德里奥》中的这女主人公费德里奥,年轻貌美、端庄稳重、意志坚强、气质高贵、聪慧伶俐。而这种理想化的女性在现实生活中几乎很难寻觅,所以他的爱情永远都是有花无果。尽管他的生命中也曾经经历过几段让他难以忘怀的感情,但总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拒绝在婚姻的大门外。其中最让他刻骨铭心的应该是他和他的初恋情人朱丽叶塔的一段恋情,朱丽叶塔是他的钢琴学生,她天生丽质,风情万种,贝多芬被她深深地吸引,同时朱丽叶塔也迷恋贝多芬的音乐才华,很快两人就双双坠入爱河,初恋的滋味让贝多芬拥有过短暂幸福时光,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作为贵族女儿的朱丽叶塔,绝对不可能下嫁给一个贫苦的音乐人,等待他们的最终结果是劳燕分飞,朱丽叶塔远嫁他乡。失去爱情的贝多芬,把这种内心极度痛苦和强烈悲愤倾泻在这首感情激切炽热的钢琴曲《升C小调奏鸣曲》中,它带着柔情蜜意,它带着欢歌笑语,它带着愤愤不满,带着对这个黑暗社会的诅咒与憎恨……

正如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一样,虽然贝多芬这种放荡不羁、苛刻挑剔的个性给他的爱情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但是用在音乐创作上,却是难能可贵的,恰恰是这种不入圭臬,敢于冲出藩篱创作思想奠定了他的音乐独树一帜的风格。《月光奏鸣曲》在谋篇布局上摆脱了古典主义时期的束缚,第一乐章用自由的三部曲式代替了奏鸣曲式,在速度上也是一反常理,将三个乐章分别定为慢板、小快板和快板,这一大胆的构思在当时需要勇气的,然而要想开辟一个时代,仅靠结构形式上的标新立异的勇气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把真情实感放进音乐的磨盘里磨出琼浆汁液,庆幸的是贝多芬做到了。乐曲一开始分解和弦的三连音,低音八度和圣歌式的和弦进行是第一乐章的一个亮点。三连音的微弱音响和低音下行八度音阶音把我们带进了他与朱丽叶塔的爱情故事。短短的四个小节后主旋律便出现了,缓慢的长音和连绵不断的三连音交相辉映,似促膝长谈,又似喃喃私语。随即贝多芬运用了转调的技法进入e小调,音乐主题通过调性的转换以及短暂的离调给音乐带来了新的色彩。这种温暖亮丽的色彩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热恋中的贝多芬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丽,即使是朱丽叶塔耍起了小性子也是那么的迷人。主题的再现是对原有主题旋律的重复与肯定,连绵不断三连音交给了右手,时而奏出清澈透明的高音,时而又回到低音的区域,直到最后低音慢慢地逐渐消失在阴暗的和弦里,朦胧的和声色彩,构成了充满梦幻与憧憬的第一乐章

正当我们沉醉于这梦幻般的意境时,贝多芬突然一改前面的风格,用活泼欢快的节奏把我们带进了第二乐章,在体裁上采用了小步舞曲的形式,曲调优雅轻盈而生机黯然。它连接着前后两个乐章,很好起到过度的作用,正如钢琴之王李斯特的评沦那样:“它是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虽然短小,但是有种超凡脱俗的美。连奏和断奏交相呼应,不断变换速度的音符,时而似温柔安抚,时而滑稽诙谐,就像朱丽叶塔在追逐嬉戏时发出的银铃般的笑声。到了中段的音乐宽广而舒缓,犹如自由的呼吸,结尾简短温柔,让人意犹未尽。

如果说,第二乐章是李斯特所言:“它是两座悬崖中的一朵小花,”那么,第三乐章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它是全曲的高潮,这里贝多芬终于用上了迟到的奏鸣曲式。呈示部分的一连串的琶音犹如暴风骤雨般驰骋在黑白琴键之上,发泄着愤懑的情绪,似汹涌的海浪,把出离的愤怒推向了浪尖。朱丽叶塔的父亲要把女儿远嫁他乡的消息让这位没钱没地位的音乐家的美好梦想瞬间破灭。接下来在主部和副部之间连接部分,情绪哀伤,似无奈的哭泣。突然十六分音符快速的奔跑如同在暴风雨中滚滚作响的雷声,在焦躁不安的背景音乐中怒吼着,终于音乐像一头疯狂奔跑后疲惫了的困兽,左手节奏渐渐放慢,旋律舒展,但是这种舒展只是片刻的,很快被否定了。右手的乐思再次变得不安,强而不乱,刚劲有力,不带丝毫的妥协,然而这远远不足以表达他的内心情感,到了展开部分中段戏剧性的再次掀起了高潮。他再也无法控制自己,不满、愤懑、控诉的情绪像开闸的洪水一样一泻万顷。万恶的封建礼教制度像魔鬼,抢走了属于他的朱丽叶塔,他诅咒这个世界,诅咒这个万恶的社会制度抢走了属于他的美好爱情。面对现实,任何个人的抗争都是那么的渺小。到了展开部分的结尾,音乐中明显带着悲伤与痛苦,仿佛预示着孤独的结局。按照常理后面加上一个规模略微减小的主部作为再现部分一切是那么顺理成章,但是贝多芬就是贝多芬,他把这一段的乐思再次被扩展成暴风骤雨式的音符,出乎意料的是却在热情的顶点似乎突然沉寂,几声沉重的和弦仿佛告诉人们如海啸般的音乐并没有完全结束,随时都可能蓄势待发卷土重来。结束部分的安排是对对这一乐思的重复与肯定,铿锵有力的连续八分音符再一次告诉了人们他反抗到底的决心和坚强意志。然而贝多芬终究没有留住他的朱丽叶塔,他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只有用音乐这个武器去唤醒人们推翻这个万恶的旧社会。

失之冬隅,收之桑榆。失去了恋人的贝多芬是不幸的,但是他又是万幸的,因为他把这种悲痛化作了音乐,历史就是这样,你受再多的磨难他不会陪你哭泣,而他只认你的贡献,不朽的音乐让恋情永存!

[1]罗曼•罗兰.贝多芬传[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三连音朱丽叶贝多芬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钢琴曲《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演奏分析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现代美国街头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论桑弗(SHUFFLE)节奏的训练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