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英和:诗可以抓住瞬间,让人们停顿下来凝视世界

2017-01-29

现代苏州 2017年6期
关键词:李英汨罗典故

李英和:诗可以抓住瞬间,让人们停顿下来凝视世界

李英和,毕业于新加坡管理大学,土生土长在新加坡的她,在2012年由于丈夫工作调动的原因,举家一并搬到了苏州工业园区。

李英和生活在一个非常传统的新加坡家庭,有一个弟弟,父母在照顾他们起居的同时,也不忘文化教育的输出。“我妈妈是中国人,她从小是学着四书五经长大的,在她身上,能看到中国传统女性贤良淑德的所有良好品质。妈妈是我的偶像,在她的床头永远会放着一本诗集,自打我识字以来,就经常会翻阅妈妈的‘私藏’,所以我也算是个资深的中国诗词爱好者。”

和许多新加坡家庭一样,李英和家也是一个“双语家庭”,但由于妈妈的关系,李英和家里几乎是用中文交流的,而且家中的藏书最多的也是中文书籍,这一切都对李英和的诗词爱好奠定了基础。

和弟弟加深感情的共同爱好

李英和的弟弟李谦和也是个中文诗词爱好者,他们经常在茶余饭后会一起读诗,还会一起讨论诗词。而讨论诗词的这个过程,会让原本感情本来就很好的姐弟,感情更加亲密,有时,姐弟关系还会变成“师徒关系”。比如在理解杜甫的《天末怀李白》末两句“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时,弟弟谦和由于不知道这个典故,会把“汨罗”直接理解成为一条“河”。“你不能就这么简单地理解,汨罗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它背后有屈原投江的典故,不知道这个,杜甫写这句诗就没有意义了。” 李英和会给弟弟适当地补充知识。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唐诗里的典故太多,比如“红豆”代表相思,“青梅竹马”指代两小无猜。为了尽量懂得更多的典故知识,姐弟两个买了许多书。“只要看到跟唐诗、跟诗人有关的书就买回来看。要翻译好一首诗,你至少得了解诗人是个怎样的人,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里写的,诗里提到的那些意象、符号意味着什么。” 李英和说。

受恩师启发,爱上中国文化

李英和告诉记者,在新加坡使用古诗词的机会其实并不少,她说:“古诗词是中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学习古诗词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境界,有净化思想的功能;在书面语中,偶尔使用一两句古诗词能为文章增色不少。”

她认为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绝句律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律感,又具有良好的意境。在新加坡也会有中国古诗词的教学,老师会将诗词朗诵与音乐、表演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提升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的中文老师是改一个很出色的中国文化教授者,她会根据许多中国古文设计浅显的故事情节,让我们在笑声中走入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海洋。由好莱坞影片《捉鬼敢死队》引出钟馗捉鬼的故事;通过排演情景剧《年兽》介绍中国的春节风俗;从‘冬至吃饺子’开始介绍中国的饺子文化……”。李英和坦言,她对中华文化“无法抑制”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老师的启发。”

以诗言志,以诗寄情

吟诵和学习中国古诗词不但让自己受益匪浅,还能够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位。

“以诗言志、以诗寄情是中国古代诗人最常用的表现形式。” 李英和说,“不少爱国主义诗人通过赞美山河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寄情于景。我身边有许多海外留学生在想家的时候,看了这类诗词,会更加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李英和告诉记者,在14岁那年,她在新加坡兀兰图书馆随手翻阅,第一次读到了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中国唐朝诗人的忧郁吟唱,让还是少女的李英和更加痴迷唐诗和中国古典文学。自此她欲罢不能,沉迷期间。在茶余饭后、工作之余,喜欢捧读吟诵王维、李白的诗句,达到一种忘我之境。每每说到兴起,也总是起身从书架上抽下一册唐诗,找到要解读的原诗,用汉语大声朗读起来。

虽然喜欢唐诗,但问起愿意生活在哪个朝代,李英和说愿选择活在南宋,因为“南宋的生活是比较享受的,我不会希望生活在唐朝的,太危险了”。

李英和告诉记者,另一个她非常珍视诗词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匆匆忙忙,每一个瞬间出现又很快消失。而诗可以抓住某个瞬间,让人们停顿下来,凝视它。中国古诗里有一些很日常性的东西,它抓住的那个瞬间也许忽然就会变得神奇而魔幻,它让生活值得流连。

在李英和看来,诗词不只是象牙塔里的东西,文学应当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古老,但古诗所歌颂的自然和倡导的精神离今天并不遥远。

最后,用电影《死亡诗社》里教授的一段话结尾:我们读诗、写诗不是为了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工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啊。

猜你喜欢

李英汨罗典故
战略激进度与融资约束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Dog狗
吊屈原
理想变压器的理解和应用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借身份证办护照出国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