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娃娃唱戏娃娃看,民族文化代代传”
—— 浅谈少儿京剧《兔儿爷》的创作心得

2017-01-28

黄梅戏艺术 2017年1期
关键词:兔儿爷孙儿蜘蛛侠

○ 杨 天

原创少儿京剧《兔儿爷》讲述了爷爷和孙儿小宝由于对兔爷不同的态度产生了争执,睡梦中小宝遭遇了老鼠绑架爷爷的危难,好友蜘蛛侠和兔爷联手帮助小宝进入鼠穴营救爷爷的故事。本文从创作选题、确定主题、人物设置、剧本架构以及舞台二度创作等方面,阐述作者的创作构想和创作过程。

一、剧本创作

少儿京剧《兔儿爷》的创排,源于学院导演系与北京什刹海地区共同合作的一个项目。在接手这个项目时,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写一个关于兔爷的儿童戏曲。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的创作空间。但是没有束缚的创作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一)主旨立意

此剧所面临的受众群体是儿童,那么故事情节一定要有意思,要有童趣,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及对事物的理解,也正因为是对儿童剧进行艺术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趣味性,同时更需重视人文关怀与人文思考。主旨立意要真诚、善良、积极、阳光,要歌颂一切美好的事物。通过活泼鲜明的形象和生动有趣的情节,对他们进行美的感染。培养他们积极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尽可能让他们正确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给他们更多智慧的、健康的东西,引导他们在活泼、自由、纯真的天性中去学习。

一直以来,面对当代青少年漠视、甚至排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我内心深处埋藏了一颗创作的种子。这颗种子时逢《兔儿爷》这一创作土壤。在创作始初,我坚信这颗种子,(即唤醒当代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漠视)能在《兔儿爷》的艺术创作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人物设置

在明确创作的主旨立意后,爷爷和孙儿小宝这两个主要人物形象应运而生,爷孙两人与兔爷一起在这个故事长河里遨游。爷爷和孙儿小宝面对兔爷,有着各自不同的认识(坚守与摈弃、专注与漠视)。这种认识本身就具有矛盾冲突,相互作用,不断推动故事持续发展。至此,《兔儿爷》一剧的故事情节,围绕着爷爷和孙儿小宝认识上的不同这一主要矛盾冲突慢慢开展。

探寻、思考这三个人物设置的理论依据,(兔爷、爷爷、孙儿小宝)发现孙儿小宝对兔爷的认识和态度,以及这种认识的形成理由不能给观众有直观的感受,舞台呈现略显单薄,无法强有力的支撑着孙儿小宝这个人物作为矛盾冲突的一方对立存在。故事里需要有一个角色出现在孙儿小宝的身边,这个角色从内到外,都支撑着孙儿小宝作为矛盾的对立方存在。蜘蛛侠,这样一个深受孩子喜爱的英雄形象被请到了兔爷的故事里,他站到了小宝的阵营中。他是小宝心中的偶像,小宝为此痴迷,导致在中西方文化的认同上出现了偏差。

如何纠正这样的偏差,如何解决认识上的矛盾冲突?需要架构情节,需要设置角色。这些设置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需要某人、某事深深触动到孙儿小宝的内心,才会有契机改变小宝的认识。换句话,要想改变兔爷在小宝心中的固有认识,兔爷必须要面临挑战,而这种挑战,需要直接关系着小宝及其亲人爷爷的命运。传说中的兔爷是奉旨仙界下凡人间祛除瘟疫,造福百姓。老鼠的出现给爷爷和小宝带来了威胁,兔爷面临着一场艰难挑战,同时也给兔爷提供一个机会,一个让小宝重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机会。

剧中所有角色设置完毕。他们是:兔爷、爷爷、孙儿小宝、蜘蛛侠,还有老鼠。

(三) 剧本架构

儿童剧的创作要寓教于乐,但过于强调教育功能,便会削弱趣味性。因此,故事的编排需要寻找一个点,一个能引起孩子们共鸣的点,从形式到内容,要让孩子喜欢。孩子天生是爱幻想的,想象力不受任何束缚。基于这样的思考,决定在剧中设计一个环节,设计一个梦幻般的情景,在这样一个梦幻的情景里,会出现一些现实生活中难以发生的事情。梦里,爷爷作为捏兔爷的唯一传人被老鼠绑架,老鼠打着如意算盘,一心认为绑架了爷爷,便无人传授技艺,没有人捏兔爷,便可以为所欲为了。为了营救爷爷,兔爷、蜘蛛侠与孙儿小宝生死与共,深入鼠穴奋战老鼠。危难之际,兔爷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射向小宝的暗器,以自己的身躯保全了小宝的安危,三人齐心协力,与老鼠斗智斗勇,最终战胜老鼠,成功营救爷爷。

故事的背景简单,线索清晰,情节梦幻,角色可爱,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

(四)台词设计

少年儿童——这一特定对象的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使得儿童剧有着自己特有的审美需求和审美情趣。因此在台词设计、语言风格的把握上,亦要表现出自己独特个性。设计的台词要赋有儿童的情趣、要含有强烈的动作感,语言风格需极富色彩。

二、二度创作

有了人物,有了情节,有了事件,有了矛盾冲突。接下来就是选择何种样式、风格在舞台上进行二度创作。

(一)舞台样式

老舍先生对于儿童剧说过这样的话:“一定要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然后深入浅出地展现给小观众。”

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孩子的眼里,一切都是那么纯真,没有太多的错综复杂。简洁明快、天真浪漫。思考至此,一个干净简洁且诗意风格的舞台浮现在脑海中。遵循戏曲艺术的虚拟性,把舞台更多地留给演员去表演,不要忽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更多想象空间。大写意小写实,虚实结合,充分发挥戏曲表演手段,以技撼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育人。

(二)人物造型

《兔儿爷》是京剧,是儿童京剧,是现代儿童京剧,是带有童话梦幻色彩的儿童京剧。因此剧中人物的造型设计应是有戏曲特点,是贴近现代生活的戏曲特点,且是可爱的、活泼的、经典的、时尚的。剧中人物不多,但形色各异。有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老爷爷和孙儿小宝,有拟人化了老鼠,还有传说中的兔爷,更有漫威漫画公司旗下的超级英雄——蜘蛛侠,古今中外,汇聚一堂。这对人物造型设计是一个挑战,必须在保留角色特点的统一风格,否则舞台上略显杂乱。创作时,有很多设想,推翻、重来,几经周折,乐此不疲。最终,统一规范力求形似,更求神似,在一致的基调下找到各自独有特征,点缀在服装造型上,突出表现,使得观众一目了然。

(三)音乐唱腔

《兔儿爷》是以京剧的艺术形式来呈现在舞台上。京剧艺术在舞台上的表现手段非常丰富,唱念皆传情,做打亦显功夫。

全剧的一共有三段唱腔,中规中矩,朴实大气。没有华丽的行腔,更像是行云流水般的交谈,贴近生活。

第一段是爷爷上场唱的西皮原板。主要是介绍兔爷,并从内心深处感谢兔爷造福百姓,唱腔中一高一低的拖腔进行对比,最后结束在较为高亢的散板拖腔上,表明要把捏兔爷的传统手艺传承下去的信念。

《诗·大序》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第二段是爷爷和孙儿小宝的对唱,采用了西皮流水的板式。开始于正常的流水速度,随着两人认识上的不同发生争执,速度渐快。在唱腔结束后,还是无法达到情绪的最高点,但在语言上已经无法再去表达,只能用肢体语言来抒发各自内心感受。在爷爷的唱腔结束后紧接了一段快速激烈的音乐、曲牌,爷孙两人在曲牌声中,手舞足蹈,是突出表现爷孙俩之间的冲突,也可以视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音乐在兔爷被小宝推落在地的瞬间戛然而止,舞台上一次大停顿,一把大提琴SOLO,配弦乐队铺底,抑或悠扬的京胡之声缓缓奏来,从音色、速度、音区等方面与之前的唱腔形成鲜明对比。如泣似诉,是爷爷的内心的痛,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痛。清澈悠扬的京胡声恰似拨动了孙儿小宝的内心,也是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触动后的若有所思。最后采用大提琴拨奏技巧将音乐引入梦幻情绪。兔爷和蜘蛛侠各自立于舞台两侧,似乎有所动弹,也似乎是孙儿小宝有些困倦,眼睛发花,渐入梦乡。

第三段唱腔是一段西皮快板,描写爷爷被老鼠捉走后与老鼠据理力争和对老鼠的不屑一顾。这段唱腔节奏很快,色彩鲜明,朗朗上口。最后结束没有拖腔,干净利落,戛然而止,表现出爷爷坚定的意志。

对于老鼠出场的音乐设计也很巧妙,老鼠上场时以小锣无规律的敲击,配合演员舞台动作,上场后有一段节奏活跃的三弦SOLO,意在运用三弦独具的滑音来衬托老鼠的滑稽。之后转到老鼠的念白,采用唢呐吹奏。借助于京剧弹拨乐器,如月琴、三弦、阮等特有音色和弹、拨、滑等演奏技法,把老鼠的蹑手蹑脚、贼眉鼠眼,稍遇动静便四下逃窜的诙谐场面营造的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全剧剧终时,音乐上用散节奏的导板过门引入,并加花过门突出故事的起伏。每一个剧目都有一个主题音乐,本剧也不例外。老北京有个童谣,唱的就是兔爷。“月亮鞋,中秋节,吃月饼,供兔爷,穿新袜,换新鞋,跟奶奶,拉姐姐,上趟前门,逛趟街。”本剧主题音乐是采用传统京剧四平调式加以变化,与童谣一高一低,此起彼伏,一唱一和,遥相呼应。

(四)舞美灯光

儿童剧的舞美设计是舞台美术设计中最难的,既要符合剧情、服务剧情,又要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对于设计者来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儿童对世界的敏锐的感受力。儿童剧的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无需过多考虑流派、风格等问题,只要是营造了符合剧情能够引发儿童无限想象的舞台梦幻空间就是成功的。

舞台上由若干屏风自由组合穿梭,时而室内、时而室外、时而现实生活、时而梦幻世界。这样灵动的舞台,既能营造剧中规定情境、情绪气氛,还能在创作时提供给舞台调度更多的时空选择。

(五)导演构思

《兔儿爷》是一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现实题材的儿童京剧,在进行导演构思艺术创作时,我们不懈地寻找童心、童趣、童言,力求达到好听、好看、好懂。

(1)找角色特点,塑外在之形。

首先,将剧中人物分成三个类型。通过对肢体不同的要求,让演员们在舞台上先有个形似的基础,在外形上找到感觉。

爷爷、孙儿小宝。(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类型)

兔爷、蜘蛛侠。(中外传说中的形象类型)

老鼠。(现实生活中动物被拟人化的类型)

这三个人物类型在人物塑造、设计舞台动作及形体要求都略有差异,各有偏重。爷爷和孙儿小宝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在设计舞台动作时,形体上的要求相对生活化些,是对生活动作的戏曲加工,即相对削弱传统戏曲的程式感。再有老鼠这一类型,也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在舞台上(不仅仅戏曲舞台)有过老鼠角色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参考。在剧中针对老鼠的动作设计,必须要有鼠的特点,它们胆小谨慎,善于暗中行动,不易被发现。因此对扮演老鼠的演员,要求在舞台上需要提气、梗脖。行动过程中肢体上要求动作短促,有间断感,亮相时要多寻找舞台支点进行躲藏、掩护,力求形似神似。而兔爷、蜘蛛侠这一类型人物,真实的生活里是没有,兔爷是我国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蜘蛛侠是漫威漫画公司旗下的超级英雄,他们都深受人们喜爱。是一种被演绎了的、经过了艺术加工了的角色,在对这一类型的人物进行创作时,肢体上更多的是要求戏曲程式规范了的偶人,即要求舞台上有较强的造型感。

(2)找舞台行动,创人物个性。

分析剧本,寻找舞台行动,通过剧本提供的人物行动线,探究人物的内心活动,揣摩动机,逐步确立角色形象,找到一个符合剧本且属于自己的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立体的呈现于舞台。

在排练营救爷爷的戏中,兔爷为孙儿小宝挡住了老鼠的暗器,身负重伤,小宝在鼠穴也迷失了方向。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年幼时生病了,会做一些奇怪的梦,在梦中总会觉得两腿难以前行,似乎没有可以借助发力的地方,每每至此,我就会找到一处类似墙壁的地方,用脚借助墙壁发力,或是像在水中游泳一般,漂浮空中前行。这场戏孙儿小宝不正是在梦中么,老鼠虽被打跑,兔爷却为自己受伤,爷爷和蜘蛛侠也不知去向,独自一人在黑漆漆的鼠穴里,难免孤单害怕。此时,想逃出鼠穴,双腿却难以动弹,心急如焚。此情景也最适合戏曲的表现。孙儿小宝一个人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爷爷,您在哪?兔爷,受伤了。好朋友蜘蛛侠,也不知在何方。想跑,跑不动。想叫,喊不出。边唱边跳,圆场、跪搓、翻身等戏曲技巧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整个舞台都属于孙儿小宝。最后,跌坐在地被老鼠发现,眼看即将被擒,兔爷不顾安危,强忍伤痛,顽强作战,最终打败老鼠,救出爷爷。小宝内心被兔爷的行为深深打动,为兔爷的伤势担忧。叫道,爷爷,爷爷!此时,梦醒!衔接爷爷上场。

(3) 找生活逻辑,化传统武戏。

本剧由于情节的需要,在舞台上运用了戏曲武打技巧。戏曲武打也叫武戏,是在戏曲舞台表演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是武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戏曲是通过歌舞的语言和身体的表演艺术来演绎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戏曲武打形成在戏曲表演的歌舞过程中,更确切地说是包含在“舞”的内容之中。戏曲武打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我的导师吕锁森老师在《中国戏曲武打概论》一书中,给戏曲武打做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他将戏曲武打概括为在戏曲表演中为了刻画人物形象,烘托演出氛围,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观赏性而出现的舞台武术表演形式,具有明显的表演性和程式化特征。

那么,针对本剧中的武打设计时,本着遵循生活逻辑和角色之特点,不能为打而打的设计原则,在排练过程中再三琢磨、仔细推敲。最终秉着“打出角色之特点,打出儿童之趣味”这样一个创作思路,设计了一些武打场面,以及确立了角色在武戏中刀枪把子等道具的选择使用。

例如,兔爷在武戏里使用的道具,在一开始用过大刀、单枪、甚至还想过使用萝卜。通过泥人兔爷的造型,深受启发。最终决定使用兔爷背上所插的两面旗子,而且在传统戏曲中水旗子程式套路的运用已经很成熟,这样兔爷的武器也很合理,从而很自然的解决了武打设计上的难点。

再有,蜘蛛侠这个角色,是西方的漫画人物,传统戏曲中从未出现过。这给我们在武打设计上出了个大难题。本着遵循生活逻辑,角色特点的创作原则,我们在排练时找蜘蛛侠的特点。生活中,蜘蛛吐丝织网作为它生存的手段。那么,丝绳或网是它的武器,由此我们产生了绳子作为蜘蛛侠在武戏中的武器道具。在武打设计过程中,我们把生活中孩子们经常玩的跳皮筋、跳绳的游戏融入戏中。以此来增强武打的趣味性。在一开始武打的设计中,跳皮筋、跳绳的场面设计却有些尴尬,似乎没有找到合理出现的契机。反复思考、琢磨,理清了思路,即蜘蛛侠在与老鼠打斗过程中过于轻敌,自己吐丝织的网被老鼠抢夺过去并用来对付自己和小宝。熟不知这张网的主人是蜘蛛侠,想要用网来收服蜘蛛侠有些班门弄斧了。小宝在蜘蛛侠的引领下,轻松的逃出蜘蛛网,并联手蜘蛛侠夺回丝网,将老鼠收入网中。此段情节武打场面处理(其中运用了跳皮筋、跳绳的游戏)就合乎生活的逻辑,并遵循了角色的特点。

猜你喜欢

兔儿爷孙儿蜘蛛侠
《蜘蛛侠》与“幻影黑科技”
蜘蛛侠,集合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别拿兔儿爷不当神仙
蜘蛛侠大变身
我的『秘密武器』
我深爱的爷爷
可爱的兔儿爷
我也要退休
苏轼化长为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