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在舞蹈《大山支教》中的体现

2017-01-28乔小云

北方音乐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支教大山舞蹈

乔小云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情感在舞蹈《大山支教》中的体现

乔小云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情感性是任何艺术给人以美感的极为重要的特征之一。抒情性作为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对情感的表现就显得更为鲜明和突出。舞蹈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的情感,其具体表现的直接性和强烈性,远超于其他艺术。本文从情感在舞蹈中的作用,情感在舞蹈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来分析情感在舞蹈《大山支教》中的体现。

情感;舞蹈;《大山支教》

一、情感在舞蹈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情感无处不在,在朱志贤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 中, 感情一词被界定为“情绪和情感的总称” , 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反应,与环境和感性有关;另一方面是人自身对事物的喜爱和关切之情。[1]如现实生活中的爱情,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爱。情感的触发始终存在于人的周围,在每个地方,每个时间段、每件事情、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都会触发我们不同的情感。

舞蹈是以通过人的身体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情感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音乐、造型、灯光色彩等来表现。舞蹈的内在本质属性是抒情性,决定着每个舞蹈都抒发了一定的情感,没有情感,演员的动作和肢体表现的再完美,激发不了观众的兴趣,与观众不能产生共鸣,使观众感受不到美感,那么舞蹈就没有所要表达的涵义,这个舞蹈就是失败的。

舞蹈中的情感是舞台情感,是高于生活情感的。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舞蹈情感是在生活情感的基础之上,是对生活情感的深化,是演员再创造的一种艺术情感。在舞蹈中,情感是复杂的问题,情感的表现也是难以控制的,且需要舞蹈演员把所创造的情感表现出来。舞蹈中的情感不是演员自己的情感,而是演员所要塑造的角色的情感,这种情感是难以保留的,演员每次演出都需要进行情感的再创造。

情感是舞蹈表现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情感,舞蹈就是枯燥乏味的,无论是抒情性舞蹈,还是叙事性舞蹈、戏剧性舞蹈,舞蹈中都贯穿着情感的体现,这在舞蹈的创作过程、表演过程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情感在创作过程的重要性

舞蹈的内容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节和环境。一个舞蹈的形成需要经过选取题材,确定主题,塑造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配合恰当的表现方式——结构。从舞蹈的内容可以看出,情感贯穿着舞蹈的每一个环节。情感是舞蹈创作的原动力,也是舞蹈作品中人物行动的内在驱动力,是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思、情志和情意,情感是舞蹈的生命、灵魂。舞蹈的创作过程就是情感的过程,要捕捉情感、凝练情感、概括情感。

艺术来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舞蹈《大山支教》的题材正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在现实中,有一些落后的山区里,学校大都是破破烂烂的,房子的缺砖缺瓦,课桌椅子用砖头或木板来代替,没有好的学习环境,甚至没有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可是孩子们依然积极的坐在教室看着课本,依然影响不了孩子们渴望学习,希望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希望长大后能帮助家乡,更加希望有一个老师来教他们。这部作品表现了一个真实的内容,讲述了有一个男青年老师来支教,给孩子们上课、与孩子们一起玩耍、劳作,直到老师家里寄信说支教结束回去结婚,孩子们不舍老师的离去的情节展开的,每一个情节都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情感。

舞蹈《大山支教》塑造了一位男青年老师无私奉献、高大的形象,通过老师上课与孩子的互动,下课后与孩子们一起劳作的情景中,得知老师离开的不舍,最后老师放弃回家,整个情节完整的叙述了在山区里缺少老师的真实情况以及这位老师的高大的形象,更是完美的体现了《大山支教》这个舞蹈作品。

在舞蹈《大山支教》中表现的是一种“大爱”——老师对学生无私的爱,以及学生对老师的喜欢和不舍。在创作的过程中,编导要考虑舞蹈所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怎样去表达,使情感和表达方式完美的融入到一起,就是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统一。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舞蹈编导是把对客观现实生活的一些看法通过自己的主观想象所表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到理性和感性的交融。

三、舞蹈动作中情感的体现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人们的内在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创造出可以被人感知的舞蹈形象,以表达舞蹈者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舞蹈动作是由单一的动作姿态或复合性的动作姿态所组成的,是舞蹈的基本要素,是能独立活动的最小单元。在舞蹈作品中,编导创作出的动作都有本身所要表达的涵义,体现出相应的情感。如大的跳跃性肢体动作表现的是激烈的情感,咬牙切齿的面部动作表现憎恨的情感等等。舞蹈动作可以通过人的四肢、躯干、面部表情来表现。

在舞蹈《大山支教》的开头,一片“春眠不觉醒,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朗读声响起。舞蹈刚开始是同心圆的队形,同心圆中心是一位戴着眼镜的男青年老师,他被一群山里们的女孩子们包围着,老师和学生手上做着一样的动作,仿佛学生跟着老师学习知识。随后学生们分拨站立高举手,学生们竞相找老师提问问题,一蜂窝地涌向老师,不知该先回答哪个。随后她们自己坐好,一个一个地举手,老师一个一个地过去给他们解答。她们学习、听课都是坐在地上的,说明了山区的学习环境艰苦,但仍然阻止不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学到知识后的欣喜、高兴。之后学生捣蛋撞到老师,老师的追赶,学生抓着老师,老师与学生们高兴快乐的嬉戏玩耍等动作,配以欢快的音乐,都表现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与老师挥手再见,音乐变换节奏放慢。有两个孩子,迈着大步,一个在拉,一个在推,伴随着牛的叫声,交代了孩子们是在田地里劳动。老师跟着孩子们学习干活,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劳动。这里出现了多个队形调度,反应了孩子们在山区田地里所要干的农活之多,有横排二度空间锄草的动作;有四八点方向斜排一度空间拔草的动作;老师立半脚尖摘高处粮食的动作,学生们把老师包围住看的动作;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拔草、队形变换、分工合作等等,表现了山区孩子的辛苦、勤劳,以及收获粮食的快乐、高兴和骄傲。表现了山区孩子生活的实际状况。此时,也有表现老师和同学们玩耍的情节,学生摔倒,衣服破了,老师给缝衣服的表演,表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在一段的最后,老师拿出一封信被学生抢了去,和学生夺信的情节,引出转折——老师回家结婚和学生对老师的挽留,为高潮作了铺垫。

在高潮中,在学生高举着信,看信时,音乐转变,灯光变暗,信中说:“孩子,妈妈想你了,在那里支教结束,就回来结婚吧。”妈妈思念儿子,想让孩子回去,这说明了老师即将与孩子们分离,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在舞蹈中,学生不还老师信,挣开双手祈求老师留下,在几次的学生追赶老师,老师与学生位置的变换,老师的转身躲避,以及学生的跪求,都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不舍,希望老师能够留下来。编导用到老师与学生双人的悲伤一舞,以及老师与孩子舞蹈的过程中学生滚落下来,想扶缺却不能扶的情节。孩子们的痛哭加之老师的离去的转身,最终再一声:“老师,你别走,等我们长大了嫁给你。”的独白中推向了情感迸发的高潮。学生们把老师围住,不给老师留一点空隙,表现了孩子们不舍得老师离开他们,以及对老师的深爱,通过跪求、跪下翻身以及话语来挽留老师,深深地体现了舞蹈的主题——老师与学生深刻的师生之情。

在整个舞蹈的最后,起初时的朗读声又响了起来,学生们紧紧地围住老师,通过一次次的翻身表达了这种感情。老师做出拿书的动作,学生们全都面向观众,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好像老师在带领学生朗读课本,展现了老师留下继续支教的结局。这表现了老师的大爱和博爱之情,为了山区的孩子能够继续学习,需要老师,他放弃了回家的机会和照顾母亲,他留在这一片需要他的地方,奉献自己。

舞蹈是为了表达人的情感被创造出来的,是以情感到达共鸣的艺术,是以舞蹈编导、舞蹈演员和观众的共鸣,舞蹈是以肢体来表现的,赋予了情感,才能称之为舞蹈,成为美的舞蹈作品。

四、结语

情感是舞蹈艺术的核心,贯穿着舞蹈艺术的整个过程。舞蹈中加入了情感,能够准确表达舞蹈的主题,增强舞蹈的表现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使舞蹈更具有感染力;能够挖掘演员的潜力,使舞者得到提高,舞蹈更具有生命力。

[1]平心.舞蹈心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J712

A

乔小云,女,山西运城新绛人山西省太原师范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基训民间舞。

猜你喜欢

支教大山舞蹈
春天的大山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学舞蹈的男孩子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