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小学生名曲鉴赏的几点思考

2017-01-28胡琼霞

黄河之声 2017年3期
关键词:名曲浅谈新课标

胡琼霞

(温州市文成县西坑镇校,浙江 温州 325306)

浅谈中小学生名曲鉴赏的几点思考

胡琼霞

(温州市文成县西坑镇校,浙江 温州 325306)

古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典故,其反映的是我们文化的传承除了作品的创作者,更需要知音的点缀。中小学生新课标改革强调以音乐鉴赏为重心,以学生为主导,以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鉴赏能力和阶段性认知能力。在此,本人即以个人看法述说中小学生名曲鉴赏的粗浅看法。

名曲;鉴赏;新课标

一、中小学生名曲欣赏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有其特有的娱乐性、审美性,它可以利用一定的形式将思想感情通过简单的方式表达出来,更容易让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并学习。音乐鉴赏通过人的情感和心理训练和培养从而将思想品德,德育修养与音乐相结合,产生1+1=3的巨大作用。比如许多古诗词改成音乐,如《水调歌头》,将古诗词编以音乐调子,即可以让学生学会传统文化的精华,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摆脱死板的教学模式,从而自主的接受知识的汲取。若是忽略了对名曲鉴赏能力的培养,会造成音乐审美上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学的同时忽略了音乐哲理性覃思。

二、当前中小学生名曲欣赏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认知偏移,方向难控。虽然新课标强调改变以往的“繁杂、固旧”的单一性教学内容,崇尚注重生活实用知识。但是有些学生偏爱流行音乐,无论是周杰伦的《蜗牛》还是张韶涵的《隐形的翅膀》,他在一定的意义上弘扬的是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但不可否认的还有许多空乏无味的曲子,其词哗众取宠,毫无营养。另外,我们根据年龄的层次阶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偏爱流行歌曲,其中16岁到28岁占偏爱总数的三分之二。虽然喜欢流行歌曲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本人认为,偏爱一种名曲的形式,既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感,也会影响我国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所以在方向上一定要做好引导。如越剧、京剧、黄梅戏,扩充对不同形式名曲的认知欲,健全对于名曲的理解和鉴赏。

第二,教材曲调单一,效果不佳。教材名曲类型单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我们通过一个班级60人的调查发现,其中28位学生对其他类型的名曲居多较大的兴趣,表示愿意学习和了解。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兴趣的缺失,相反的,这可能是教材名曲的类型单一的结果。据调查反映教师对引导国外名曲尤为喜欢,缺忽略了传统名曲的引导。例如《高山流水》《春花秋月》《金蛇狂舞》等,音乐教育者要想办法提高教材中的名曲类型多样化,以此来提高名曲欣赏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素质欠达标,教学技能待提高。根据调查发现,无论是民乐、戏曲、器乐等,学生的兴趣都比较浓厚,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确实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有许多方面,比如日常生活中与这些类型的名曲接触不多,一些音乐教师的素质达不到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再比如特别是农村学校中,有很多的代课老师是刚毕业的教师,在能力上还是比较欠缺。另外一些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教学形式死板单一。例如,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强调学生反复听,从而导致学生觉得冗长、无聊,缺少必要的人员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对音乐鉴赏的欲望和主动性。

鉴于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本人认为探索中小学生名曲的欣赏途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培养中小学生名曲欣赏的可行路径

一是氛围引导、耳濡目染。我们可以将这种名曲欣赏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名曲的精彩篇章。我可以在每天的早操、课间、午休、放学期间播放不同的名曲音乐,帮助学生树立名曲欣赏的意识,调节学生精神状态和情绪。如早上播放清悦醒神的歌曲,用优美的旋律为师生带来愉悦心情;午休选用幽静典雅的音乐帮助学生放松状态,缓解精神压力和疲劳;放学后则采用柔宁静、舒适的音乐,为疲倦一天的师生带来慰藉,释放身心压力。

二是寓教于乐、重视课堂。在名曲赏识的“战场”上,课堂教学必然是主疆场,所以音乐教育者必须在讲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解音乐常识,开辟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对名曲欣赏的感受分享。积极创造音乐教学情境,如:在训练曲调叠韵中,可采用“动物聚会”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意识。同时邀请学生根据节奏的表现形式模拟动物的叫声并加以动作演出。对于流行音乐的把控上,要引导传入积极向上的,避免粗制滥造的歌曲流传校园,慎重对待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培养音乐认知上要划分阶段等次,低年级以入门为主,高年级以提升音乐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为主。

三是虚实结合,陶冶性情。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是中小学生的发展不断转变的过程,从开始的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要想让其真正了解音乐,与音乐产生共鸣,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现,比如说通过生动的画面感、故事情节感,或者启明式的引导谈话等。运用“六感”同步感知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我们还需要将乐谱、曲谱、图片和一些辅助资料结合起来,教师提前将教学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将给学生视觉上产生刺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结语:对名曲的鉴赏不是为了培养一个音乐艺术家,而是为了让学生们拥有一个良好的欣赏美,见证美的传承的过程。提高主动鉴赏能力,才可以促进学生成为有思想、懂情趣、有思维的人。■

[1] 李明霞.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有效路径[J]..读写算(教师版),2011.

[2] 罗德粉.浅析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年与社会,2012.

[3] 雷沁沁.中学民族音乐教育浅谈[J].新西部(理论版),2009.

猜你喜欢

名曲浅谈新课标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十二生肖·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为诗浅谈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趣填我国古典十大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