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生产的困境与应对

2017-01-28夏文津

传媒 2017年7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解构

文/夏文津

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生产的困境与应对

文/夏文津

后现代主义摒弃了传统电影的主体性和内在性,凸显出开放性和多维性的特点,为当今微电影生产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支撑。因此,将后现代主义创作范式引入我国的微电影生产无疑是一种创新的举措,从而使微电影生产摆脱了刻板、僵化的困境,取得了艺术和商业的双赢,不过二者在融合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本文试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

后现代语境 微电影 解构 建构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我国的发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学者弗雷德里·杰姆逊在北京大学作了名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的专题讲座,后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讲座内容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掀起了我国学术界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热潮。弗雷德里克·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平面的和无深度的,它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不再追求对事物的深度探索,以满足普罗大众的心理需求为主旨,故而充满了人性化。当前,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迅速捕捉必需信息和情感体验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使传统语言文化时代向视觉文化时代转型,视觉文化的流行,对传统的价值、理念和主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构,呈现出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微电影在创作主题和表达形式等方面都带有浓郁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乐于演绎那些新颖和刺激的故事,以此来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扩展了审美主体的范围。如人们可能会很快遗忘微电影中的故事内容,但对其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却很难忘怀,这体现出微电影和后现代主义审美的高度契合。

一、市场和受众

在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的网络语境中,传统的传播主体被消解和变更,推崇的是“去中心化”的平等、多元的话语模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是“我播什么,你就看什么”的单向传播关系,为受众提供了自我展现的平台,使受众从“一元论”的模式中走了出来,具有积极的传播意义。也正因为受到后现代语境的影响,一个看似“人人都可拍电影”的时代来临,每年有海量的微电影进入公众视野。从市场的角度而言,微电影因“微”而“俭”,单片投资成本为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使得整个微电影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这些低成本的微电影要想实现盈利是非常困难的,这影响了创作者的微电影生产热情。同时,微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带来受众规模的同步提升,目前微电影的受众主体是年轻人,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中老年群体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微电影还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沉淀方能实现“老少皆宜”。

当前,要解决微电影市场的虚假繁荣和受众容量受限的问题,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追求差异化。“消解”和“复制”是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两大特点,因此,在后现代语境下微电影生产的同质化问题严重,追求差异化则可成为微电影生产的一条新出路。目前的微电影生产以草根化为主,应以小众化的趣味、个性化的制作和独特性的故事为突破口,吸引受众和资本运作方的关注,从而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优化受众结构。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认为:“受众的构成是选择的结果,不同的媒介会显示出其受众具有鲜明而稳定的社会结构。”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主要为贴上“90后”“00后”标签的年轻一代,他们是对新生事物最敏感的社会群体,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因而能够首当其冲地融入微电影,且大多微电影也是为年轻群体量身定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中老年群体。因此,在题材方面不能一味地通过幽默搞怪来“取悦”年轻受众,而应该努力挖掘符合各年龄段受众共性心理需求的题材,实现微电影直达人心的传播效果。如《把乐带回家》系列微电影,没有庞大的故事背景,只是通过众多充满温情的小故事来展现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可贵,体现了各年龄段受众心理积淀中对“爱”的永恒追求,极大地提高了观众与微电影的黏合度。

二、解构与建构

我国微电影最早的雏形是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该片通过对原作《无极》的素材进行解构之后,解构主义进入到微电影生产者的视野之中。解构主义是由法国后现代思想家雅克·德里达提出的,他提倡多元的、个体的、破碎的、零乱的后现代主义价值理念。微电影生产的自由参与模糊了艺术与非艺术之间的界限,以其意义的多样性、影像的碎片化、规则的多重性和受众的随意性等网络文化特质,强调后现代主义的审美体验。如在微电影《三国立志传之连环计》中,王允、吕布、董卓、貂蝉等虽身着古代服饰,却“穿越”到现代社会中来,解构了《三国志》的历史厚重感,甚至加入了一些“恶搞”的情节。诸如此类的微电影在后现代背景下失去了传统的真实感,这种颠覆行为实际上是后现代社会中“快餐式”文化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逃避。

但如果只有解构而没有建构,那么微电影将成为没有依托的浮萍。微电影是基于新媒体环境产生的,新媒体的后现代主义属性影响着微电影的创作,使得微电影成为后现代社会的一种精神梦境补偿。因此,可以通过微电影生产来建构公众的精神家园,在创作上寻求适合中国受众的发展之路。

一是注重现实性。微电影的生产方式虽然多种多样,但在现实主义理念指导下以轻松、娱乐和幽默的方式来演绎,无疑会影响到公众的生活态度。2010 年末,优酷出品的微电影《老男孩》风靡网络,影片通过对往事的重新建构引起了观众的感情共鸣,以梦想的普适价值来解读转型一代的身份焦虑,期望以群体共同感来确认转型一代的存在,说明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微电影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是跳出后现代主义陷阱。后现代主义存在着根本性的弊端,即批判精神的缺失,受众习惯于担当只看热闹的“围观者”角色,甚至耻于采取实际行动,把一切均看成无聊的和无关紧要的。以微电影《两个人的厨房》为例,作为主角的两名厨师透过厨房玻璃随意地观看着餐厅里的客人,自己则淡然地饮着啤酒,讨论着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似乎在复古无声电影,整部片子平淡无奇,让人昏昏欲睡,完全落于后现代主义的陷阱之中。

三、缺失和维权

后现代主义是大众文化在消费主义促使之下产生的结果, 所以后现代语境下的微电影淡化了对作品独创性的强调,转而通过“戏仿”手段来寻求原创作品中的新意。“戏仿”一词源自于后现代主义文化,有戏谑性的仿造之意。随着微电影“戏仿”作品的不断涌现了势必会出现版权保护方面的纠纷。众所周知,微电影的主要传播渠道是网络视频平台,由于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与新媒体的开放性,对于微电影产业来说版权问题一直是悬而未决的、亟需解决。很多严重的侵权行为发生在微电影的传播过程中,很多微电影生产者版权意识缺失,版权意识的缺失意味着原创精神的失落,也使得原创团队丧失了获得版权收益的机会。据《现代快报》报道,一部名为《乐战三国》的微电影在优酷、爱奇艺等多家视频网站发布后,短短两个月内,该作品就有2000多万的网络点播量。然而,创作者发现,《乐战三国》在视频网站上被改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视频的片头和片尾被换成四川某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加盟热线,并置入了该企业的二维码,使得《乐战三国》莫名其妙成为一部广告片,最终导致与投资人和广告的合作失败。

如今,随着微电影生产越来越多元化,版权归属问题层出不穷,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相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一是在宏观层面上,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要解决版权纠纷问题,就要构建相应的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意味着权威的存在,为解决版权归属问题提供了依据,引导行业的健康发展。在立法层面,应将微电影列入电影作品和类似电影摄制方法创作的电影范畴;在执法层面,应将微电影版权作为重点保护和监管的对象。二是在微观层面上,微电影生产者要树立版权意识。微电影生产者应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也是根除版权纠纷问题的核心所在。只有道德修养提升了,才能避免因为蝇头小利而不惜以身试法。同时,只有具备较高的媒介法律素养,才能明确自己的行为应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让法制观念深入于心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赣南师范大学“当代影视文学与文化研究”创新团队成果;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新媒体时代的‘微艺术’研究”(项目编号:YG2013099)的阶段成果。

[1]杜丹萍.后现代视域下微电影的解构主义生产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4.

[2]芦颖.微电影:电影后现代的集中进化[J].视听,2014(03).

[3]符姗姗.微电影受众特征及接受行为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郑军,王以宁,白昱新.媒介语境下微电影的后现代叙事特征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5]童登峰,韩弥明.“微文化”:自由与规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解构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还原
解构“剧本杀”
90后现代病症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