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林西报》载嘉兴抗战新闻的翻译与研究

2017-01-28王争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

浙江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嘉兴日军

王争宵/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外语系

一、《字林西报》及其相关情况

《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该报1850年创刊于上海,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被侵华日军强行接收而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至1951年最终停刊,历时101年。该报具体详尽地记载了近代中国风云激荡的百年历程。

嘉兴紧邻上海,其近代的发展历程在《字林西报》的新闻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报道从外国人的视角出发,不仅与当时的《申报》[1]《新闻报》《中央日报》《大公报》等中文报纸的报道互为印证,而且收录了中文报纸未记载的事件和人物,因此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和史料价值。

然而《字林西报》存世稀少,目前全球仅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存有全套,且未影印出版,原版报纸的阅览和翻译也有较大难度,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对该报的利用程度较低[2],对非上海地区的报道进行研究的成果也是屈指可数;再从嘉兴历史文化研究的现状来看,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民间爱好者的目光基本都聚焦在精英人物上,对经济社会问题的研究比较匮乏,整理利用外文资料者更是近乎空白[3]。

笔者近年来在徐家汇藏书楼查阅该报,并利用新近推出的该报全文数据库,整理统计出347篇有关嘉兴的新闻报道。本文择取抗战时期的41篇报道进行翻译和研究,以期弥补既有相关成果对沦陷区研究的不足[4],并重探浙江抗战史和嘉兴近代史。

二、《字林西报》中的嘉兴抗战史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华界被日军攻陷,租界成为“孤岛”,嘉兴全境也在一个月内全部沦陷。此时的《字林西报》因其英美背景而未受日方干涉,继续秉持“公正而非中立”的报训,并采取了与抗日报刊、日伪报刊不同的新闻立场。

(一)中国军民抗战

在41篇关于抗战时期嘉兴的新闻报道中,有8篇报道了我国军民抗击日伪的各种行动。《字林西报》对嘉兴境内国民政府正规军作战的报道,始于1939年6月。6月3日,中国军队攻入嘉兴城内并与日军哨兵在大街上搏斗,随后撤往城外,因此报道指出“沪杭铁路沿线特别是嘉兴附近的抗日战事有进展”[5],这场街头搏斗“令人民感到惊讶”,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午夜过后往往有枪声和零星的机关枪声从远处传来。徒步或坐船进城售卖蔬菜、水果的农民提到他们看到了强盗、游击队员、便衣战士和真正的中国士兵在各处行军[6]。可见,此时城外的大部分地区已被中国军队控制。

在此后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抗日作战不断取得重大战果。9月1日晚7点,由正规军和游击队派出的特工潜入城内伏击正在回家路上的伪知事(即伪县长)沈翰卿及其儿子,随后他们被送到医院,沈不久即毙命,其子身受重伤。而之所以暗杀伪知事,是因为他听命于日军并征工修建公路以便日军运输。中国军队担心公路建成后易遭到攻击,曾派特工警告沈不要为日军服务,同时很多敢死队队员骑车前往公路沿线分发传单,劝告人们不要为伪知事工作并迅速离开此处。暗杀事件发生后,嘉兴进入紧急状态,日军开始在全城搜索嫌疑人,一名特工在街上被伪警察追捕,但最终他们只找到了特工逃走后留下的一辆自行车。另有十个年轻嫌疑犯被拘留审问,但最终一无所获[7]。

从1940年起,《字林西报》非上海地区的新闻逐渐减少,到1941年12月停刊前关于嘉兴的抗战报道只有一条,即1941年8月19日,苏嘉铁路上由苏州驶来的列车在嘉兴附近出轨,造成五六十人伤亡;至21日铁路运输仍未恢复,修复工作在日军的监督下进行[8]。这就是抗日武装炸毁栖真上睦港铁路桥导致列车倾覆之事[9]。

(二)日军暴行与侵略行动

反映这一主题的报道共有13篇,其中11篇较为详细,另有2篇简单提及了嘉兴沦陷的过程[10]。

1937年11月15日,嘉兴遭受了四次大轰炸,日军飞机投下了13枚炸弹和1枚燃烧弹,炸毁房屋超过30间,其中2枚炸弹击中天主教堂,毁坏了部分建筑;3枚炸弹落在了育婴堂的操场上,幸未造成人员伤亡[11]。另据1938年该报对日军空袭的报道,该报道称轰炸时很多外国传教士仍在嘉兴,他们曾称赞日本飞行员的精准轰炸,这些飞行员也声称他们的轰炸只针对中国政府的财产,并不伤及其他国家的财产,但传教士工作所需的物资仍在日军进攻嘉兴时被蓄意毁坏。与此同时,一批汉奸帮助日军入侵嘉兴,他们将不明显但容易辨识的标志放在政府和军事大楼上,这些秘密标记帮助日军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12]。

日军侵占嘉兴后,由于不断受到抗日武装的攻击而开始清剿。1938年7月11日,嘉兴附近几百名游击队员被日军击败,其中约有10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3]。8月3日该报称“日军在反游击队的战役中取得成功”,其时国民政府军第62师的一个团从宁波地区横渡杭州湾并渗透到凤桥,但随即于7月30日遭到日军围攻并被消灭殆尽,而日军只有20人伤亡[14]。

在日军的扶植下,伪浙江省政府任命前述被击毙的沈翰卿为伪嘉兴县知事,于10月1日就任。伪嘉兴县公署共分四个部门:总务、财政、教育、实业[15],其实际任务就是为日军搜刮资源、强拉壮丁,并从中巧取豪夺、中饱私囊。与此同时,伪军于12月9日串通日军实施联合扫荡,最终清除了抗日游击队,游击队放置的穿过河道的吊杆也被伪浙江、江苏第一区的分遣队“剿匪军”移除,这大大方便了日军汽艇的通行[16]。

1939年10月15日起,日军在嘉善西塘、陶庄大规模反击抗日武装,在与国军新组建的第30师第8团交火后,中方被打散并有153人死亡,日方虽然失败,但仅有4人死亡、9人受伤,并缴获了很多武器[17]。1个月后,日军的两个分遣队与国军第62师在嘉兴城西五公里处交火,激战十小时后日军获胜,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国军死亡100人左右[18]。12月上旬,日军参与了一次大扫荡,以报复国军第33师在5日早上8点从嘉兴东南部进入海盐之举[19]。

在日军的疯狂反扑下,抗日武装遭到了极大摧残,加之向浙中地区战略转移的需要,嘉兴境内的抗日作战从1940年起转入低潮[20],但仍有特工人员苦撑待命。1940年3月下旬,日本宪兵队突袭了一户正在举办婚宴的农家,逮捕了两名游击队的领导成员,其中一人是46岁的陈惠庆(音),据说他是国民党嘉兴县政府暗杀部的,接受来自重庆国民政府的指令,另外被捕的是他的助手蔡江福(音)[21]。1941年9月,嘉兴的日本军警逮捕了一名自称是重庆方面的间谍。日本调查部门透露这些人准备破坏铁路和军事目标,并计划暗杀日伪高官[22]。

(三)战时社会经济情况

1.战争创伤与救济

除上述报道中日双方军事斗争的新闻外,其余20篇新闻都是对沦陷区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进行报道,其中较早的4、5篇集中报道了沦陷初期嘉兴城内的战争创伤和救济事业,但救济活动报道只涉及美国长老会,未报道中国救济团体的情况。

1938年6月的新闻称嘉兴有一半的建筑在战争中被毁,比湖州更严重,但如今显得安静而和平。战后日军迅速恢复了嘉兴城内的秩序,建立了警察机关,由伪自治委员会监督。通讯恢复后,外迁居民逐渐回到城内,商店陆续开门。目前城内有五六千人,食物供给充足[23]。但实际生活状况仍十分恶劣,如天主教堂主教P.Faveau血液中毒,病情非常严重,8月底日伪当局允许J.Malval医生从上海赶到嘉兴为其治疗[24]。

11月,《字林西报》记者来到嘉兴实地采访,他们写道:嘉兴附近的铁路和桥梁已经修复,沿途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抵达嘉兴后,黄包车拉着他们从火车站经东门进入城内大街,他们看到主要街道已被拓宽,两旁的零售店和批发店基本上全被焚毁,因此建起了两层楼的廉价房屋,批发市场复建速度较慢,店员开始出售少量物品,农民带来的蔬菜和其他农产品也很少;农民进、出城都要对日军哨兵鞠躬,有通行证的外国人经过检查行李的程序后就可以通过;大运河上的船只很少,船上载着砖、瓦、沙;贫民和中产阶层民众逐渐回城;美国长老教会开办的秀州中学和福音医院都由日军管理[25]。

1939年4月的一则新闻写道:城内的地面水平线由于战争残骸的堆积而上升了几英寸,所以商店必须抬高地面,不然会被水淹;除了富人和中产阶层民众,其他民众也逐渐回城;木匠、泥瓦匠等工人忙于修补可以用来做生意或居住的房子;摄影师忙着给居民拍照,因为每个居民的通行证上都需要照片[26];在美国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从1月开始的救援工作已取得较大进展,3381个家庭每个月得到拨款,514个家庭获得小麦;因居民急需医疗救助,美国长老会计划开设诊所,对此日伪当局已经同意;此时的城市是安全的,但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常常抱怨骚乱和抢劫[27]。

2.初步恢复的社会经济

经过一年的恢复,嘉兴地区的经济状况虽然有所好转,但依旧不佳,以下的多篇报道叙述了这一状况。

农业方面:1939年6月的报道认为嘉兴的丝绸产量令人失望,急着用钱的人只能低价出售蚕茧,另一些人让蚕吐丝,以卖出更高的价格;农田缺水严重,农民遂从运河抽水;当年的早稻收成只有以往的八成,而人们更喜欢吃的晚稻有一部分毁于9月的台风;制作冬衣和被子所需的棉花很少,燃料价格非常高。12月,嘉兴地区的稻谷收成很好,但游击队不允许农民带大量稻谷进城出售,城内稻谷的价格为每担23.6美元,而离嘉兴几英里的城镇,稻谷价格达到每担30美元至35美元,每人只能买几磅。

工商业方面:6月起有从日本国内来的商人到嘉兴寻找商机,其中有人在城内开办冰厂。9月间城内道路被拓宽、加长,以前的空地上盖起了商店;虽然物价上涨很快,但同时生意开始好转;城市土地财产和农田拥有者的房屋被烧或被毁,因而没有了生计。至11月,虽然主要道路已被拓宽,旧有的商店被修复,空地上建起了新楼,似乎一切正在恢复,但商人会告诉你小生意和重活都留给了中国人,“大生意已经不在我们的手中。”直到12月底,民众也只是在早市的时候出现在街上,下午人就很少,晚上则无人上街。

社会方面:远离城市和铁路的地方是“没有法律、秩序和保护的”;乡间的土匪、强盗为了得到钱而使人民陷入危难,他们劫持地主、绑架有钱的承租人,用火来折磨他们以勒索钱财,烧伤的受害者被送进教会医院治疗;该医院于6月1日开放,在这里超过200个孩子接种了疫苗;在美国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虽然施以食品和药品的工作正在开展,且有5000多户家庭得到了救济,但严寒仍增加了饥民们的痛苦,饥饿造成的脸颊肿胀症状仍然可见,医院和诊所内超过90%的病人营养不良[28]。

3.日伪“清乡”前的情形

1941年,日伪开始在整个江南地区实施“清乡”,企图进一步巩固统治,刚恢复秩序的社会再次陷入混乱。《字林西报》对“清乡”前1940年的情形作了更为详细的报道,而这些报道也是抗战时期该报最后几篇关于嘉兴的报道。

春节期间,持续的大雪和夜晚的寒冷虽然对冻死田里的害虫有利,但对贫困的城镇居民而言这意味着不舒适与悲苦;大米、燃料、蔬菜的价格上涨了两倍多,逼近正常水平的三倍;工匠的工资上升了10%-15%,店员的工资与生活成本相比低得可怜;救援委员会挨家挨户访问后称,战后寡妇、孤儿和有五六个甚至更多人的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劳动力;饥饿、寒冷、药物不足导致老人和小孩的死亡率非常高。因此有报道指出:“中国在战争中失去的不仅是强壮的男人,还剩下了大量没有劳动能力的人。”[29]

根据4月的统计报道,1937年逃出城的人已经有60%回来了,还有超过10%的人迁徙至内陆和中国西部,另有超过10%的人去了沿海城市,剩下的人或已死亡,或已失踪;在以前和平繁荣的年代里,浙江东北部的银行家们需要花1000万美元甚至更多的钱来运输庄稼,但没有人知道今年需要多少;米价的上涨使得低、中、高收入人群都感到担忧,商会频繁地开会要求提高工资、降低日用品价格;冬天几乎每个人穿的都是旧衣服,而随着天气变热,街上看到越来越多的新衣服;去年秋、冬两季的战事较少,水路被允许充分开放,这有利于航运;下火车和轮船的乘客需接受日军的仔细搜查,行李也要经过认真检查,日军对待外国人也很严格,但并不粗鲁[30]。

6月初,长期不降雨导致了干旱迹象,市内运河的水位很低,水井的表层水位也都低于30英尺;此时的嘉兴米价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值,小米店的米已经售罄,大米行在一大早勉强以1美元2美分的价格出售大米,每担50美元的意思是“如果我们还有米的话,就是这个价格”;米价高的原因是游击队不允许农民运米进入日伪控制的地区,还有一种说法是投机者购买了大量大米并囤积起来;大米成熟之前,即将上市的新小米将缓解危机;由于米价过高,尽管救援委员会已经帮助了超过2000户人家,但依然有民众自杀的报道,如一位贫困的寡妇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后自杀了,由此引发的骚动令人担忧,但日伪有足够的军警来防止严重的骚乱;蚕丝的价格根据质量情况在200元美至350美元一担,这是过去几年平均价格的十倍;除了日军士兵,很多日本平民也出现在街头,他们明显是居住者,当他们找不到翻译时,就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战前中国四大银行发行的货币仍在通行,但在火车上只能用日本军票支付;原先逃出城的居民返回城中参与重建工作,很多商店得以重建[31]。

到10月中旬,1937年被轰炸和焚烧的大部分房屋已经得到修复;北门外的北丽桥用新的石头和钢铁筑成混凝土桥跨越运河,该桥连接了城外的批发区和市中心的零售店;以前狭窄的街道从北向南、从东向西被拓宽;老式的石头混凝土路面覆盖了道路中央的浅水沟,这些浅水沟已经被更宽阔、更深的阴沟所取代;粮价仍然昂贵,今年冬天可能达到每担大米100美元;70%的早稻价格在40元美至50美元一担,即将到来的晚稻起价也在60美元一担,市场上还没有进行限价,穷人只能以小麦、玉米、马铃薯充饥;很多战争遗孀以及没有工作的、意志不坚定的、卧床不起的、患弹震症的人绝望地依靠着他们的亲戚、朋友或救济场所的接济,他们很少死于饥饿,更多的人死于疾病;衣服和寝具价格的上涨使得很多人买不起衣服,他们在严冬中颤抖[32]。

12月末的一则新闻称“嘉兴重获繁荣”,表现为随着城市建设的继续进行,城内已没有空置的房屋和船只。具体而言,城市内外的楼房不断地在建,老火车站被改建为宽敞的新站,其他将要完工的建筑也可以从火车车窗中看到;除苏嘉铁路外,几条公路也正在计划恢复中;白天轮船把农民带到市场上进行贸易;晚稻已经被收割,少量的晚稻足以满足本地需求[33]。

三、结语

《字林西报》对嘉兴境内中国军民抗战、日伪军事统治、沦陷区社会经济的报道,不仅弥补了上海《申报》、金华《东南日报》等抗日报纸对沦陷区情况报道之不足,更是粉碎了《嘉兴新报》等日伪报刊的欺骗宣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其中部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西方殖民主义色彩,在中日两军交战、社会经济复苏等方面的措辞上也有所偏颇,因此可能存在歪曲史实的现象。因此,《字林西报》仍只是众多海外史料的“冰山一角”,拙文亦为一得之见,唯待将来继续广泛发掘和深入研究。

本课题为2016年度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一类课题《近代中国首要英文报纸〈字林西报〉所载嘉兴新闻的翻译与研究》(JSKGH2016093)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如嘉兴市档案馆编:《申报嘉兴史料》(第1-10卷),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3-2004年。

[2]韩春磊:《〈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价值》,《兰台世界》2013年第4期,第117页。

[3]学术成果如丰箫:《权力与制衡:浙江省嘉兴地区乡镇自治研究(1945-1949)》,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梁志平:《救国与救民:民国时期工业废水污染与社会应对——基于嘉兴禾(民)丰造纸厂“废水风潮”的研究》,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7年;政府部门组织编写的书刊和民间著述也只使用中文材料。

[4]嘉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嘉兴市志》,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年;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编:《嘉兴市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汇编》,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嘉兴市图书馆编:《稀见嘉兴抗战旧影集》,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5]Armed Action near Kashing, North China Daily News, 06/06/1939, p. 7.以下省略报纸名。

[6]Reports of Battle in Kashing, 06/18/1939, p. 8.

[7]Chinese Magistrate Reported Killed Guerillas Active in Kashing Vicinity, 09/09/1939, p. 9.

[8]About 60 Casualties Reported in Train Wreck near Kashing, 08/21/1941, p. 2.

[9]《苏嘉路上敌车触雷》,《大公报》(重庆版)1941年8月31日,第2版。

[10]Japanese Claim Capture of Changshu-Fushan Line Desperate Chinese Efforts to Hold Up Advance Prove Failure Kashing Said Taken, 11/20/1937, p. 5; Advance Towards Nanking Follows Fall of Kashing Japanese Claim Chinese Losses Heavy Soochow Capture, 11/21/1937, p. 9.

[11]Venice of Far East Blown to Bits by Bombs, Kashing Cathedral Hit and Much Damaged, 11/16/1937, p. 5.

[12]Secret Marks Turn Missions Into Targets Kashing Properties Damaged, 02/03/1938, p. 5.

[13]Guerillas Beaten Back Round Shanghai Fighting at Nantung and Kashing Recounted, 07/13/1938, p. 6.

[14]Japanese Round up Guerillas Successful Drives Claimed in Kashing Area, 08/03/1938, p. 6.

[15]Kashing Magistrate Assumes Duties, 10/07/1938, p. 7.

[16]Kashing District Clear Of Guerillas, 12/14/1938, p. 9.

[17]Guerillas Slain near Kashing, 11/01/1939, p. 2.

[18]Chinese Troops Routed Near Kashing, 11/24/1939, p. 10.

[19]Guerillas Rounded up Near Kashing, 12/10/1939, p. 12.

[20]参见张根福、岳钦韬:《抗战时期浙江省社会变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章。

[21]Guerilla Leaders Arrested Japanese Raid Wedding Feast at Kashing, 03/28/1940, p. 5.

[22]Japanese police at Kashing recently succeeded in arresting a party of alleged Chungking spies and terrorists,09/29/1941, p. 9.

[23]Nanking Regime Plans New Business District for City Kashing and Huchow Reported Returning to Normal,06/27/1938, p. 6.

[24]Catholic Bishop Ill at Kashing, 08/28/1938, p. 8.

[25]Kashing Recovering from War Ravages, 11/16/1938, p. 3.

[26]Kashing Recovering Slowly from War, 04/12/1939, p. 3.

[27]Kashing Improving, 05/14/1939, p. 13.

[28]Reports of Battle in Kashing, 06/18/1939, p. 8; Little Guerilla War Round Kashing, 09/17/1939, p. 7; Banditry Still Rife Round Kashing, 11/08/1939, pg. 3; Kashing Conditions Much Better, 12/24/1939, p. 7.

[29]Living Costs High In Kashing, 02/11/1940, p. 7.

[30]Sericulture in and about Kashing, 05/01/1940, p. 3.

[31]Excessive Prices of Rice in Kashing, 06/12/1940, p. 3.

[32]Rice Expensive in Kashing Area, 10/23/1940, p. 6.

[33]Kashing Regains Its' Prosperity, 12/29/1940, p. 7.

猜你喜欢

嘉兴日军
《初心》
红船:从嘉兴驶到金水桥
嘉兴瑞节耀汗青
浙江嘉兴卷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三羽乌”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张明堂救“仇敌”战日军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
日军“特攻战之父”大西泷治郎
日军特攻队为何称“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