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存鲜活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文联在京召开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

2017-01-28侯仰军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系中国文联民间文学

侯仰军

动态综述

保存鲜活记忆 传承优秀文化
——中国文联在京召开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

侯仰军

2017年2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北京召开学习《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座谈会,就启动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征求专家建议。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民协名誉主席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潘鲁生,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30余人出席会议。座谈会由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主持。

赵实书记在启动仪式上讲话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大系出版工程”的正确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审美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追求,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大系”编撰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深入民间、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勇于创新,精益求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大系出版工程”。要精心组织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落实责任主体,汇聚大批优秀人才,力争推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传世之作。

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意见》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培育出来的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民族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和关注,得到了更多人的肯定和发扬,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渗透日益加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硕成果没有得到有效传播,一些思想文化精华被扭曲、被屏蔽,不论在内涵的挖掘整理上,还是在传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上,都出现了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不太适应的地方。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传承、发展、繁荣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推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延续中华文脉、维护国家的文化利益和文化安全,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还是第一次,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必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能够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一大盛事,广大民间文艺界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建设好这一工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对老一辈民间文艺工作者最好的礼敬。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工作。1950年3月,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前身)成立大会上,专门制定了《征集民间文艺资料办法》。为抢救民间文学遗产,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发起中国民间文学普查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编纂工作,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口头文学进行了拉网式的普查,获得了巨量的第一手口头文学资料。为更好地保存、利用这些资料,2010年12月中国文联、文化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录入数据库的中国民间文学原创文献近10亿字。

专家们一致认为,这些民间文学原创文献具有以下特点与价值:1.都是原始记录资料,绝大多数作品第一次被记录,总量巨大,古今中外绝无仅有。2.除极少部分曾公开出版外,绝大部分都是内部编印资料,一部分为铅印本,一部分为蜡版刻印油印本,还有少量手抄本或手抄复写本。其中1000多册的手抄本和蜡版刻印的油印本,本身已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至于20世纪早期周作人、刘半农等先生的口头文学调查手稿,弥足珍贵。3.基本上遵循统一的要求,坚持忠实记录,并附有讲述人情况(身份、年龄、性别等),记录人与记录情况(记录人身份、记录时间、地点等),符合记录民间文学的国际惯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4.中国民协保存了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卷册最完整的全国民间口头文学资料,散存于各省市民协的县级资料本也及时补充进来。由于民间文学普查工作和集成工程系中国民协和各省民协主持和实施,故中国民协系统代表国家拥有此项目资料本的知识产权。5.“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只出版了省卷本,绝大多数县卷资料未被收入、未能公之于世。县卷本资料作为民间文学的口头记录本,是最具第一手性、最真实、最原始的,因而也最受国际学术界关注(欧、美、日等地学者多次呼吁公布或出版民间文学县卷资料本)。6.这些资料是我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历时60年采集而得,许多讲述人都已故去,会讲民间故事的人越来越少,这使得这些资料具有不可重复性,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和特别重要的地位,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保留珍贵鲜活的记忆。“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资料库,一个蕴含民间灵气、智慧和大美的民族民间文学宝库和矿藏,我国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资料最丰富的民间文学图书馆,一份精彩而珍贵的人类记忆遗产,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与会学者提出,民间文学的存在方式具有特殊性,既有可记录的文字形式,更多的是口头传承,还有演示性、仪式性传承方式,因此,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需要与相关的文学艺术样式跨界融合,包括影像样式、数字化样式,以及各民族特有的口头和仪式传承方式。

与会学者还就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发表了意见,强调要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科学统筹、扎实推进“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立足传统节日、发扬法定节日、辐射民族节日,针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七大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和少数民族节日主题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用心挑选有特色的活动举办地和活动形式。牢牢把握节日主题,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主动顺应群众对节日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适应群众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特点,科学谋划,多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项目,多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多开辟群众乐于接受的渠道。通过深入挖掘各地多样化、原生态和有代表性的民俗资源,将节日活动品牌化、活动影响全国化,给人民呈现一场场文化共融、血脉相连又别具风味的节日盛宴。

民间文艺家们表示,凝神聚力、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共同推动中国民间文学出版工程顺利实施,为中华民族保存鲜活生动的民族文化基因,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新体系,是民间文艺界的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丁红美]

侯仰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国内联络部主任。

猜你喜欢

大系中国文联民间文学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李叔同卷:印藏》评介
彝族传统诗歌大系《彝族克智》
《神话与民间文学
——李福清汉学论集》
汉语“大系”考源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中国文联2018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知名音乐舞蹈艺术家采风活动
几时
民间文学中关于“箭垛式人物”“武圣”关羽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