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感性美学:幼儿园的故事化管理力

2017-01-28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朱红霞

早期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感性美学绘本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朱红霞

走向感性美学:幼儿园的故事化管理力

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 朱红霞

为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向,学校管理应顺势而变,走向感性美学。同时,从园本的角度来说,幼儿园管理最终应指向幼儿全人化成长的管理。幼儿处于美育的敏感期,他们同时走在一条发现美、亲近美、创造美的道路上,幼儿园的管理要与服务的对象实现最佳的相似匹配,就必须走向感性的管理,美学的管理,即感性美学管理。

一、进行感性美学管理的故事化思维

幼儿园实行感性美学管理,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故事化运作,也就是用最具动感美的故事来打动人心、促进工作、推动发展。为此,在幼儿园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启用“故事化思维”。

1.故事化思维富含“感性管理智慧”。所谓故事化思维,一是说要引导教师和幼儿凭借故事来直观体认幼儿园生活,并凭借故事进行直觉型思考,让教师、幼儿的生活柔性地得到改进、发展与提升,这是一种非理性思维;二是说需要用故事的方式来管理幼儿园,从管理方案制定到课程开发再到保教活动的开展,都要采用故事化的结构与方式。一句话,幼儿园的管理需要讲“故事教育学”。

2.故事化思维符合“幼儿阅读定律”。在幼儿园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都是故事的忠实读者。正如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所写的那样:“人类是喜欢享乐的。对于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事,人们会自愿地反复去做。”这是一条重要的心理规律。

3.故事化思维具有“童年发展旨趣”。为了更好地遵循故事教育学原理,运行故事化思维,我们需要对故事进行价值澄清。优秀的故事至少具有三个方面的童年发展旨趣:首先,故事具有“濡化意义”。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广袤的土地,种植爱心和亲情,才会收获友爱、同情与孝心。利用故事来启发孩子,是最便利,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其次,故事具有“协调旨趣”。每个人的一生都在找寻一种叙事,叙事赋予我们一种最为切实可行的身份形式,即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再者,故事具有“拯救功能”。好的儿童故事对孩子来说,具有较高的情趣指数,有助于提升语言学科的“欢喜指数”。

二、基于感性美学的故事化管理

幼儿园的管理应该顺应儿童故事性思维的特点,引导他们用形象的方式来感悟和传达自己对于故事的真实理解,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这,就是基于感性美学的故事化管理。对一个班而言,故事化管理就是在幼儿园的统一规划下,结合本班的具体情况,适才、适性、适时地运用匹配的主题故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和管理。对一个幼儿园来说,故事化管理就是确立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之后,推出主题故事微课程,对教师和幼儿进行感性化的美学管理。故事化管理既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幼儿的,但最终是服务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在实施基于感性美学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主题化原则。根据幼儿园的整体发展目标和班级发展的实际需求,形成各学段、各班级故事化教育的主题,然后按照教育主题来匹配适合的故事。在实施故事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长线的规划,不可随意性太强。

2.适切性原则。我们所确定的主题,所配用的故事,都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充分考虑幼儿的阅读心理。我们可以将幼儿引到故事化课程的建设中来,充分听取他们对所选故事的意见。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采用集体审议的方式来实现故事选择的最优化。

3.感性化原则。故事化管理是基于感性美学的。感性是一种力量,一种推动幼儿发展的绿色能量。在选择故事、演绎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凸显感性化这一原则。所有的故事,尽量是纯感性的,拒绝理性话语的大量侵入。在讲述的时候,也要让其自然地传达道理,甚至可以让幼儿利用故事来理解故事。

三、运行故事化管理的策略

幼儿园如何运行故事化管理呢?可用的策略或基本的路径有哪些呢?下面以环保教育为例来进行探讨。

(一)长线化管理:天天讲故事的“三级推进”策略

1.天天讲故事第一级为“园”级。近年来,我园在一日活动中增设了“天天故事”环节。每天下午2∶30孩子们通过班级广播听一至两个由教师或家长、小朋友现场讲的有趣的故事。为了加大幼儿聆听环保故事的频率,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我们的“天天故事”栏目组每周还推出1~2个精品环保故事,用幼儿最喜欢的方式来强化环保意识。

2.天天讲故事第二级为“班”级。全园的故事听完,随后是班级的“天天故事”时间,由班级教师、幼儿讲故事,也可以由1~2个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交流自己的想法。

3.天天讲故事第三级为“家”级。我园还将“天天故事”的接力棒传到了家长手里,向家长推荐了“喜马拉雅”电台,建议家长每天晚上8∶30左右,和孩子一起躺下来,把灯光调暗或关闭,营造宁静的听故事氛围,进入睡前故事时间。

(二)适切性管理:合作看绘本的“四季应变”策略

1.随四季的教育目标而变——阅读匹配的主题绘本。我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对“环境教育”目标进行分解,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环保故事绘本供幼儿阅读,形成实验幼儿园环保绘本专项阅读系列书目。

2.随四季的校园生活而变——创编可用的绘本故事。我们从幼儿的实际生活出发,师幼合作,共同绘画、创编环保故事。我园还以环境为载体,传播、浸润一种文明的情愫,唤醒幼儿心中的环保知觉。用最具诱惑力的绘本故事来加强环保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艺术化管理:生活版趣事的“合作创演”策略

1.演练生活版的“趣故事”,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环保意识和习惯的形成需要情境演练。绘本除了讲述,尤其要关注表演。演着演着,就成了真的,别人的好习惯就成了自己的好习惯。我园教师从可分解的环保故事中抽取若干个特定场景,让幼儿演练其中的部分情节。

2.演习仪式类的“趣节目”,推动环保学习的日常化。在加强环保行为养成演练的同时,我们还重视强化养成教育的仪式感。我园根据幼儿的特点,全面创新了升旗仪式,用童话剧或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来展示环保教育的成果。

(四)信息化管理:童话类故事的“视频选播”策略

视频版故事符合幼儿动态阅读的特点。我园为孩子精心挑选了有益其成长的环保教育动画片,建构了环保教育视频版资源库,有《辛普森一家》《熊猫家族》《爱探险的朵拉》《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等。教师陪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把动画片当作课程资源,并适时对孩子进行提问和引导,增强环保教育实效。

(五)联动型管理:亲子型诵读会的“牵手互动”策略

亲子诵读,融入的是亲情之爱,环保教育也因此有了情感的温度。为了协调好亲子型诵读会,我们采用了两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1.立体牵手策略——直通“大书场”,烘热亲子阅读。我园以“告家长书”、办《牵手报》等方式,引领家长每天陪孩子读书,营造家庭读书氛围;通过“专家讲座”“名家现场读书指导”“环保讲座”等活动,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玩书、共读、休闲,在读书实践中获取真知,陶冶情操,培养习惯。

2.节日狂欢策略——搭建“大舞台”,推动联合演读。幼儿年龄小,这为幼儿园结合节日组织较大型的环保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一些幼儿难以单独完成的环保教育活动,我们均通过家长的力量,让家庭配合幼儿园共同完成教育任务。

四、增强故事化管理力的有效路径

要实现幼儿园的故事化管理,无论是园长还是教师,都要增强自己的故事化管理力。

1.主题研究,增强感性美学素养。秉持感性美学,不断提升自我的美学素养,才能有效提升故事化管理力。为此,我们需要借助主题研究来发展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以及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审美气质等。

2.面对实境,增强即时创编能力。故事化管理所依靠的基本手段是讲故事,故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故事化管理的效果。所以作为管理者,不但需要阅读海量的幼儿故事,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捷地提取并加以运用,还需要有创编故事的能力。如此,故事才能具有更友好的界面,更强的针对性,才能真正启发幼儿“怎么做”。

3.建立档案,增强故事管理经验。让幼儿的成长看得见,需要我们建立专门的档案,细致地记录幼儿在故事管理中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哪怕是细微的反应。通过长线化的观察与记录,并进行前后的比照,我们就能发现幼儿对哪些故事比较敏感,在什么时机运用故事效果最佳。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采用瑞吉欧样式的档案建设,有利于丰富管理者的故事化管理经验。

猜你喜欢

感性美学绘本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盘中的意式美学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绘本
绘本
绘本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