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南唐河崇实书院

2017-01-28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唐河唐河县书院

王 磊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浅谈河南唐河崇实书院

王 磊

(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河南 南阳 473000)

唐河县崇实书院为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知县宋梅在其旧址添建房舍,后经过几任知县修葺,使崇实书院规模达到最大。崇实书院为文化传播及当地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代;崇实书院;教育

Abstract:Chongshi College of Tanghe county is built by Song Mei county magistrate in 1758AD and then develop to the maximum scale by repair of several county magistrates. Chongshi colleg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local education.

Key words:Qing Dynasty; Chongshi college; education

唐河县,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旧称唐县,据清乾隆唐县志载:“唐虞三代属豫州,……春秋属楚,秦属南阳郡,……明洪武初为唐州,旋改为县,……属南阳府,隶河南省……国朝因之”①吴泰来、黄文莲纂修:(乾隆)《唐县志》卷之一,地舆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488号。。从史书记载和境内发现的文化遗存看,唐河县历史文化悠久,由于它处于南北交界之地,境内既有属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又有属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这里自古以来文化比较发达。特别是明清时期,在南阳府所属的各县中,唐河县是兴办学校比较早的,这与当时知县重视教育、发展教育有很大关系,为唐河县在明清时期的教育史上作出重要贡献的,除了官办的县儒学,首推就应该是敷文书院和崇实书院。

1 唐河崇实书院的历史沿革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当时为收藏、整理、校勘典籍的场所。经过发展,书院成为藏书和讲学的地方,这样书院具有了学校的性质。而在唐河县,最早建立书院是在明代,也就是建于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的敷文书院,志书记载敷文书院:“‘文昌祠’于邑治之东者,其前列紫玉山左,……堂曰‘大雅’,左‘兴贤’右‘育才’堂,后溪地构亭其中,……距亭十数……文昌阁也,阁后堂曰‘锡类’,旁置‘高明’‘中庸’二斋,……其楣曰‘敷文书院’”②清·康熙三十三年《南阳府志》卷之六艺文上。。由此可见,敷文书院在明代当时规模之宏大。明代政府虽然重视文化教育,书院建设在明代中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据有关统计,鼎盛时期全国书院数量达到1 200余所。但是,明朝末年,政府却有4次封闭全国书院的举动,致使许多书院遭到关闭甚至毁灭。由于正史对封闭书院举动记载不多,所以只能推测,敷文书院应该是在第四次封闭书院行动,即在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年间废掉的,清朝志书记载的也只是敷文书院的遗迹,有关敷文书院的发展、兴衰等具体情况不详。崇实书院前身仅大门一间,外堂三间,后堂三间,左右厢房各一间。由于规模小,所以建造时间、所谓何名,已无法考证。清朝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知县宋梅在其旧址添建房舍,“延师课士”③吴泰来、黄文莲纂修:(乾隆)《唐县志》卷之二,建置志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488号。,命名为崇实书院。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知县李声振重加修葺,添建照壁一座,并改名“南轩书院”。据现存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修唐县崇实书院碑记》碑载:知县于翰臣再次修建,并“捐廉二千金”,修理“讲堂、斋房及廊庑三十余间,书院焕然改观”。这次修葺,使崇实书院焕然一新,规模达到最大,也是崇实书院最辉煌的时期。在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捻军占领唐县城,书院被战火所毁。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知县王庆贻又重新修葺,并请进士冯台异先生(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先生之父)代他写有《重修唐县崇实书院碑记》碑。根据崇实书院遗留的石碑及有关书院的《训士》《学约》《劝学八则》等等文献资料。可以看到当时崇实书院学习的规定和书院建设的制度。

2 唐河崇实书院课程的设置

崇实书院课程设置,有四书、五经、古文、史鉴、诗赋、八股文等科目。

“四书”“五经”课:《劝学八则》指出,“穷经,主义理之学”。说明书院学员的重要任务就是刻苦钻研儒家经典,从中探求、得到明理、经义的学问。为此,要求学生发愤终身,要有大的志向,不要半途而废。即所谓“入塾辨志,皓首为期”。

古文课:《劝学八则》认为“诸子群集,不乏精理名言”,所以学生必须“博览,撮群言之要”。这主要是要求学生多读古代先贤们的作品,里边有很多至理名言。要博览群书,吸取里边的精华。

史鉴课:《劝学八则》指出,“读史,观古今之变”。要求学生通过读史书,掌握历史演变规律。进而达到“识力日增,可以应务”的目的。

诗赋课:《学约》中规定学生每日“读古唐诗,试体诗赋”。

八股文课:《劝学八则》指出,“为文,循先正之规”。意思是学生做文章,要遵循前人创立的规范。规定学生要“名选时文”,每日诵之。所谓“时文”,也叫“制艺”,就是通常说的八股文。为了要学生学好《时文》,还指明应师承明代的唐顺之、金声、归有光、黄陶庵、陈际泰,清代的刘子壮、熊伯龙、方舟、管韫山、储欣这些时文大师。此外,还要读《文章规范》《文章正宗》这些能以“导我先路”的讲解时文作法的书,以应举业。

3 唐河崇实书院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及学规

书院的教学,除老师讲授外,有时也采用“问难论辩式”,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争论,互相质证辨明义理,融会贯通,加强记忆。尤其重视学生的读书精神、态度、方法和自学能力,要求学生按照朱子的读书原则“居敬持志、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

书院还制定了一套严格地学规,学规是书院办学的基本要求,崇实书院学规主要包括学习步骤、学习与生活的纪律守则等。如:学生每日上午、下午,各做什么功课,《学约》中都有明文规定。要求学生“所读写目录于册,十五日一验视”。考试:“课文之期,每月十六日。正课外,逢三、八日,加课作文、诗”。“初六、二十六日作诗赋”。要求学生“凡课词,必己出,不得剽袭;誊写端楷,不得潦草”。书院的考课规定,严禁作弊现象发生,保证了考课成绩的真实性,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积极性,培养优良作风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崇实书院还从纪律法规要求学生:“慎起居,择交友。无故不得出院跬步,黄昏后尤严,稍分外,即面规”。这是要求学生除言行谨慎,讲究交友之道外,不许随便外出,尤其是晚上。学生要安守本分,稍有违规,就要招致师长的当面批评。书院对越规行为严加防范,《学约》中有“其不自顾藉淟涊,有愧儒修者,察之,立与割席”的规定。这就是说,如果有谁胆敢恣意妄为,做有辱读书人事情的人,一经发觉,就要受到开除的处分。这些学规,约束学生从具体小事做起,为的是在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道德习惯和生活习惯。

4 唐河崇实书院的特征及价值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唐县推行“新政”,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崇实书院废除,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唐县崇实书院所独有的特征和蕴涵的价值是重大的。

(1)从崇实书院的发展史来看,书院的发展受政治影响较大,由于书院和官学是并行发展的,政府提倡官学,官学兴盛,则书院发展就会受到抑制,甚至禁毁。如明初,政府大力提倡兴办官学,书院的发展沉寂了百年之久,在成化之后书院才渐渐兴起,至嘉靖年间达到极盛。

(2)书院的科举化从中国书院的发展史看,书院的产生原本是注重传授和研究学问,轻功名利禄的。但书院教育的出路逾越不过科举这道关口,逐渐成为科举的附庸。唐河崇实书院也不例外,成为了官办的书院,考课的内容也以科举为目的。崇实书院培养了大批学子,在光绪年间,唐县登进士者三:壬辰科(公元1892年)的李兰馨;戊戌科(公元1898年)殿试位居三甲榜尾,赐同进士出身的冯台异;甲辰科(公元1904年)殿试位居三甲60名,赐同进士出身的谢桓武。这些当然有崇实书院的培植之功,而且冯台异曾任过书院山长。

(3)崇实书院布局的文化象征礼在古代作为等级观念为基础的一套理论体系和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崇实书院的布局也体现了礼这一面。从记载来看,唐河崇实书院的布局结构是以一条中轴线来贯穿始终的,讲堂、文昌阁等居中,宅舍和厢房等附属建筑居两侧,“中”与“尊”同义,尊者居中,卑者分列左右,崇实书院的布局体现了这一关系;另一方面,书院的讲堂和文昌阁都居中,讲堂在前,文昌阁在后,是至尊的象征,这其中也隐含了礼的含义,古代礼制强调的是君臣、父子的垂直等级划分,因而书院的建筑是越往后越尊贵,在中轴线一进院落尊于一进院落,讲堂是宣扬先贤精神的地方,而文昌阁是这种精神的发源地,文昌阁居后是合乎礼制的。

另外,崇实书院所遗留的石碑及有关的文献资料,对研究古代书院制度、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Chongshi College in Henan Tanghe

Wang Lei
(Nanyang Zhifu Yamen Museum, Nanyang Henan 473000, China)

G649.299

A

王磊(1972-),男,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博研究及陈列展览。E- mail:wwll516@163.com.

猜你喜欢

唐河唐河县书院
我爱家乡唐河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唐河县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和爸爸一起比赛学习
唐河人大“摆擂” 三级代表“比武”
扫一屋,乐一生
我想做老大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