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

2017-01-28

北方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竹木黎族器乐

魏 巍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区域多元文化视角下海南黎族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研究

魏 巍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是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保护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器乐瑰宝之一。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自1988年建省以来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期间,海南从孤悬海外发展到国际备受关注的热带海滨国际性旅游岛,城市的发展开始活跃起来,拥有前所未有的时尚气息。城市文化特质离不开历史文化积淀,黎族“竹木器乐”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本土文化瑰宝,同时也是融筑世界文化艺术交流的渠道。本文旨从竹木器乐的传承路径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为海南多元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方面提供可行参考。

黎族竹木器乐; 多元文化;传承路径

一、海南多元文化背景

海南位处中国最南端,孤悬海外,远离大陆,一直是边缘地带,未能得到中原文化的滋养,直到唐朝有了一定的改观。一些被贬官员带来先进的思想、教育、农耕理念等,使得海南地区政治、经济、教育、艺术等方面得到一定进步。因此,海南文化是一个开放体系的文化,它对外来文化不很排斥,形成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特点。随着儒家、佛家、道家、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涌入,让海南文化有了更大的包容性,使得各种文化甚至是境外文化都可以保存下来。在《琼学源流》著作中提到,海南文化形成以如儒家主体,包含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南洋文化、回族文化、妈祖文化、西方文化、华侨文化、黎族本土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大熔炉。因此,海南文化的形成,是一部中原文化进入海南实现本土化的历史,也是本土文化吸收同化中原文化并反哺中原文化的历史,是一部多元文化体系相互参透融合的历史。同时造就了海南地域文化的最大特质——多元性与包容性。

二、海南黎族竹木器乐发展现状

海南黎族竹木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史书对黎族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它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融汇了民族历史、生产、生活、风情习俗的诸多信息。生动地体现了本民族、本地区文化传统。对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特别是为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它丰富了中国器乐的宝库,呈现出祖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海南省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一直以来对黎族器乐有着深入的研究,他说:“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黎族乐器是人们崇拜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符策超介绍,黎族乐器不少于四十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哩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无论是乐器形制、音色特点、乐器种类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一些快餐文化的大量涌入与冲击,使得原本固守的海岛艺术文化受到了冷落,很多年轻人出岛发展,并对内陆的流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对本土音乐文化,尤其是竹木器乐演奏、传承等方面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在保亭、五指山市等景点地区只能看到零星、自发的演奏员表演竹木器乐。对于国家级、省级传承人由于文化程度与研究能力所限,对竹木器乐的渊源、历史资料、乐曲种类、发展脉络与流行分布,传承人演奏风格、技术技巧等方面研究不够深入,资料整理与保护缺乏,这给保护与传承竹木器乐研究工作造成很大损失与障碍。因此,保护竹木器乐工作迫在眉睫。

三、增设特色课程,使“竹木器乐”走进高校课堂

近几年,许多高校教师、学者开始关注黎族竹木器乐、非遗保护与传承等,有些老师也试图把竹木器乐带到课堂。然而,教学制度的不够完善和其他因素,阻碍了竹木器乐走进高校课堂的步伐。在许多高校中,开设民族传统器乐专业与内陆艺术院校基本相同,如开设二胡、琵琶、古筝、竹笛、唢呐等民族乐器。在传承中国民族传统乐器演奏的基础上,缺乏开设海南本土民间器乐课程的设想。在课程改革设计中创新不足,应大胆尝试开设竹木器乐选修课程或主修专业课程,为学生创造了解海南本土器乐的制作、演奏等方面的机会,同时也是对学生就业与发展,提高专业技能达到综合竞争优势的促进。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音乐学》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张振涛曾指出:“音乐院校是传统音乐传承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高校相关部门、领导应该高度重视本土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尽快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黎族竹木器乐的发展与活态的传承。通过高校特有的平台,把散落在社会、乡村间的非遗艺术家们“请出来”,探讨一条适合我省高校非物质文化传承机制,为助推国际旅游岛文化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新活力。

四、“竹木器乐”融汇世界文化交流

在2017年海南新年音乐会中,竹木器乐国家级传承人黄照安老师与厦门爱乐乐团携手奉献了鼻箫协奏曲《茉莉花》,交响乐团与黎族鼻箫乐器的巧妙融合受到观众普遍好评。音乐本是无国界的艺术语言,而在“海洋丝绸之路”的多元文化背景下,海南与海滨城市、香港、台湾、越南、泰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有着历史渊源,是共同的命运连通着的血脉。因此海南经历长期多元文化的激荡,形成区域文化固有的特质。保护与传承黎族竹木器乐是打开海南与周边国家、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在全世界文化共融背景下,让竹木器乐走出国门,饮誉国内外。为海外海南华侨人民搭建文化桥梁,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全面发展。

[1曹时娟,李阳.搭建学术研究平台 推动黎族音乐发展——“黎族音乐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综述[J].人民音乐,2015.

[2]曹量.海南岛黎族地区竹乐器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3(09).

J60

A

猜你喜欢

竹木黎族器乐
双发展新格局下福建竹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黎族小伙闯“深海”
中国器乐表演艺术研究的理论建构
《黎族母亲》等
浅析健康化设计理念之下的竹木家居设计之美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故园
筷子
探究音乐主题记忆 突破器乐欣赏难点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