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类专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7-01-28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40152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企企业教师

张 姣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1520)

设计类专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张 姣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401520)

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思考合作中存在具体问题,深入了解人才需求情况,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创新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校企互动可持续良性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项目;合作机制;合作模式

本文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艺术设计类专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一、现状与背景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对艺术设计类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强化对职业和岗位认识,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目前,高校教学与市场严重脱轨,必须重新审视当前实践教学的状况。校企合作流于形式,企业并没有深度参与高校各阶段教学。“十八大”已明确指出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加强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更是各艺术设计类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突破口。

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国外在校企合作方面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由于在体制、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校企合作教育引入以来,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校企合作”的形式至今仍基本上处于中浅层次阶段,参与面窄。校企合作存在持久性、延续性、系统性、普实性不够。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粗放,名不副实

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度不够,实践形式单一,不成体系。企业不关心、不重视人才前期培养,没有真正参与高校教学。即使参与,面小且浅,缺乏系统性。高校也并不了解企业的需要,或由于“困难”不愿正视企业诉求。校企合作更多集中在毕业生,高年级都涉及很少,低年级几乎无法涉及,造成实践教学的脱节。由于场地、时间、精力的不允许,企业无法容纳整班的学生进行现场实践教学。能参与到企业的学生很少,社会实践教学边缘了大多数学生。高校和企业人才培养的诉求点不同,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一致。

2.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无法实施

校企合作对接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缺乏法律约束,合作更像是口头约定。特别是安全问题,成为阻碍校企联合培养的重要因素。企业管理和机制、运行模式与高校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考虑人力成本的问题,企业认为会带来大量的麻烦,毕竟企业是商业机构,有大量的具体工作要完成,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任务,企业没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培养学生。学生不是企业员工,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全适用与学生。容易造成学生到了企业无人管、无人教。由于专业不同、企业不同,很难找到一个长期的、稳定的、能全面满足教学需要的企业。

3.高校课题教学和社会实践项目难以同步,难以对接

高校教学与企业社会项目难以同步,高校教学时按课程、按板块进行,企业项目是综合展开,很难做到无缝对接。不是所有社会项目都适合高校教学,企业承接的项目不定期、不定量、变化大,在校大学生能力不能保证项目的完成和实施,企业经济项目不可能成为高校教学的试验品。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市场经济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性和风险性。

4.学生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需求脱节,不接地气

高校教师没有以“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去组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所传授的实践知识和社会实践存在差异,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职业、社会认知不足,缺乏职业道德素养。学生的兴趣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各不相同,企业实践模式难以实施。不是每个学设计的学生都能成为设计师,市场还需要大量的设计服务人才。高校教学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核标准,不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造成了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学生畏学、厌学、不学。

三、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研究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企业急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就高校而言,培养的人才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大型企业的研究更能了解行业发展的方向,中小企业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由于企业的类型、层次、规模、理念等方面的不同,对人才岗位需求也有所差别。因此,高校很难找到与企业合作的模式,容易顾此失彼。找出校企结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形成更具有普适性、灵活性、针对性的合作模式,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需求。

1.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方向定位研究

通过市场调研,掌握行业发展趋势,解读国家政策导向。通过高校教学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从教育机制、培养大纲、评价方式直到实践手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企业的需求,为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探寻并确立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提供条件,从而达成企业需求和劳动者个体发展之间的和谐。让企业了解高校人才培养的规律,高校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加强沟通,探寻共同的诉求点,让合作不要成为彼此的负担。

2.制定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考评体系

企业参与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企业的理念、项目融入课题教学。参与到人才前期培养,明确不同阶段校企合作目标,分年级、分专业、分层次联合培养。加强高校与企业互动,建立具有可行性、延续性合作机制,形成更为适宜的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宜的艺术设计类人才能力考评体系,明确行业标准和用人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企业和高校组成考评组,检验学生的理论掌握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3.课程与项目对接

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重要环节,实战项目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只有高校课堂教学和社会项目进行对接,校企合作才能走向深度。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关注校内课题,建立项目串联课程包---课程系统。建立班级企业化制度,企业派代表到高校传达项目任务,或师生代表到企业拿到项目任务书后传达到所有学生。通过项目对接,教师可以选择符合教学需要实践项目支持课堂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制定奖励办法,提高学生积极性。企业不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场地供学生实践,同时获得了大量的设计备选方案。企业文化融入学生中,培养了一批优质的准员工,节省了企业再培养的成本。由于,高校的项目开展不影响企业项目的进行,因此企业不会担心项目交给学生完成的风险。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减少彼此负担。

4.建立符合校企结合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校企合作的关键环节,企业工作人员无法常驻高校,教师需要扮演多个角色——教师、设计总监、项目负责人、联络官、协调员。只有企业实践项目融入课堂,才能让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然而高校教师实践能力部分也比较薄弱。教师教学中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教师却并不清楚“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更不要提实践能力,只能说不能练。 “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严重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学方法和形式,与科研相结合,让教师科研更接地气。校企合作非但没成为教师负担,反而成为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载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改革的基础。以改促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相应的师资培养计划,优化教师知识结构,促进师资队伍转型升级。

5.建立符合校企合作的机制

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高校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寻求合作企业。根据不同企业制定相应的合作模式和管理制度,负责校企合作沟通,协助企业和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的制定,以及实践项目的开发。同时,企业也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建立企业的信息库,定期和企业进行交流,减少企业的负担,增强合作的诚意。通过签订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责任和权利,提供法律保障,提高双方的认识和重视。通过各项制度的制定,保证校企合作顺利开展。学生在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得到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合作培养效果和学生的安全。

6.建设符合校企结合的校内实习基地

通过企业参与建设、共同建设,提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更具有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校企共同制定管理办法、实践流程、教学模式,实现实践教学校内校外无缝连接。建设符合校企合作的实训室、工作室,支撑实践项目的开展。实训室除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外,对企业项目进行论证和支持。工作室则模拟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模式,承接企业分包的任务。高校可以选择适合常规教学项目在课堂开展,也可以选择适合在工作室开展的实践项目。课堂中未能完成项目,教师选择设计较好的同学或小组,可以继续在工作室继续完成。大大提高了项目对接能力,让项目合作更具有延续性、机动性。

四、结论

“校企结合人才培育”将企业的需求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教育提供的人力资源之间的和谐。结合市场和校企实际,针对设计教育特点,设计类专业校企合作,应采取“多维度”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企业深入课堂,了解高校教学规律;高校参与生产,掌握行业发展趋势;优势互补,人力资源升级,建立优质师资队伍;课堂融入实战环境,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通过优化机制、课程与项目对接、形成校企教学团队、真实企业环境、建立考评体系等方面系统深入的合作,形成体系,整体推进,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才能具有持久性和普适性,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企业需要的实践应用型人才。

[1]徐平利.“项目教学法”在《建筑装饰施工技术》课程中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

[2]姜大源.《论德国职业教育专业的职业型模式》[J].职教论坛,2003(10).

[3]曹晔.《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路径依据》[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4).

猜你喜欢

校企企业教师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企业
企业
企业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最美教师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大山里的教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