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像和景观的关系

2017-01-28姚志辉西安美术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公共性景观图像

姚志辉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论图像和景观的关系

姚志辉 (西安美术学院 710000)

进入新的传播时代后,机械复制的图像传播术已经换代,图绘印刷术已让位于数字图像的传播,传播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质问了图像的意义,传播方式的数据化,让图像的浪潮汹涌而来。但图像本身有可能越来越疏离现场,如果这种不对应现场的关系发生,将使图像变成景观。

本文从关系美学和图像学出发,以艺术实践的方式,来尝试阐述图像变成景观的现象,探讨艺术回到现场的路径。

在此环绕的点,就是在这个消费时代下,图像是否会成为景观的掮客,或者是说怎样看待图像构建预设情景,设置消费之局。关系美学告知我们要重新审视景观的设计,要重新回到现场,要重新回到直接体验。这是一次回到原点的征程。

传播化的图像和脱离现场的景观确实只有一步之遥,在这种以消费和推广目的的图穷匕见之下,图像和景观有可能是同质的,是以感官存在之皮,施精神裹挟之实,这是一种泛滥传播之弊,也是一种景观剥离现场后的分裂。

图像中包含的消费在这个快速传播时代无法避免,它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难以逃遁,这简直就是一种“对宗教的幻觉的具体重建”,我们将继续踏入这种景观控制的深渊。

图像是一个复杂的现象,从视觉艺术的本位出发,或者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出发都有很多的解释。图像是一种通过视觉形象制造而凝固下来的观看物。图像是一种视觉语言符号,但它不一定对应现场的语意。图像呈现的样态有关视觉的多种多样。

图像做为视觉的信息载体,那表明它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实践对应关系。图像本身并无意义,意义是图像背后的信息。信息是具有公共性的,公共性也就意味着图像被权力的代理关系。这种代理关系简直就是一种强力的使命。对于图像,我们更多地是触感它的视觉性,而它背后的复杂代理关系的体现有刚性的也有柔性的,其呈现的描述是极其复杂的,因其复杂而具有多义和歧义。

图像要实施它的作用,必须通过传达或者传播来实施它的作用,图像生产伴随目的而来,图像源于现场,也可以说直接包含了现场的信息,图像技术包含了图像制造术和图像传播术两个部分,图像制造术是有关于信息清晰度的指标,它是信息传递的前提备件,图像传播术是有关信息传递效率的另一指标,它是交流的保障办法。谈图像的制造与传播 ,绕不开印刷这个广泛的传统领域,虽然图像不只产生于印刷。但在印刷的范围来观察图像制造与传播,通过一个完整的过去式时可以清晰看到这种图像制造和传播的本原和脉络。在当代传播特性发生了巨大改变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对应关系,要么信息传播更快,要么信息的传递更清晰,甚至清晰和速度两个要素同时兼备,这是图像发展到影像阶段才完成的共融,因为在摄影术发明之前,图像清晰和传播速度是矛盾的,但进入到摄影时代进而到数字影像时代,这组矛盾的共融,引发了图像的数量上的海量爆炸,图像这种核爆似的激增,也引爆了图像脱离现场滑向景观的深渊。

图像正像一张巨大的超幅锦毯,在镶嵌编织这个时代景象,并且看似进一步的立体化和动态化,看起来也越来越逼真,但更像在构建一个虚拟空间,实质在快速地剥离现场。

图像的影像化,是信息的密集传递,是进一步改变时间的向度,制造了某种虚拟的可逆的错觉,进一步编织了个体代入编织事件的幻觉。

图像的革命表面来自技术,实质是改变了一种陈述问题的关系。这种话语方式的改变不只是一种词汇符号的拓展延伸,更是一种人与外界环境,人与社会事件现场关系的改变。图像在重现现场的进程里,要反思警惕这种滑向景观的引力。

传播是信息的传递方式和信息系统的运行。传播依赖于复制。传播也是一种信号的放大。传播的传递方式和信号放大依附于当时的技术水平。传播关联的是公共性,是公共性连接,公共性有着和暴力的天然连接,比如公共艺术关连的纪念碑性质的艺术,是一种暴力意外事件的降临。

图像成为了一门视觉叙述的语言,传播可以看做它的发声方式,印刷图像是图像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通过对它的分析,可以看到传播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景观不是看见的风景,而是一种人造物的表演,景观不是干预,却是一种隐性的控制,景观造成诱导的迷惑,而让人偏离本真的批判和创造。景观不是图像的聚集,而是一种再造的社会关系,景观是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话语权力的导向模式。景观呈现了一个需要做到的事情,而非真正可能做到的事情。

现场是一种和现实的直接对应关系,是一种生活的原发,也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本身,是一种保留下的真相,也是一种发生在此的存在,现场对应的是真实性。

图像在这场现场和景观的批判中,会有取向分裂的抉择。第一种是图像的起点是要忠于现场,当然这种忠于现场可能是清晰地反映现场,也可能是隐晦的,虽然有时会出现信息的链接的顿滞现象,有时也有误读,但本意是忠实现场的。另一种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推动之下,或者在权力的代理之下,图像被矫饰打扮,成为塞壬的迷歌。

景观造就了一个幻像天堂,“景观统治的实现不再主要以生产劳动时间为限,相反,它最擅长的,恰恰是对劳动时间之外的闲暇时间的支配和控制。在景观的奴役之下,连原本应该能充分发挥创造性能力的闲暇时间也充斥着一种表面主动而内里消极的被动性。”1回到现场是本真的批判和创造力的回归,回到现场是认识的批判方式,怎样认识回到现场的路径呢,回到现场不一定是回到故居,也不一定是出现在此。回到现场是一场共进关系的对应,回到现场是一次重返真实的追寻进程,这是打破矫饰镜像重回真实之境的行动。回到现场是一种多重关系,相当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包括怎么产生关系,产生了何种关系。回到现场是沟通生活的桥梁,是存在意义的显现,是面向事物本身直接的呈现。回到现场是对应问题,让我们回到无遮蔽的澄明之境。“关系艺术并不是以前艺术的一种‘复活’,或任何风格的回返,它是以对当下的观察,以及艺术活动宿命的思考。”2

本文理清图像、传播、景观、现场概念,得出如下结论,图像和景观的一步之遥就是是否在现场。只要图像以及创作关联了真实现场,就不会落入景观化的消费之局和权力的构陷。而创作中的媒介,并不是是否在现场的关键指标。传播化的图像和景观之前的现场,是需要持续保持清醒认识和批判的,这样才可能做到与真实同行。

注释:

1.居伊德波.《景观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31.

2.伯瑞奥德.《关系美学》.金城出版社,2013:52.

猜你喜欢

公共性景观图像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景观别墅
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CT图像生成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公共性中的角色探究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