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绣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7-01-28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43007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手工艺文创文化产业

黄 亮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430070)

“汉绣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

黄 亮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430070)

“汉绣工艺”在当代文创产品开发中的应用与研究实质上是在“当代语境”下对一个“地域性传统手工艺”前景与走向的思考,同时也是将其置于“文创产品开发”之路上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研究从实践应用出发,拟通过实践探索建立一个有效的应用操作“模式”。本研究将从调研分析、模式研究、平台建设三大部分逐层展开。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以“文创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当下语境和文化消费市场环境”为前提、以“汉绣工艺”为基础的“产品开发模式”,同时,在实践中为其重组三大保障性平台:汉绣工艺研究平台、产品创意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以对接“汉绣文化产业”。

“汉绣工艺”;当代;文创产品开发

本文由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6G260

一、课题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1.课题研究现状

(1)“汉绣相关研究”

汉绣,作为一门地域性传统手工艺在历史长河中,鼎盛与辉煌时,一度与苏绣、湘绣齐名,蜚声海内外。然而,当代汉绣工艺在遭遇工业化大生产的冲击下,曾一度濒临消亡,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政府的大力扶植呼吁之外,如何将“汉绣”这门传统手工艺积极融入到当下语境中成为手艺传承人、学者、文化遗产捍卫者们正在思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于汉绣的相关研究,国外文献资料罕见有专著研究,偶有楚文化相关论文和刺绣类专著会提及汉绣,但都没有做大规模展开论述。并且受限于汉绣的地域性特征,国内的汉绣专门研究学者以湖北居多。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冯泽民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汉绣研究领域用功颇深,论著《荆楚汉绣》、主编《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等。相比之下,关于汉绣的相关论文却十分丰富、鱼龙混杂,从历史角度、艺术特征、产业开发、文化旅游、区域性经济等各方面都有文章讨论,汉绣似乎只是学界热门“讨论”的话题之一。

(2)“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研究”

手工艺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学界都属于热门课题,以日本、欧洲为盛,特别是日本学者的研究最为精道。日本学者柳宗悦先生的《工艺文化》、《民艺四十年》等论著畅销海内外,其不遗余力地宣传工艺之美,认为工艺必须与“用”相结合,与“民众”相结合,自然的加护、民众的无心之美是美的源泉所在。这一观点发人深省,改变了当时日本人对于工艺的看法,也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生活。

(3)“文化产业及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文化创意在世界范围内均可以说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我国从学科概念的提出至今更是仅仅十余载时间。今时今日,产业实践如火如荼,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也是炙手可热。

相关研究书籍大体有诸如《世界文化产业研究》《法国文化产业》《日本文化产业》《粤港澳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介绍各国、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诸如《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发展研究——基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视角》探索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的研究;诸如《创意产品开发模式——以文化创意助推中国创造》的实践研究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该课题为一个交叉性选题,实践应用型选题,所以将“汉绣工艺”置于“文创产品开发”中的专门课题研究尚属空缺。然而就汉绣发展现状而言,一批以汉绣工艺大师杨小婷为代表的实践先行者和文化遗产保护者已经做出了积极行动,如何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将探索提炼成汉绣产业良性发展模式,又成为了本课题亟待完成的使命。

2.选题的意义

2015年三月武汉汉绣基地杨小婷汉绣研究室杨小婷女士来我院艺术设计系调研并洽谈校企合作事宜。洽谈内容除了涉及面向高校的汉绣展览宣传、汉绣工艺推广、汉绣“绣娘”培养、校企培训合作等内容,更为激动人心的是大家对于“汉绣”发展之路的讨论与思考。而由于校企合作引发的这场讨论成为了本课题申报的直接动机。同时,触动我们申报本选题的意义概况有四:

(1)地域性文化传承

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本课题以“汉绣实践”为基础,以发扬“汉绣文化”为目的,其对地域性文化传承而言具有积极意义。

(2)区域性产业经济

从“产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汉绣”产业的大力发展和产业链的建立,并对湖北区域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3)开创性发展模式

从“汉绣发展模式”角度来看,本课题提出了一条嫁接“文创产品开发”的全新之路。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将要建设的“汉绣开创性发展模式”对其它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将具有指导示范意义。

(4)互动性校企合作

从“校企合作”角度来看,一方面,“汉绣工艺”走进高校,高校师生进入汉绣基地接受“工艺熏陶和培训”,使得汉绣工艺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汉绣工艺”与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深度的产品开发合作,发挥学校专业优势,为汉绣企业组建全新汉绣产品开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效益共赢的良性互动性合作平台。

二、内容

信息、传媒和文化,因其拥有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沟通和人文三大要素,成为21世纪战略家、思想家和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大量积累,精神文明的不匹配迫使商业的发展不得不重新思考“文化”需求这一重大课题。文化产业无疑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认识、定位不尽相同,在政府引导、支撑政策、产业特色和发展走向上各具特色。作为一支地域性文化产业——汉绣产业而言,又将何去何从?

于是,我们不妨理顺一下汉绣的发展之路,当传统“汉绣工艺”遭遇当代“工业化大生产”时汉绣“危机”;当传统“汉绣工艺”遇见“文化产业”大潮流时,是否蕴藏“机遇”;当传统“汉绣工艺”嫁接“文创产品开发”之路时,是否可以成就一条坚实的“探索”之路?

本课题尝试将“汉绣工艺”嫁接到“文创产品开发”上,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结合、文化理论与创意实践的结合,商业运作与校企合作的结合将项目做到实处。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将从实践应用出发,在实践探索以建立一个有效的应用操作“模式”。本研究将从调研分析、模式研究、平台建设三大部分逐层展开。其目的是建立一个以“文创产品开发”为核心、以“当下语境和文化消费市场环境”为前提、以“汉绣工艺”为基础的“产品开发模式”,同时,在实践中为其重组三大保障性平台:汉绣工艺研究平台、产品创意开发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以对接“汉绣文化产业”。

(2)本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项目实践为基础,属于实践应用型研究。项目前期的汉绣工艺调研、产品调研、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项目实践中期的三大平台建设及相关阶段性成果经验总结、项目后期产品开发模式的不断调整和成熟的理论性描述等,我们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开展实践和研究。

①比较分析方法:横向比较:对同时期不同刺绣工艺的横向比较,注重典型个案比较和典型工艺针法比较,获得对所比较的对象异同的认识。纵向比较:对汉绣工艺自身传承发展脉络的梳理比较,了解其如何发展变化的。通过比较分析,探析总结出当代汉绣产品工艺的特点及其在产品开发运用中的一般规律。

②经验总结法:作为汉绣工艺而言,传统工艺的复活以及当代图形、图案的绣品创作为我们进行当代文创产品开发累计了有效经验,我们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必要的工艺经验。

③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本课题在微观分析时将获得大量的数据(比如刺绣产品品种分类状况、刺绣工艺应用状况、文创产品市场状况等),力图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做到言之有据(图例理据分析),持论公允。

④特殊到一般分析方法:即对汉绣典型的工艺产品开发个案的设计分析,以此通过对艺术个案体系本身某些规律和特征的分析与评估,发现那些必然的、经常出现的缺陷及其在当代文创产品开发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来控制、消除,减少其缺陷带来的不良后果。

⑤文献检索:一方面,拟从图书馆与互联网查找、搜集、整理、分类海内外汉绣艺术、工艺和文创产品开发相关资料和作品;另一方面,通过走访、调查、访谈结合汉绣基地杨小婷研究室提供的文献进行汇总:其内容大体涉及:创作经历、创作过程创作材质材料的运用,以当代其他成熟的文创产品为重点;研究这个群体的作品、文集、评论、报道、展览等;以及有关海外汉绣研究、刺绣研究、手工艺研究、文创产品开发研究的专著、教材、论文集及其相关资料。将所取得的相关文献综合整理,建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建立研究的理论架构。

2.主要观点

(1)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当代”语境和时代背景

传统社会,手工艺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对于手艺人而言,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的事业、家庭的幸福,以及子承父业的家族责任和荣耀。所以绝大多数的手工艺最终会因为受传者的全心全意投入与付出而得以沿袭与保存,并有所发展。但是在当代社会,机器产品在消费社会占据主流地位,手工技艺产出量低、技术复杂性强,往往使得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除了在偏远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希望以手工艺为终生职业的人少之又少,全国的手工技艺普遍存在着学徒难招、技术无人可传的艰难境地。如此而言,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扬不得不考虑“当下”语境和时代背景,换言之,不得不考虑该“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环境。

(2)汉绣工艺产品需要重新审视和“把脉”文化消费利基市场

就汉绣工艺产品而言,传承工艺的同时,是否需要调整思路,重新审视和分析消费市场和消费人群的习惯和审美趣味?在文化产业兴起的浪潮中,“把脉”文化消费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利基点十分重要。汉绣工艺文创产品可能是文化消费利基市场的主要消费品。(利基市场指市场中通常为大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利基市场战略指企业通过专业化经营来占领这些市场,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收益所采取的策略。实施利基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进行市场利基的公司事实上已经充分了解了目标顾客群,因而能够比其他公司更好、更完善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市场利基者可以依据其所提供的附加价值收取更多的利润额。)

(3)对接文化产业的“文创产品开发”可能是“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有效之路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是政府和社会大力呼吁的口号。但是对于“传统手工艺”复兴而言,真正不仅仅是进行传承和保护就能奏效的。要让“传统手工艺”真正生存下来的前提,还是“传统手工艺”本身能够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中来。积极创造文化消费市场所热衷的文化产品才是发展硬道理。对接文化产业的“文创产品开发”可能是“传统手工艺”复兴的有效之路。

(4)传统手工艺走入高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将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赢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当今高校应用型转型的行动指南,高校拥有大量的人才资源,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企业的对接。我院艺术系也提出了与“汉绣”企业合作的种种设想,从“展览推广”到“工艺培训”,从“产品生产”到“产品开发”等等,企业走入高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将实现资源共享、价值共赢。

(5)对于汉绣的创新理论探讨必须建立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之上

“实践先行”是本课题的一大特征,也是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基石。通过实践的有序推进,课题的研究也将逐渐深入。这也是应用型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坚持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对于汉绣的创新理论探讨必须建立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之上的研究思路坚定不移。

三、预期价值:本课题理论创新程度或实际应用价值

从研究视角上看,为汉绣工艺复兴之路提出一条全新的探索方向,并设计一套可行性方案。本课题将传统“汉绣工艺”置于当代“文创产品”开发中进行思考,将“汉绣工艺”创意性应用到“文创产品”中,既能实现文创产品的文化性赋予,又能达到复兴汉绣工艺的目的。

从模式探索的角度来看,本课题研究将探索一条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一条基于“汉绣工艺”的文创产品开发模式,传统的“汉绣工艺”将与创意、设计相结合,打破汉绣传统产品的僵局。重塑汉绣工艺市场形象。

从文化消费市场角度上看,课题将重新分析“把脉”文化消费市场,为汉绣产品准确定位消费市场,并寻找属于自己的市场利基点,加速汉绣产业的改革步伐,为汉绣品牌拓展市场竞争力。

从校企合作角度来看,传统手工艺进入高校,开创一条校企深入合作的产教融合之路,通过我院艺术设计系与汉绣基地杨小婷汉绣研究室的先期合作表明双方合作意愿强烈,合作基础比较成熟,合作意向、结合点也很丰富。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校企合作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将产生无穷价值,使得共赢的校企合作双方提升社会知名度。

从实践革新角度来看,践行传统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的革新之路不仅仅是一种实践应用价值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责任的担当。课题将借鉴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文创产品开发的经验,结合“汉绣工艺”特色,开发出既具有文化品位,又富有现代气质的创造性工艺产品。为中国文创产品开发践行一条革新创造之路。

[1]陈元生,李岩编.《汉绣传奇》.武汉出版社,2014.

[2]冯泽民主编.《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集》.武汉出版社,2011.

[3]彭浩.《楚人的纺织与服饰》.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叶继红.《传统技艺与文化再生:对苏州镇湖绣女及刺绣活动的社会学考察》.群言出版社,2004.

黄亮(1982-)男,湖北汉川人,硕士,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广告学,广告设计。

猜你喜欢

手工艺文创文化产业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陶溪川文创街区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推进鞍山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之我见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