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件没有使用过的刻铜墨盒

2017-01-28崔燕燕沧州市群众艺术馆061000

大众文艺 2017年6期
关键词:墨盒瀑布

崔燕燕 (沧州市群众艺术馆 061000)

两件没有使用过的刻铜墨盒

崔燕燕 (沧州市群众艺术馆 061000)

在中国古代,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是古代文人必备的书写工具。但是到了清代的中晚期,“文房四宝”中的“砚”逐渐被墨盒所代替。清末震钧在1895年成书的《天咫偶闻》一书中说:“墨盒盛行,端砚日贱,宋代旧坑,不逾十金,贾人也绝不识,士大夫案头,墨盒之外,砚台寥寥。”清末谢崧梁在1890年成书的《今文房四谱》一书中说“墨盒者,因砚而变通者也。因块墨而用砚,因砚而用盒,因盒而用汁,古今递变亦其势然。”由以上二本古籍的记载,可见当时墨盒取代砚台的史实。

制作墨盒的材质很多,目前见到的有:和田玉墨盒、寿山石墨盒、端石墨盒、煤精石墨盒、洮河石墨盒、紫石墨盒、瓷墨盒、银墨盒、铜墨盒等。其中铜墨盒最多,铜墨盒又分白铜墨盒、黄铜墨盒、乌铜墨盒等。无论什么铜质的墨盒,盒盖内部镶有砚板并用紫铜卡子卡住,砚板营造砚的环境,益于墨汁的保存;底部和四壁都镶有紫铜(红铜),这是因为紫铜宜墨,能使墨汁长期保存而不变质的缘故。还有一种铜墨盒是由白铜、黄铜、紫铜共同制作而成,比较少见,因此也较为珍贵。仿品墨盒不具备以上全部特点。

墨盒的形制也很多,但最多见的是正方形,此外还有长方形、菱形、桃形、梅花形,鼓形、圆形、椭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叶形、琴形等形制。最为少见的是多层的墨盒,价值较高。

墨盒盖上常有诗文或图画做为装饰,也有集绘画、诗句、印章于一盖之上的。这些诗文或绘画分雕刻版和腐蚀版两种类型。雕刻版以刀代笔,具有金石之气且独一无二;腐蚀版的可以复制而批量生产,不如雕刻版的珍贵。

刻铜艺术始于清代同治初元(1861年)的陈寅生。清代齐如山在《北京三百六十行》一书中说;“刻墨盒始于陈寅生。”清代文物学家邓之诚在《骨董琐记》一书中也说:“京师厂肆专业墨盒者,推万礼斋(店主为陈寅生)为最先;刻字则始祥于陈寅生秀才,……时同治初元(1861年)也。”清代徐珂在1916年成书的《清类稗钞》一书中说“陈寅生(1830年-1908年),名麟柄,工篆刻,以手镌墨盒而著名于同光年间。”实际上,陈寅生还通医道。工书画,能在同墨盒盖上刻芝麻粒大小的楷书,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刻铜艺术家。

虽然有人考证墨盒起源于春秋时鲁国人鲁班发明的墨斗;有人认为最早的铜墨盒出自明代吴祯墓室的石壁龛中;邓之诚在《骨董琐记全编》一书中则认为铜墨盒“大约始于清嘉、道之际”,但是刻铜墨盒始于万礼斋古玩店主陈寅生是不争的事实。

最早的腐蚀版铜墨盒生产于三十年代(1930年)。是从印刷腐蚀铜板借鉴来的,这项技术是赵鸿雪研制成功的。

铜墨盒和砚台一样,由于硬笔的普及而逐渐退出文具市场而成为人们的收藏品。但是在古玩市场上见到的大多数是使用过的铜墨盒,还有一些是仿制的铜墨盒。但是我们家有两个没有使用过的清代的铜墨盒,十分珍贵。

其一,黄铜墨盒,正方形,边长6.5厘米,厚2.5厘米。盒面上面刻有唐代王维《田园》诗一首:“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彩烟,花落家僮未扫,鸟啼山客犹眠。”字迹凹陷处布满翠绿色的铜锈,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十分漂亮。盒底中间有“松竹”二字。打开墨盒,盒盖内部用紫铜卡子卡住砚板,盒底和四壁都是紫铜,盒内有未使用过的丝绵。因为没有使用过,焊接的痕迹历历在目。仔细观看,做工十分精细,天衣无缝,叹为观止。此盒为原为我爸爸的外祖父梁濬源的藏品。梁濬源(1904.11.22-1963),字千里,1923年梁濬源去天津谋生,在天津松竹斋工作过,喜爱收藏。

根据铜墨盒底部中间的“松竹”二字,可以断定此盒为北京松竹斋的产品,而不是天津松竹斋的产品。一是因为在我的藏品中,凡是天津松竹斋销售的产品,都有“天津松竹斋”的印记;二是根据我掌握的“天津松竹斋”销售记录中,没有铜墨盒这一项。

北京松竹斋始建于清代康熙11年(公元1672年),清代光绪20年(公元1894年)更名为“荣宝斋南纸店”。由此可知此墨盒是1894年以前的产品,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以上的历史。

为北京松竹斋刻制铜墨盒的只有陈寅生一人。中国徐州网刊文说:“松竹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此店设在北京和平门外琉璃厂西街,同治、光绪年间,万礼斋古玩店主、著名刻铜家陈寅生,曾为此店供应墨盒。”。在小说《往事百年》第一章和同名电视剧第一集里,就出现了保定人到松竹斋购买陈寅生刻铜墨盒的故事。虽然说是小说和电视剧,但也是根据历史事实编写的。由此可断定刻有王维《田园》诗的这个铜墨盒是陈寅生的作品。

《清类稗钞》中说:“墨盒自昔推京都松竹斋所制为极品。同、光年间,有名寅生者,不详其姓,以善镌墨盒名于世。寅生殁,坊镌墨盒多冒其名。”由此可见陈寅生刻铜墨盒的珍贵程度。由于《田园》诗墨盒未使用过,因此可作陈寅生刻铜墨盒的标准器之一。

其二,黄铜方墨盒,边长7厘米,厚2.7厘米。盖上及底部均无款识。盒盖上面刻有山水画一幅,根据画意,我给它取名《观瀑布图》。画面的左面山体前倾,山上面长满植物,瀑布从山间流向河中,河水在瀑布周围溅起片片水花;画面右下角有二人乘船前来观看瀑布;河中有一小岛,右上方有起伏的山峦远景。整个画面构图巧妙,刻工精细,所刻线条有粗有细,有深有浅,像一幅精致的工笔山水画。尤其是瀑布,有比发丝还细的线条组成,放大镜下细而均匀的线条历历在目,刻工叹服,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虽然画面没有留下款识,根据雕刻水平推断,应该也是出自陈寅生之手。此刻铜墨盒仍原为梁濬源的藏品。

打开盒盖,盖的内部仍是砚板用紫铜卡子卡住,底部和四壁都镶有紫铜。

“观瀑布”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南宋画家夏圭就画有《观瀑图》,明代画家张路也画有《高士观瀑图》。《观瀑布图》刻铜墨盒所描写的情景与构图,与明代担当和尚所画的《天水来之》也基本相同。二者所不同的是,《观瀑布图》以刀代笔,雕刻出具有金石气息的工笔山水画;而《天水来之》则是用湿笔淡墨所作的写意画。《观瀑布图》中的人物是在观赏大自然的瀑布美景;而《天水来之》中的人物抱膝而坐,顺水漂荡,好像周围的美景与他无关,表现出作者“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此画刊登在1999年7月15日《中国书画报》第二版上方。

总之,两个没有使用过的清代的刻铜墨盒,既稀少又珍贵,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在欣赏陈寅生刻铜艺术的同时,更要学习陈寅生的创新精神,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为后人留下可欣赏可借鉴的东西,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中国伟大的复兴梦。

作者简历:

崔燕燕 女 汉族 祖籍河北省吴桥县,198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泊头市,2004年6月本科毕业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现为河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沧州市音乐家协会理事,沧州市群众艺术馆活动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墨盒瀑布
瀑布之下
陈道明
陈杰
李开岭
达云飞
马金海
瀑布是怎样形成的
瀑布上吊着“魔鬼喉”?
王春书
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