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犯罪心理痕迹

2017-01-27李青悦

法制博览 2017年31期
关键词:测者犯罪心理犯罪人

李青悦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171

浅谈犯罪心理痕迹

李青悦

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天津 300171

犯罪心理痕迹的解读与对犯罪嫌疑人的个性分析密切相关,能够对刑事侦查工作带来发展。本文提出了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和理论依据,并探讨了犯罪心理痕迹与测谎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出了反侦查心理痕迹,对其概念与作用进行了简要介绍。

犯罪心理痕迹;侦查;反侦查;测谎;心理画像

科技的进步在提供了更多侦查手段的同时,也为犯罪的反侦查提供了便利。随着犯罪人反侦查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手段的快速更新,在犯罪现场遗留的传统物证痕迹越来越少,这给很多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痕迹学的角度理解反侦查犯罪心理,不仅为刑事案件的侦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将抽象的犯罪心理客观化为一种痕迹可以使侦查人员迅速而准确地了解到犯罪人的反侦查心理过程,从而对症下药,更有效地做好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减少犯罪的发生。

与传统犯罪心理的概念不同,犯罪心理痕迹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记忆,它客观存在于犯罪人的心里,并形成一种心理痕迹,这心理痕迹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抽象无形的,它突破了对传统“痕迹”概念的理解,将“痕迹”的概念扩大到抽象的、无形的心理痕迹,为反侦查犯罪心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成功地解读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大大提高侦查人员对犯罪人的心理认知水平,从而更为有效地打击犯罪并预防犯罪。

然而,犯罪心理痕迹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被大众所了解,而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作为犯罪心理痕迹其中的一个小分类,研究的人更是屈指可数。针对这一现状,笔者选择以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为题,试图通过对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为犯罪心理痕迹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打开思路,并尝试将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结果应用于司法实践,以期为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侦查工作提供新的手段。

一、犯罪心理痕迹的概念

通常所说的痕迹是指有形的、直接的、具体的物质痕迹,而心理痕迹是一种无形的、间接的、抽象的精神痕迹。它是指“人们从事活动时,在客观环境中留下的,深刻反映活动主体的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目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印迹的总称。”①这个定义突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对痕迹概念的理解,将抽象的心理也纳入痕迹的范围,使得心理痕迹也可以被测量、被研究,也使得心理具有了一种可测性。

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活动中留下的心理痕迹,是指“犯罪人在犯罪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通过其异常行为及状态暴露出来的能反应犯罪人独特个性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的,并作用于周围环境所留下的犯罪心理印迹的总和”。②主要表现为犯罪人对实施的犯罪行为的记忆,对这种记忆的反映就是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学认为,犯罪行为对非犯罪人和犯罪人来说都是具有特殊认知意义的一种行为。③因此,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后,有关犯罪行为的记忆就必然在心里留下了痕迹,也就是犯罪心理痕迹。

二、犯罪心理痕迹的理论依据

犯罪心理痕迹研究的理论依据在于,当人看到或听到某个事物时,就会在大脑中留下关于这个事物的记忆。犯罪行为作为一种极特殊的的行为,尤其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一般人们会对犯罪行为的记忆比较清晰,即使过了一段时间后,通过给刑事案件相关人员看某个物品或听某个声音,依然能对当事人产生心理刺激,而这个刺激会使得人的大脑有所反应,脑电波也会随之变化,通过捕捉和分析这瞬间的脑电波变化则可以判断被测者与某个事物是否有关联,④进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道格拉斯·莫尔曾预言,在21世纪,刑事侦查方法将有两大突破:一是个性分析技术,二是催眠术的运用。⑤犯罪心理痕迹解读与个性分析联系密切,足可见其对刑侦工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三、犯罪心理痕迹测试与“测谎”

犯罪心理痕迹测试其实并不是在测试被测者说的是否是真话,也不是被测者是否因说谎而紧张,而只是检测被测者对某一客观事物是否留有记忆,而记忆是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不可掩藏的。刺激越大的事物留有的记忆就越深,记忆越深的事情当重现记忆时产生的反应就越强烈,反应越强烈的就越容易被外在仪器捕捉到而不易伪装。当侦查人员向被测者提问时,被测者会接受到一定的心理刺激,这个刺激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然后通过一定的仪器可以测量出这种生理变化,从而判断被测者对哪一个选项反应最为强烈。这种测试其实并不需要被测者真正告诉提问人他的回答是什么,当侦查人员读到某个选项时,被测者会对记忆最深、刺激最强的那个选项产生反应,这个反应是下意识的,甚至被测者都不用开口说话就能体现出来,因此其准确性较高,科学性较强。

此外,与测谎相比,被测者说谎时引起的紧张经过一定的心理训练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经过培训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顺利通过测谎的原因。而犯罪心理痕迹的检测由于检测对象是客观存在于潜意识中的一种记忆,这是人极难控制的,通常情况下即使经过训练也会不自然的会对记忆中的事物有所反应,而哪怕一点点的异常反应都可以被仪器检测到,这便是犯罪心理痕迹检测的另一优势所在。

四、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

反侦查与犯罪是相伴而生的一组概念,反侦查心理因犯罪心理的存在而衍生出来。除了少数犯罪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懊悔并选择自首,甘愿接受警方的侦查和法律的制裁以外,绝大部分犯罪人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采取隐藏和回避的态度,希望自己的罪行能不被发现,希望侦查人员怀疑不到自己的头上,也希望自己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在这种侥幸心理的作用下,犯罪人往往会采取一些行为来阻碍、破坏、干扰侦查活动的进行,这些旨在使侦查工作无法进行或者误入歧途的行为总称为反侦查行为,而与之相对应的企图阻碍、破坏、干扰侦查活动的心理则是反侦查心理。反侦查心理是对抗心理的一种体现。

反侦查心理的产生过程中留下的心理印迹即为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是众多犯罪心理痕迹中的一个类别。它是反侦查犯罪心理的客观化表现,也是随着反侦查犯罪心理的产生而产生的。作为一种心理痕迹,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可以利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解读,从而展现出犯罪人的反侦查犯罪心理全貌,重建犯罪的心理过程,⑥还可以为犯罪人进行反侦查心理画像,⑦进而重塑反侦查现场。

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是未来犯罪心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理论先天具有很大优势,在犯罪心理痕迹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准确解读犯罪人的反侦查犯罪心理痕迹,可以重建犯罪人的反侦查犯罪心理过程,为犯罪人的心理进行画像,从而对证明犯罪、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巨大帮助。

[注释]

①徐俊文,任立宏.犯罪心理痕迹论[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4.

②同上.

③陈云林,孙力斌等.犯罪心路探微——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8.

④徐俊文.犯罪现场之犯罪心理痕迹解读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3.

⑤徐俊文.犯罪现场之犯罪心理痕迹解读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4.

⑥陈云林,孙力斌等.犯罪心路探微——心理测试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9.

⑦[美]布伦特·E·特维.犯罪心理画像——行为证据分析入门[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84.

D917.2

A

2095-4379-(2017)31-0188-02

李青悦,女,天津人,本科,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干警,研究方向:检察实务。

猜你喜欢

测者犯罪心理犯罪人
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
视功能检查辅助视标与辅助镜片的联合应用(三)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宽恕与宽恕干预在高校学生恋爱受挫中的运用
裂隙灯检查的个性化应用(上)
减刑假释实行申请制之倡导
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人的刑罚制度分析
多媒体人才测评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