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构建探讨

2017-01-27李宛青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支持系统个体心理健康

李宛青

(郑州师范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4)

在心理咨询中,分析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时,总会分析其社会支持系统强大与否。心理学认为:如果一个人拥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就不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以及不易发生自残自杀等危机事件。社会支持系统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心理学专业词汇,即个人在其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持。人际关系是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支持系统中最容易被改善的一环;所以,对大学生而言,改善自己与周围人的人际关系,对于他们拥有健康心理具有重要作用。

一、问题的引出

郑州师范学院每年统计的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中,超过60%的问题是人际关系问题。咨询师经常听到这样的来访者主诉:高中时的我生活内容单调得只剩下学习,内心有要考取大学的信念支撑着,总是独来独往,抓紧一切时间读读背背,基本没有人际交往也没觉得缺少什么,反而觉得这样的生活才是正常的,如果经常和其他同学窃窃私语则是不务正业。但是现在进入了大学,没有了固定教室,没有了班主任的督促,没有了题山题海,一下子空闲下来,有大把的时间可供自己支配,看到其他同学三三两两同进同出,这时的我一下子变得不知所措了,强烈的孤独感从内心升起。由于长期独自一人,我已经不知道如何与人深层交往,刚入校时有同学想要和我一起做事,都被我以自己一人习惯了为由拒绝了。现在人家都有了自己的伙伴,只有我独来独往,一人吃饭、自修、购物,甚至在教室也是一个人坐着,身边一个朋友也没有,近20年的人生记忆库里,我搜索不到一个可以倾诉内心悲喜的朋友,有时我会静静一人坐一上午,没有思考也没有行动,只有深入骨髓的孤独。我也渴望那种嬉笑打闹的生活,更羡慕那种悲伤时有人听你倾诉、欢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的生活;但十几年的求学生涯把我的交友细胞磨没了,我已经不知如何与人深入交往了。

对类似以上的来访者,咨询师感到的是深切的同情和想去抱抱她的冲动。在每年新生入校后见到了太多这样的案例,引发了本研究者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难道我们培养的只是会读书、会考试的机器吗?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出问题的学生这么多?该怎样让他们有意识地构筑自己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撑系统,特别是良好人际关系,避免他们在漫长的人生中缺乏存在感、价值感呢?

二、良好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意义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心理关系。人既是一个独立个体也是群体中的一员,每个个体都在同他人的不断交往中获得友谊,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发现自我、反省自我,进而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认识和完善程度。个体也只有在与他人和谐的沟通交往中才能获得支持性信息,确立自我价值,维持健康心态。反之,则易导致自我价值感、自我存在感的丧失,引发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其对幸福的感受力。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也是个体确立自我安全感、保持心理健康发展的必需条件。人作为生物群落中的一个存在的个体,在遭遇自然环境威胁时,需要大家团结互助、共同抵御,以减轻或消除个体的恐惧感。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当置身于自我难以掌控的社会情境时,同样也需要他人的安慰、支持与帮助。

每个大学生都是社会的一员,要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要,只靠自身的努力是达不到的,只有在与他人的良好交往中,才能实现其自身需要,同时满足他人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每个人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支撑力量。马克思曾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离不开人际交往,长期缺乏稳定积极人际交往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缺陷。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尼认为神经症就是人际关系紊乱的表现。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行为,是个人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式。

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85%要靠人际关系和处世的技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若想在未来的漫长人生中获得成就感,拥有幸福感,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和人际协调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可以使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心,使个体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生存的价值。一个人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会成为他情感、事业等出现危机时的强有力支撑,使人不会轻易走入思维的死胡同,更不会轻易放弃生命。

三、大学前期到大学期是大学生人际交往需求的转变时期

高中以及高中以前的时期,学生生活尚没有独立,即便是寄宿生,也基本每周回家一次,有些内心的纠结可以直接和家长沟通交流。同时,高中阶段繁重的课业、频繁的考试和排名压力,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严格监管,家长们唯恐孩子有一点时间被学习以外的事情浪费掉的严加督促,让这些青春期的孩子们暂时压抑了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和渴望。进入大学后,师生关系变得相对松散,在学习和生活上,辅导员老师仅仅把握大方向,任课老师则只在上课时出现,老师和学生私聊的机会大大减少,具体工作和生活问题则多由学生个人或班干部解决。此时的家长也不再密切关注孩子的成绩和私生活,认为孩子已经成人,该自己飞翔了,对其生活方方面面的关注度越来越少,加上距研究生考试还比较遥远,这些初入高校的学子们一下子有了大把可以自己调配的时间,心理上也轻松了很多。很多学子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兴奋后,大多出现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心态,没有了方向,没有了目标,甚至没有了追求。大学里接触最多的是同学,原本以为大学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像影视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浪漫美好,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才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学生分别来自不同地域和不同层次的家庭,由于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想说爱你不容易。同学间的冲突和矛盾无处不在,心理脆弱的学生甚至产生了转宿舍、转专业、退学等想法,空虚、迷茫、孤独、寂寞、无所适从等感觉全都涌上心头。

四、大学生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

第一,主动交往,开启互动之门。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过程,对于强烈拥有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愿望的学生,只有率先露出微笑,主动与他人交往,才有可能开启互动模式,才有可能赢得来自他人的友谊。

第二,秉持平等原则,赢得真诚之心。平等,就是把别人放在和自己同等的位置与其交往,既不觉得自己低人一头而妄自菲薄,也不因自己的地位、学识、家庭背景而凌驾于他人之上,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从人的本性来说,每个人都期望得到平等对待,渴望被理解与尊重。来自四面八方的大学生们,尽管每个人的家庭地位、个人能力、经济状况、人生经历、生活习惯、智力水平都有所不同,但一定要秉持大家在人格和精神上是平等的观念,只有充分考虑并兼顾相互的利益和感受,平等地交流互动,才可能建立恒远真诚的人际关系。

第三,付出真诚,走进彼此心灵。真诚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金钥匙,时间是考验真诚之心的试金石。一个人虽然不善言谈、不会甜言蜜语,但日久见人心,你的以诚待人、襟怀坦荡的人格魅力,你的言必行、行必果的处事态度,一定会吸引他人走进你的心灵。

第四,巧用赞扬,赢得情感共鸣。真诚地、适时适度地表达对他人的赞扬,很容易激发他人的情感共鸣,是人际关系的良好营养液。如果为了获取他人好感而虚伪地赞扬他人,则往往会弄巧成拙。

第五,热心助人,拉近相互距离。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人遭遇危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你的援手,传递的不仅是温暖,更会拉近心的距离。同时,一个人在关心、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体验到自信和满足。

第六,换位思考,改善彼此关系。换位思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体验和思考问题时,轻视、怀疑、怨恨和指责就会被尊重、信任、宽容所取代,从而改善和拉近彼此的关系。

第七,距离适度,独立尊重。大学生都是成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人领地和内心的秘密花园,保持距离是指彼此间要保持应有的礼貌和尊重,不要随意侵入别人的私人空间,否则势必会引起误会和摩擦,从而损坏人际关系。

第八,牢记名字,温暖对方心灵。卡耐基认为:一个人的名字,是他的字典里最熟悉、最甜美、最妙不可言的声音。当我们随时呼出别人的名字时,对方感受到的一定是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和心灵的温暖;所以,牢记对方名字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技巧。

五、结语

大学生要想祛除内心孤独感,获得来自外界的精神和物质支撑,拥有愉悦幸福的心态,均需从构建社会支撑系统做起,而其中,最容易把握的就是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在人际交往中用尊重、热情、真诚、同理心去赢得属于自己的真心朋友。

[1]刘格格,张斌,邱致燕.家庭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2(6):160-162.

[2]李铁英,邢琦.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构建问题探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4,22(3):68-72.

[3]何霞红.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1):116-118.

[4]李亚云.大学生如何进行人际交往[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1):46-50.

[5]梁波.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50):66-67.

[6]张云.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J].安顺学院学报,2014,16(3):71-72.

猜你喜欢

支持系统个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基于IMPACT2002+的机械加工过程绿色综合评价应用支持系统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