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7-01-27何仙慧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实训岗位

何仙慧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63)

金融工程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门工程型交叉学科,它将工程思维引入金融科学研究,通过各种工程技术方法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设计和创新金融产品并解决各种金融问题。金融工程学标志着传统金融学走向了产品化和工程化。我国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相关高校要不断创新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培养适应时代和金融形势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一、创新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一)顺应金融业发展对金融工程人才的需求

其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借助国家大力推行的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合作,在机遇面前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也不断加剧,培养金融工程方面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是应对金融风险加剧的重要举措;其二,财富的金融化使得人们对财富的认识和投资理财理念呈现个性化特点,金融机构为了自身盈利和发展,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创新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这对金融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工程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金融市场瞬息万变,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期,培养高质量的金融工程应用型人才是金融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需要

繁荣的金融业对金融专业人才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高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批金融专业毕业生,但是很多金融机构仍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同时很多金融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究其原因就是很多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不能满足金融机构的需求。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有效就业的同时也可以使“好钢用在刀刃上”,有效应对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院校资源缺乏的问题。

二、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及其人才培养模式

2002年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设立金融工程专业,相应的一批高校获批设置金融工程本科专业。据《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统计,目前国内开设金融工程学专业的院校已达120余所。不同类型的高校把金融工程专业设置在不同院系,大多高校设置在金融学院或者管理学院,也有的设在数学学院、工程管理学院等。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没有统一标准,主要由学校视自身情况确定。目前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没有标准模式,照搬国外的诸如工程研发型模式、金融应用型模式等培养模式是行不通的,因为发达国家的金融工程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且发达国家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区别,我们需要不断创新适应我国金融发展形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特色不突出,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我国金融工程专业在高校开设时间较短,应用型高校在金融工程专业设置上照搬重点本科院校的情况比较常见,在借鉴其他学校经验的同时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很难脱颖而出。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率和社会认可度,相关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办出专业特色。

金融工程人才主要的就业去向是证券公司、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类机构,涉及的岗位主要有金融产品设计、开发岗位,与金融数据处理、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管理岗位,投融资业务岗位等。这些岗位要求金融工程人才能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应用到实践中,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很多金融工程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相关金融机构的需求。

(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实务操作能力比较缺乏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决定性因素。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应用型的教学团队。金融工程专业普遍开办时间较短,年轻教师居多,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实践经验和实务操作能力比较缺乏。聘请相关金融机构业务员或者管理人员到学校讲学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这些人一般自身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实践指导;有些民办院校资金有限,缺乏这种请“外援”的能力。培养应用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金融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因素。

(三)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

很多高校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课程设置单一,有些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先后顺序衔接不当,存在知识缺漏和重复的现象,同时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也比较普遍。很多高校实训课程形同虚设,要么实训软硬件缺乏,要么走马观花式地简单操作,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有些学校实践课程单一,比如只有证券模拟交易等部分实训条件,只能满足部分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这些都不利于拓展学生将来的就业渠道。

(四)学生学习过程与工作实际存在脱节现象

金融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但此专业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工作往往存在脱节现象,实训仿真能力差,不能有效达到与实务的对接。很多学校开拓了校外实训基地,但其提供的实习实训岗位一般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充分整合资源以保证实习实训效果。

四、创新金融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一)确立专业特色,满足市场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要在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以学生就业为目的的基础上,结合院校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财经院校以培养投资理财方向的金融工程师为特色,数理优势强的院校以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为特色,工程型院校以培养金融衍生品设计型人才为特色。

金融工程毕业生需要具备较为系统的金融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金融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备经济、数学、计算机、财务、法律等方面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对金融问题的分析、创新能力,具备处理银行、证券等方面基本业务的能力,具备金融工具的设计、分析能力,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只有与市场调研结合起来才能发现需求、满足需求。相关高校可以通过招聘会、金融网站、去用人单位调研等方式了解金融行业相关岗位的人才需求及其岗位核心能力,了解相关岗位对证书的需求情况,以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过程与职业就业的有效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创新兼职教师教学方式,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从相关金融机构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了解行业动态的工作人员做兼职教师或者作定期讲座,这是开拓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经验的有效途径。为了克服兼职教师时间及精力有限的问题,可以探索新的兼职教师教学方式,如:学校为兼职教师提供较为灵活的教学时间;学校安排校内教师与兼职教师进行有效配合,校内教师将学生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与兼职教师沟通,帮助兼职教师有针对性高效率地指导学生;兼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授课、指导。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不断创新兼职教师教学方式,以便在控制教学成本的同时,提高兼职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实践指导效果。

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高校应有计划地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进行调研和挂职锻炼,使教师在参与企业实务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增加金融工程相关岗位的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建立相关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实践项目申报,鼓励教师将实践经验应用于教学改革中。

(三)强化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实践性

应用型本科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

系的设置要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使课程设置体现系统性和灵活性的特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不能照搬照抄国内外相关院校的经验,需要在充分调研与该专业相关岗位核心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相关岗位的业务流程以及知识的由浅入深来安排课程体系,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和先后顺序衔接,使课程体系设置呈现一定的系统性。

金融工程专业相关就业岗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课程体系设置中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并增加实践课程的针对性。学校可以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相应开设不同的实践课程。如:开设金融建模、金融工具模拟设计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金融产品优化、开发能力,满足金融产品设计、开发相关岗位人才培养的需要;开设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据挖掘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风险管理能力,满足金融机构相关管理岗位人才培养的需求;开设证券模拟交易、保险实务、投资银行实务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投融资实践能力,满足投融资相关岗位的人才培养需求。

(四)构建课程实训与校内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构建课程实训与校内外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充分整合有限资源、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课程实训内容应注重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的结合。校内实训效果的提升不仅需要学校针对性地投入软硬件资源,也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如可以开展金融工程建模大赛、证券投资模拟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利用金融工程实训平台,在团队合作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校企合作是金融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实训的保证,据调研,苏南地区很多证券公司为了获得一定的人才供应,愿意与相关院校进行金融方面的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应按照“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发展”的原则,扩大实训基地的规模,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

[1]孙茂辉.国内金融工程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培养[J].当代经济,2012(5):96-98.

[2]韦金洪.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钦州学院为例[J].山东纺织经济,2016(5):63-64.

[3]谭春枝,龚雪.科学构建地方高校金融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66-68.

[4]张宏妹,金利娟.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0(3):102-104.

[5]吕晖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思考[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2):87-88.

[6]李莎.创新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适应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147-149.

[7]靳生.金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4(4):100-102.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实训岗位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