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2017-01-27张新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仡佬族巫师道教

张新

(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及其现代价值

张新

(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贵州仡佬族在历史上存在着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的观念意识,其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为内容的原始宗教,外来佛教和道教在贵州仡佬民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与仡佬族原始宗教、地方习俗和民间巫术相结合,相互适应和吸收,相互影响和渗透。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在贵州仡佬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仡佬族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虽然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人们生产力落后和对大自然无知的表现,但这种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去理解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价值。

仡佬族;宗教信仰;宗教活动;现代价值

贵州仡佬族的宗教文化是随着贵州仡佬族的形成过程和社会历史发展过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宗教信仰体系中,既有本民族原始宗教的遗存,又有与汉族和周围彝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交往中,受汉文化及其他宗教影响的痕迹。在贵州仡佬族地区,由于受文化传统、社会形态、地域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动方式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传统宗教文化渗透于仡佬族其他传统文化之中,是维系仡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是人们在生产、生活或娱乐中寄托希望、祈求幸福、保持心理平安而产生的一系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模式和仪式制度,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所有趋吉避凶的民俗事象都属于信仰范畴,图腾禁忌、自然崇拜、巫术卜筮、天宫地狱和阴阳风水,在人们的心灵中都充满敬仰,用虔诚、感恩的仪式来表达对神灵的祈求。贵州仡佬族认为,天地山川、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金石草木等万物皆有灵,神圣不可侵犯,对其都带有极强的崇拜心理,将之作为神加以崇拜,认为对之如有不恭之处,就会受到天地的惩处。因此,祖先崇拜、天地崇拜、日月星辰崇拜、风雨雷电崇拜、山川水火崇拜和动物植物崇拜都是贵州仡佬族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

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贵州仡佬族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广泛渗透于贵州仡佬族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仡佬族的先民自认为是竹王的后裔,竹王是他们的祖先神。关于竹王的传说,以及崇敬竹子的习俗,至今仍广泛留存在各地仡佬族民间。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梅家寨的仡佬族,在生下第一个男孩时,父母要将其胎盘和一些鸡蛋壳埋入竹林地下,以祈得到竹王护佑。春节,家家户户要到竹林去供献竹王钱。有不少地方以竹筒装米祭祖或求丰收。

2.日月星辰崇拜。贵州仡佬族对日月星辰充满崇拜。他们将太阳视为灵物,尊称为“太阳菩萨”,供奉于神庙。日常生活中对太阳有很多禁忌,如不能在太阳光下晒女人的内裤,不能将刚出生的婴儿的屎尿片放在太阳光下晒,小孩不能用手指太阳和月亮,认为是对太阳和月亮的不恭敬。除崇拜太阳和月亮外,仡佬族还崇拜星辰,认为紫微星是吉星,看到紫微星预示好运将会到来;扫帚星是凶星,撞到扫帚星不吉利,甚至会家破人亡;读书人供奉魁星,认为魁星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文曲星主宰功名禄位,也受文人士子的叩拜。

3.风雨雷电崇拜。贵州仡佬族有相关的雷公电母传说。雷公是司雷之神,属阳,故称雷公,又称雷师。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电母。此二神掌管着天庭的雷电,认为雷电代表天庭的神威,如果人间有人心存不良,雷神就会主持正义,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因此,雷神也就成为正义的代表,享有人间祭祀香火。若有人被雷电击中,就认为是他作恶多端,遭天报应。不少地方建有雷神庙,专门奉祀雷神菩萨。

4.大地山川崇拜。人们生活离不开大地,受原始观念的影响,贵州仡佬族认为大地上的泥土山石,与人类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人们相信生命来自于土地,土地能为人们带来安宁,因而为其修房建庙,设山川、土地之神位,给予祭祀。一些形状奇特的山石、钟乳石,也被视为灵物,仡佬族地区石牛菩萨、石猪菩萨、石观音等遍地皆是,人们虔诚地搭上红布,奉以香烛。还有一种是将石块赋予神力,形成各种形象的神,如石敢当、石吞口、石狮子等。

5.动植物崇拜。动植物信仰与崇拜以动植物或幻想中的动物为崇拜对象,贵州仡佬族认为他们可能给自己带来福音或威胁,故对他们心存敬畏,予以祭祀。如仡佬族有祭祀牛王菩萨的习俗,各地建有专门祭祀牛王爷的牛王庙,每年农历十月初一,靠天吃饭的仡佬族人供奉果品祭拜,祈望牛王护佑子孙,消弥瘟疫。有钱的人家还要用粮食饲料喂牛,要杀鸡备酒,燃香点烛烧钱纸,祭祀牛王,主人用糯米打糍粑挂在牛角上,把牛牵到水边,让牛从水中照见自己的样子而高兴,然后取下粑粑喂牛,叫给牛“做寿”,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身躯健壮,感谢耕牛一年劳作,以确保一方农耕而造福黎民。贵州仡佬族特别崇拜神树,每一个村子都有神树,不能砍伐。三月初三是仡佬年,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遵义县平正乡、平坝大狗场、普定猫场等地的仡佬族都要举办祭树仪式,到村寨附近的神树下进行祭拜,祈求神树庇荫族人。

二、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活动

贵州仡佬族敬重祖宗,是因为祖宗生前开荒辟草,创造了物质财富,养育了后代,今后还会关照他的亲人。而大自然给了人们丰富的资源,其自身也有灵魂,因此也要敬重它。除了祭拜祖先和自然以外,在天灾、病痛,或建房立屋、婚丧嫁娶时,仡佬族也会通过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来对抗疾病的困扰和灾祸的降临,祈求消灾除病,丰收平安。

1.祭祖。贵州仡佬族在春节、清明节、吃新节等传统节日,都要举行祭祖仪式,向先祖献财、献茶、献酒、献五谷、献鲜果、献衣帛和牛牲,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如每年农历的七八月,仡佬族青年男女去田间地里采摘谷穗、包谷、瓜果等来献祖的吃新祭祖活动。在吃新节前,男女盛装到村寨附近田埂上摘稻谷、毛稗,次日将谷、稗舂为米粒,集体宰牛一头。第三日清晨以新米粒蒸饭,连同煮熟的牛肉一并祭祖,愐怀先祖开荒辟草之功。

2.祭神。祭神是贵州仡佬族人祈祷五谷丰登、家业兴旺、子孙发达的一种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庄重肃穆,人人身着节日盛装,吹长号、唢呐、唱山歌,表演木偶戏、傩堂戏等,声势浩大,气氛热烈,仡佬族端公(巫师)身着法服站在堂中,敲响锣鼓、吹响牛角,按祭拜顺序逐一敬献猪、牛、羊、马四牲,祈求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3.冲傩。冲傩是傩戏的一种,也是贵州仡佬族保存较完整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宗教活动。冲傩进行的时间和具体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在仡佬族聚居的正安县安场镇,冲傩根据其目的分为“仙傩”、“陡傩”。冲“仙傩”是为了接寿延生,冲“陡傩”是为了除病免灾。时间通常为一天一夜,或两天一夜。在贵州省岑巩一带的仡佬族,冲傩通常要进行五至七天。

4.烧岩头。烧岩头是贵州仡佬族端公(巫师)赎魂的祭祀形式。如果家中有人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就认为是失了魂,要请巫师赎魂。病人家准备好雄鸡、刀头肉、大米、粑粑、豆腐等祭品,由巫师携带至沟溪岩洞旁边的阴森处,用岩头砌灶架锅,将鸡杀死,砍去头爪后去毛,然后连同其他祭品一起放入锅中煮,并酌酒烧香纸敬祭荒郊野鬼,巫师大声念咒语“令鬼放鬼”。祭祀完毕后,巫师在附近捉几只虫蚁包回病人家中,用布制一个“魂包”,佩戴在病人胸前,便认为魂归病人身,可解除病灾。

5.扛神。又叫“跳神”,贵州仡佬族人如遇到家中灾祸频仍,诸事不利,或家人久病不愈,特别是孩子常生病的情况,就要请端公(巫师)“扛神”。在扛神的过程中,端公(巫师)在堂中陈列各种法器,叫“扎坛”。一般法事有四堂:一是开坛,擂鼓三通,让求神者到坛前禀告;二是放兵,放出“四大元帅”所领兵马,捉拿作祟妖怪或为病人追寻魂魄;三是观灯,焚香熏灯布,念咒语,脚踩门槛,从灯幕上观察邪魔鬼怪或魂魄形迹;四是送筛盘,把抓来的祟物投入盘中,并陈香蜡纸草、五谷盐茶、符咒等,各浇上鸡血,然后送至大门外十字路口,放入茅棚中,点火焚烧,灾祸由此攘解。

6.打保符。贵州仡佬族人若家中有生病久治不愈的人,要找巫师卜算,如果算出来是被鬼魂缠身,便要请端公(巫师)收鬼,称为“打保符”。仪式开始时,端公(巫师)手持一个被称为“禁路”的土罐,用红布(纸)封口,用香火烧一个孔,撒米粒于其上,然后关闭门窗。此时,端公(巫师)一手摇动师刀,一手拍击桌上的令牌,并大声吼叫,以震动红纸。等米粒逐渐从纸上掉入罐内,鬼便被收住了,随即用红布封紧罐口,用令牌在布面上画符。然后端公(巫师)持罐跑到屋外,将罐埋于荒郊野外。也有在端公(巫师)作法结束后,去坟园将预先埋好的泥人用钢叉取出,装在罐内埋入土中的。

7.上钱。如果家中常有病人,发生怪异声响,出现蛇虫蚂蚁及其他反常现象,贵州仡佬族人均认为是地神作祟,家神不安,便要请端公(巫师)祭祀求庇佑。这种仪式很简单,一般在夜间进行。端公(巫师)在堂屋左侧中柱脚点上香烛,摆上纸钱、长钱和散钱,供上刀头酒礼,旁置一只捆脚大雄鸡。仪式开始后,先是端公(巫师)朝中柱站立,口念咒语,然后跪着边念边打卦。卦象出来后,端公(巫师)凝视卦象,告诉主人家宅不安的原因,主人深思后当即许愿,再迎端公(巫师)祭神攘灾。约一小时,端公(巫师)左手握住雄鸡两腿,右手提鸡头,同时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鸡冠,指向中柱,边念咒语边在空中作画符状,接着跪下咬破鸡冠,在地上比划一阵后,将鸡血涂在中柱离地三尺左右处,并拔下两撮鸡颈毛粘于血上,烧化纸钱,仪式结束。

8.隔门。家中如诸事不利,孩子经常生病,失财不免灾,常与人发生冲突等,贵州仡佬族人便要迎巫隔门,又叫做“送冤枉”,这种仪式费时较少,花钱不多,也无需亲朋参加。一般来说,端公(巫师)在黄昏前到家中,做隔门准备,用笋壳做一个小棺材,内装纸人,代表“冤枉”,即魔鬼或妖怪,扎一个小纸船,以备载棺材所用。活动开始后,将方桌塞在大门口,两脚各绑一苦竹竿,顶端扎横杆,上挂纸钱,并在桌上摆好祭品。诸事具备后便可开坛。开坛后,端公(巫师)手执剑刀,边舞动边念咒。之后,端公(巫师)便开始驱魔捉鬼,把主人事先准备好的火把和香粉撒向火头,立即火光熊熊,称为“打粉火”。此时端公(巫师)左手执火把,腰插宝剑,口念咒语,在主人屋中各个角落打粉火,完成后便回到坛前宰鸡,接着取下纸钱烧于门外,泼上杯中血酒。与此同时,主人拆下坛桌上的竹竿,收拾鸡身。然后,端公(巫师)取过水碗,右手蘸上法水,向屋内乱洒,并口念咒语。之后,宝剑一挥,主人朝前引路,端公(巫师)执法跟随,行至三岔路口或河边,端公(巫师)把笋壳棺材置于船内,做法的同时命主人将十二树大钱点燃,连同纸船、棺材一起烧掉或丢弃河中。

9.做斋。做斋是贵州仡佬族人对已经安葬若干年后的老人亡灵重新做法事的活动。在做斋前,子孙会梦见老人托梦,说自己在阴间的日子不好过,要阳世的后辈儿孙帮他们解除疾苦。因而,做斋的目的就在于帮助阴间老人打通关节,让他们不受欺凌,能够在阴间过上好日子。做斋时,将几条板凳铺上白布或白纸,从堂屋的神龛前一直接到门前的院子边上,并在板凳尽头处摆一张桌子,上面设亡灵牌位,称为“接亡灵”。随后,由请来的端公(巫师)念几天经,做几场法事即可。做斋期间,要动鼓乐,以使地府中的统治者听到,还要烧大量的纸钱,通报地府中的大小官员,祈求他们善待亡灵,不要让亡灵受苦。

三、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与外来佛教和道教

外来佛教和道教自传入贵州仡佬民族地区之时,就进入仡佬族人的生活中,并在传播过程中,与仡佬族原始宗教、地方习俗和民间巫术相结合,相互适应和吸收,相互影响和渗透,混杂合流、多元交织,呈现出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和混杂性的特点,在贵州仡佬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仡佬族人的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东汉末年,佛教对贵州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东晋时期,四川佛教对黔北地区产生了影响。唐代,朝廷在黔北和黔东地区设置经制州后,中原汉族移民不断进入,这些大量的外籍移民来自佛教繁盛之地,大多信仰佛教,成为佛教在贵州传播的重要因素,黔北和黔东地区也成为佛教进入贵州的重要通道。

相传东晋时,道教灵宝派创始人葛洪为道教学者,著名医药学家和炼丹家,葛洪曾在今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炼丹,当地保留有炼丹遗迹“葛洪洞”。葛洪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炼丹是否真有这回事,尚需相关史实予以证明,但东晋时期道教在南方的迅速传播,对贵州产生影响是完全有可能的。唐代,南诏国鼎盛时期,其管辖范围及于贵州,而唐王朝与南诏国保持着密切联系,且与蜀中的文化经济往来频繁,为蜀中道教传入贵州提供了良好条件。五代初期,道士黄万祐在黔南修道。宋代,道教繁盛的江西、陕西和四川的汉族人不断地大量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道教的广泛影响,贵州境内一些地方已经建立了道观。元代,由于元军对贵州的征战和屯垦戍边,道教在贵州的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沿线广泛传播,并建立了众多规模较大的道观。明代,统治者对道教采取扶持与控制并存的政策,道教在贵州较为兴盛,迅速传播,道观增至300余座,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军事要冲,以汉族聚居地和交通要道沿线为主。清代,由于统治者对道教素无信仰,道教已处式微,但在贵州陆路、水路交通要道上,道教仍有较大发展。

在佛教和道教传入贵州之前,世居贵州的仡佬族人长期生活在一个封闭狭小的环境里,信奉原始宗教,远离中原文化。佛家和道教传入贵州进入他们的生活后,仡佬族传统的宗教文化开始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佛教和道教文化发生了联系,仡佬族在保存传统原始宗教信仰的同时,逐步接受了佛教和道教信仰,并在佛教和道教传播过程中,出现本民族的原始宗教与外来佛教和道教相互影响和渗透,杂糅并行的现象。从而导致佛教和道教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功利倾向更加突出。于是,同仡佬民众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生需求密切相关的许多民间信仰都被纳入了佛教或道教体系,例如种地的信奉土地神,牛王神和山神,当兵的信奉关帝,读书的信奉文昌和魁星等等,名目繁多的庙宇在贵州仡佬族聚居地方建立起来,这些庙宇非常鲜明地体现出佛道巫多教融合的杂陈型和世俗性。在贵州仡佬族各种外来宗教世俗化的现象中,一个特别明显的例证就是与“傩”的结合,傩本身是巫文化,在大量吸收道教成份后,具有了很多道教的气息。又如在仡佬族家中,既有一个或两个插香烛筒和神龛,又有佛、道合流的神龛,这种神龛上有“南海岸上救苦救难观音菩萨”和“文昌帝君”;在仡佬族人的丧葬仪式中,既有严格按照仡佬族仪程即有“老摩”做斋,又相信佛教轮回说——死后投胎,还请道士用汉语封棺、发葬和掩埋。可见,佛教和道教在不断吸收仡佬族原始宗教的某些内容和仪式后,充实和改变了其原有的某些内容和形式,使得外来佛教和道教逐渐成为适应仡佬族民众的世俗化的宗教。

四、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蕴涵的现代价值

1.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大自然赐予了仡佬族人生活的全部,仡佬族人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敬畏之情,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懂得对大自然知恩图报,适度索取,对大自然爱护有加,具有较好的自觉意识。仡佬族人珍爱生命,认为自然万物皆有灵,在仡佬族人眼中,山川、土地、树木、耕牛这些看似平常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神圣的或具有灵魂的,因此仡佬族人每年要定时祭山、拜树、敬牛。仡佬族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保护无不蕴涵了仡佬族人淳朴自然的生态理念,并且渗透到了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是仡佬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和行为规范。在万物有灵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仡佬族原始宗教,数千年来历经各个历史阶段,已经演化为仡佬民族文化的核心,是仡佬族社会风俗习惯的灵魂,仡佬族民族心理素质的基本构成,与仡佬族同命运共存亡。传统的仡佬民族宗教,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自然地成为仡佬社会成员和睦团结的纽带,成为仡佬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仡佬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

3.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充分体现了对祖先的尊崇敬畏之情。仡佬族先民开荒辟草,创建了家园,人们对祖先的开拓精神充满了由衷的尊崇敬畏之情。在仡佬族的节日庆典活动中,祭祖几乎都是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如仡佬族的吃新节,其中一项重要的含义就在于请祖先尝新。每年的七八月间,田里的庄稼成熟时,人们要“吃新”,祭祀天地,以感激祖先开荒辟草的功绩。除夕之夜,供奉祖先是仡佬族人一个重要的内容,在这合家团圆的时刻,人们首先怀念的是已经逝去的祖先,希望在普天同庆的春节把他们的亡灵请回家一起过年。

在仡佬民族地区,由于受文化传统、社会形态、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宗教信仰及宗教活动方式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及地域特色。虽然贵州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是人们生产力落后和对大自然无知的表现,但这种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去理解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的思想,有利于伴随仡佬族人通过祈祷神灵保佑渡过难关,在他们看来,敬重祖宗,是因为祖宗生前开荒辟草,创造了物质财富,养育了后代,今后还会关照他的亲人。而大自然给了人们丰富的资源,其自身也有灵魂,因此也要敬重它,这就是为什么仡佬族人要把祖先崇拜、多神祟拜和自然祟拜重叠在一起,既要祭祀祖先又要祭祀天地的原因。总之,仡佬族传统宗教文化渗透于仡佬族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是仡佬社会成员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连接仡佬社会成员的重要纽带,在一定程度上还规范和制约着仡佬社会成员的行为。

[1]翁家烈.仡佬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仡佬族简史》编写组.仡佬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3]《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简编[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4]贵州省宗教学会.贵州宗教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5]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仡佬族百年实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6]吴秋林.居都仡佬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

[7]清镇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清镇市史志办,清镇市仡佬学会.清镇仡佬族[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

[8]宋仕平.土家族传统制度与文化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 2006.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Its Modern Values in Guizhou

ZHANG Xin
(School of Manage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Among Gelao peoplein Guizhou,there is aconceptthat everything hassoulandthe soul does notdisappear.Its religious beliefs are mainly about nature worship,ancestor worship,ghost worship.Buhdism and Taoism interplay with the primitive religion,local customs and folk witchcraft of Gelao.The 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of Gelao People,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Gelao in Guizhou,has an influence upon the spiritual culture and material culture of Gelao people.Though bearing certain feudalism and showing the backwardness of productivity and ignorance of nature,the religious culture is still of significance today.

Gelao people;religious belief;religious activity;modern values

K280.1

A

1009-3583(2017)-0029-05

2017-04-12

张 新,男,贵州赤水人,遵义师范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学校法治建设和民族法治建设。

猜你喜欢

仡佬族巫师道教
懒巫师的谢礼
神秘的北部巫师
带上巫师的魔法书,开启一场奇幻之旅
谁动了巫师的魔药?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西夏道教补议
少数民族音乐
道家道教研究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仡佬族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