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陶质文物的病害与科学保护

2017-01-27刘晓东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彩绘乳液器物

刘晓东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甘肃 平凉 744000)

浅谈陶质文物的病害与科学保护

刘晓东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甘肃 平凉 744000)

文章在分析陶质文物病害的基础上,阐述了陶质文物科学保护及加固封护的方法,总结了陶质文物修复后保存时的注意事项。旨在为陶质文物的病害发现及科学防护提供借鉴。

陶质文物;病害;科学保护;环境

笔者通过参加2009年国家文物局在山东青州举办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系统地学习了彩绘陶质文物保护修复的基本流程及相关专业知识,并对2006年6月在山东青州香山汉墓出土的部分彩绘陶质文物进行了科学保护修复[1]。

陶质文物大多在700~1 000 ℃温度烧成,部分釉陶烧成温度较高,在1 200 ℃左右,陶器用黏土成型,烧成后黏土失去先前的可塑性,体积缩小,器物有一定的强度和耐水性。陶质文物成分为黏土,即硅酸盐类,一般情况下较稳定,有良好的耐候性,由于黏土中各种成分的耐热缩变性能不同,烧成后的器物孔隙度较大,吸水率也很大,长期埋藏在地下,大量的可溶性盐及其他杂质深入到器物内部并积攒起来,使器物含盐较高,另外土壤中的部分钙类、硅类化合物也吸附在器物表面,形成难溶的覆盖层;还有一些彩绘陶器,出土时表面彩绘脱落、起翘、表面附着物(泥土、铁锈、硬结物、黑色污染物)等。

进行文物保护修复处理前,对陶器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作为保护修复工作的参考和效果衡量的依据。它包括下列几方面:①文物的编号、名称、时代、质地、级别、尺寸、质量;②文物的绘制工艺、纹饰、铭文、完残程度及功能等;③文物的来源、出土时间、出土地点、收藏时间、收藏地点、存放方式等。

1 陶质文物的病害类型及科学保护

1.1 病害类型

陶质文物的病害类型[2]主要包括:①表面附着物;②彩绘层粉化、起翘、脱落、空鼓、龟裂;③划痕;④植物残留痕;⑤霉斑;⑥人为涂写痕迹;⑦陶体残断、缺损、裂隙、裂缝、酥粉;⑧前期保护不当;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损害;⑩变形。

1.2 科学保护

陶质文物的保护主要以机械清理方法为主,辅以化学清洗剂对文物表面泥土和污染物进行清洗,再对文物表面进行封护加固保护处理,最后对残断部分进行粘接。具体步骤如下:

(1)照相、观测、记录、绘制文物病变图、线图。

(2)选取试验块,对文物进行表面清理。

(3)选取去离子水、2A溶液,以棉签及竹签为主要工具,清理文物表面土垢和污染物。器物表面黏土的清理是彩绘保护的基础,首先要使彩绘处于适当的潮湿状态,然后将养料层表面的黏土用细签小心地扎松,再用牙科调拌刀轻轻挑动已松动的黏土,将土垢用湿棉签滚动粘去。与彩绘粘得很牢的泥用小号手术牙逐层刮去,直至露出彩绘面,若彩绘已松动,则需要从彩绘层的缝隙边缘先渗入浓度较大的保护剂,待保护剂凝胶并与彩绘层粘住后再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手法,精心细心,尽量避免黏土以块状剥离,因为黏土以块状剥离时极易粘掉彩绘。

(4)选用3%B72乙酸乙酯溶液,用毛笔涂刷的方式对文物表面彩绘层进行封护加固处理。

(5)用5% B72乙酸乙酯溶液涂刷残断需要粘接的茬口,再用3A胶对残断部位进行粘接[3]。

(6)较薄颜料层彩绘的保护:①在彩绘表面喷蒸馏水2~3遍,至表面不再吸水为止。目的是防止保护液中的水分被陶质过快地吸入而造成加固剂在陶体表面高浓度聚集,从而避免在彩绘与陶体表面形成闪光发亮的膜;②喷涂聚氨酯乳液(PU)及水的混合保护剂5~6遍。PU与水的混合比例为1︰10,注意要等前一次的喷涂液体差不多浸入后,再进行下一遍喷涂;③喷涂3%的聚乙烯醇水溶液3~4遍;④点涂20%的聚氨酯乳液2遍。

(7)较厚颜料层彩绘的保护主要以点涂为主,步骤为:①点涂20%的聚氨酯乳液2~3遍,再点涂3%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2~3遍;②上述处理的彩绘达到一定面积以后,对其喷涂3%的酒精乙基纤维3遍。

(8)对已脱离陶体彩绘的保护。用小毛笔将保护液沿彩绘翘离处的边缘点涂,使保护液借助毛细作用渗入彩绘层与陶体之间,再用隔离纸压实。已脱落的小块彩绘则需要分别在陶面与彩绘层背面涂加固剂,然后小心地复位,压实。所用保护剂配比为3%聚醋酸乙烯酯和3%酒精乙基纤维水溶液。

(9)表面钙类、硅类难溶物的去除。由于长期埋于地下,表面吸附了大量的难溶物,和铜质文物锈斑一样,这些难溶物在馆藏的情况下很稳定,对文物没有任何损害,一般情况下可不予去除。但在文物出土的时候,有些器物表面被一层厚厚的覆盖物掩盖了器物上的花纹图案,为了使图案花纹显示出来,需要对难溶覆盖物清除。

配制1%、2%、4%的稀盐酸溶液,有时也可加入0.5%缓蚀剂,覆盖层较厚时,用4%的盐酸溶液擦洗器物;覆盖层变薄时,用2%、1%的盐酸溶液擦洗;等图案花纹出现时,用5%的六偏磷酸钠溶液浸泡,除去剩余的石灰质,完成后再用大量蒸馏水冲洗[1]。

石膏类覆盖物比石灰质要难去除,它一般不溶于酸碱,同时石膏微溶于水,纯粹用水不能去除,可用硫酸铵溶液与石膏类作用生成络离子来溶解。硅质类的覆盖物,可用1%氢氟酸溶液擦拭去除,由于氢氟酸有毒,应在通风橱内操作,它对陶质器物有腐蚀性,在操作时要非常仔细认真。

2 陶质文物的加固封护

2.1 粘接

一是聚醋酸乙烯酯,它分溶剂型(丙酮溶剂)和乳液型两种,此胶无色透明,有良好的粘合强度,稳定性好;二是环氧树脂,此胶加入增韧剂、稀释剂、填料可调节粘度和颜色,多用于长久性粘接,固化剂可用二胺、三乙烯四胺等浅色试剂。在粘接器物时,先擦干净粘接面,涂刷一遍3%的聚乙烯醇溶液,使其表面形成初期胶接面,待其干燥后,再涂抹环氧树脂,这样粘接效果好。

2.2 表面封护加固和整体加固

由于水和盐类的侵蚀,器物比较松散脆弱,采用高分子材料渗透加固,用5%~15%的聚醋酸乙烯酯酒精溶液,对较小器物可减压渗透,对大器物则采用滴渗法加固;如果器物比较潮湿,就用5%~10%的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或丙烯酸酯乳液渗透加固,加固完后用溶剂擦去表面多余的材料即可。

2.3 器物残缺补配和补色

为了便于博物馆的展览和其他需要,对残缺的器物需补配和补色,补配时要有充分的依据,尽最大可能地显现文物的原来特征,因为这些特征能说明这件器物作为历史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为以后文物考古留有一定的线索。一般用石膏补配,为增加强度,可用3%聚乙烯醇溶液或3%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调和石膏。陶质文物补配做旧一般采用矿物颜料,因为它耐候性好,不易褪色,做好色后再用3%的乙基纤维素酒精溶液或3%聚乙烯醇缩丁醛酒精溶液涂刷器物封护。

3 陶质文物修复后的保存

文物受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4]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意外因素。

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有温度、湿度、光线、污染气体、尘埃、霉菌、虫害、洪水、火灾、地震等,要防止这些不利因素的产生,影响对文物的保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库房温湿度的要求:温度为15℃~25℃,库房内温差不超过2℃~5℃;湿度为45%~65%,库房内湿度变化不超过3%~5%。

(2)光线对藏品的影响:藏品应在柜内放置,减少曝光时间,还应放紫外线吸收剂。

(3)有害气体、尘埃对藏品的影响:库房保持清洁,地面做防尘处理,最好涂刷聚胺脂(耐温为-20℃~100℃)。

(4)生物对藏品的影响:做好藏品柜箱的杀虫灭菌处理,对容易生菌、生虫的藏品定期进行晾晒、除菌、除虫和消毒处理,以利于文物的保存。

(5)搬送文物应严格遵守操作规则,轻拿轻放,防止外因作用的影响。

(6)制定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质量标准,科学地确定各类质地文物所需要的最佳保存环境。

4 结论

对陶质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减少内部诱因。在尽可能避免伤害文物本体的条件下清除可溶盐、土垢、霉斑、保护剂胶痕、黑色污染物等可能使病害发展的污染物;及时回贴加固起翘、空鼓、粉化的颜料层,生漆层用保湿剂软化回贴,必要时做防霉处理。保护修复后的文物的长期保存,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与湿度,防止盐的重结晶、颜料层和胎体反复饱水失水现象发生。还要注意防尘、防霉、防紫外线辐射,展柜及保藏柜要采取必要的密封措施。运输时包装材料原则要防震,无有害气体,不会与彩绘粘连。修复保护后的器物会放置在博物馆或库房中,环境因素对器物的损害和侵蚀会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渐产生。所以要记录整个室内温湿度的变化情况和规律,要有操作除尘设备及多个排气扇。

[1]孙波,崔圣宽,王瑞霞.山东青州香山汉墓陪葬坑发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2.

[2]张月峰.满城汉墓彩绘陶器的保护[J].文物春秋,2003(4):2-3.

[3]马清林.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Z].1994:2-4.

[4]刘成.文物保护技术基础[M].西安:西北大学,1988:1-3.

Introduction to Ceramic Diseases and Scientific Protection of the Cultural Relics

LIU Xiaodong
(Ping Liang museum in Gansu Province,Pingliang Gansu 744000,China)

The paper clarifies the scientific protection & strengthen method and summirizes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fter modification basing on analysising the ceramic cultural relics.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arify and scientific protection of ceramic cultural relics.

ceramic cultural relics,disease,scientific protection,environment

G122

:A

刘晓东(1975-),男,文博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陶器、铜器的文物保护。E-mail:plbwg@sina.com.

猜你喜欢

彩绘乳液器物
藜麦蛋白Pickering乳液在新型果蔬酱料中的应用研究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瓦克推出新的聚合物改性水泥防水涂料用VAE乳液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漂亮的陶瓷彩绘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每天你只涂两次乳液?
微乳液在工业洗涤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彩绘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