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云“十五字诀”的哲学意蕴及其对党风建设的意义

2017-01-27文建龙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字诀陈云实事求是

文建龙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陈云“十五字诀”的哲学意蕴及其对党风建设的意义

文建龙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十五字诀”是陈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切身体会,其思想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哲学著作。陈云“十五字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现实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有之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十五字诀”有利于加强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及民主的作风。

党风建设;陈云;十五字诀;哲学意蕴;意义

陈云非常重视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他勤于思考,总结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即“十五字诀”。“十五字诀”散发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原则。深入学习和考察陈云“十五字诀”的哲学意蕴及当代价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陈云“十五字诀”的思想渊源及形成过程

(一)陈云“十五字诀”的思想渊源

第二,陈云“十五字诀”思想也源于毛泽东哲学著作。陈云自己说,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先后三次当面同我谈要学习哲学,还派教员来帮助我们。……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我都看过,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实事求是。”[4](P456)1981年3月26日,邓小平谈到了陈云学习毛泽东哲学著作的情况,他说:“陈云同志说,他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受益很大。……他在延安的时候,把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认真读了一遍,这对他后来的工作关系极大。”[5](P303)陈云形成“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十五字诀”,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对毛泽东所大力倡导的实事求是作风的具体阐发和解释。陈云所谓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其实就是强调要实事求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关于“交换、比较、反复”,陈云曾经对它们进行过深刻论述。他说:“交换,就是要互相交换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以求了解事物的全面情况。……比较,则是为了更好地判断事物的性质。……比较,就能够对事务认识得更清楚、更深刻。……反复则既是认识的过程,也是实践的过程。……而最要紧的,是在实践过程中反复认识。……这样就可以不犯大的错误。”[6](PP343~346)从陈云的这段论述里,我们不难从中找到毛泽东《实践论》的思想痕迹。这也印证了毛泽东哲学著作在陈云“十五字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十五字诀”是陈云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切身体会。陈云这种思想的形成,固然离不开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哲学著作的研读,其实也与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和毛泽东思想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和认真总结有关。

(二)陈云“十五字诀”的形成过程

“十五字诀”思想从萌芽到最后定型,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

陈云最早提到“交换、比较、反复”六个字,是在延安时期。194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向自己的秘书刘家栋讲起这六个字,并且说那就是辩证法。他还向刘家栋解释这六个字,并说,它是一种思想方法上的规律。[3](PP101~102)这可以说是陈云“十五字诀”思想的萌芽。

解放战争时期,陈云深入论述了“交换、比较、反复”的思想方法。1947年2月7日,他说:“要少犯错误,……其方法,我概括为三条:一、交换,二、比较,三、反复”。[6](P343)同年他针对辽东党内组织生活不健全的状态提出了三条意见,其中包括“正面地坦率地辨明是非”和“党内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当时陈云发现辽东党内有人背后搞“小广播”,造成革命队伍中有些无原则的纠纷。陈云认为这是党内生活不健全的表现,他主张坚持实事求是,讲事实,“是否是事实,一见面就清楚了。”关于执行民主集中制,陈云认为,互相交换意见很重要。他说:“民主不仅一般需要,在目前情况下有特殊需要。不经大家交换意见,是不可能集中的,形式上集中了也难免出错误。”“多交换意见,反而容易集中。”[6](P347)解放战争时期可以说是陈云“十五字诀”思想的发展期。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陈云多次阐述并形成和完善了“十五字诀”思想。1957年1月9日,陈云指出:“大家交换意见,是达到全面认识的重要方法。”[7](P46)他认为,人们认识事物需要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不可能一次就能认识事物。通过对人们的各种意见进行比较,就可以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弄清事物的本质。1962年2月8日,陈云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虚心,多听不同的意见”。[7](P188)他认为,采取“全面”、“比较”、“反复”几个方法,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比较正确。在这里,陈云所说的“全面”,就是说看问题要避免片面性。怎么做才能避免看问题片面性呢?陈云认为“办法之一,就是多和别人交换意见。”[7](P188)1978年12月10日,陈云又指出:“首先弄清事实,这是关键问题。”“为了弄清‘实事’,我把它概括为六个字,就是:交换、比较、反复。”[7](P235)1990年1月24日,陈云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个字放在一起进行表述,形成了完整的“十五字诀”。他说:“前九个字是唯物论,后六个字是辩证法,总起来就是唯物辩证法。”[7](P372)这里应该指出的是,陈云在不同场合谈到“十五字诀”时,有时候表述不尽一致,比如他曾说过“全面、比较、反复”,也说过“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但不管怎么说,他所表达的核心的意思都是一样的。

二、陈云“十五字诀”的哲学意蕴

(一)陈云“十五字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现实要求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以来,2016年短短一年时间我国新增人口增加了125万人,打破了保持了十几年的年均出生水平,预计新一轮的婴儿潮即将到来,而我国现行儿科服务体系将会面临近30年来最为迫切和强大的压力,儿科医护人员面临的职业压力可想而知。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人本身及人类社会都是物质世界的产物。人类生活在世界上,要生存、发展和进步,势必要不断地认识世界、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而要这样,人们首先就要了解和认识世界,要知道世界的真相及其运行规律,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谋生存、求发展、促进步。因为世界是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的,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要谋生存、求发展、促进步,就必须遵循其运行规律,否则就会碰壁或遭受挫折。恩格斯曾经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①,是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的。恩格斯的告诫从一个侧面警示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首先要对之有正确的认识,只有正确认识了世界,才能正确地改造世界。这实质上就是要求人们去“求真”,即要求人们做到实事求是,从而求得事物的真相和真理性认识。陈云“十五字诀”中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其根本观点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所谓“不唯上”,就是说对上级不要唯命是从;所谓“不唯书”,就是说对书本知识不要教条式地接受、搬用和遵循;所谓“只唯实”,就是说只讲实事求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现实要求。

(二)陈云“十五字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有之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自于实践;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反映作用,实践是第一性的,认识是第二性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特点;认识正确与否,需要实践去检验;人的认识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辩证过程;人们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人们的社会实践是无穷无尽的,这决定了人们的认识发展也永无止境。陈云“十五字诀”中的“交换、比较、反复”内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特点的原理。之所以这样说,在于:

1.陈云“十五字诀”中的“交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具有无限性特点的原理。陈云“十五字诀”中的“交换”指的是在看问题和研究问题时多与别人交换意见,其目的是为了避免认识的片面性,增强认识的全面性,提高认识的准确性。由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的实践是无限的,这就要求人们在看问题和研究问题时,要全面地看问题,避免孤立地看问题,同时,还要求人们要发展地看问题。人们就某个(些)问题彼此交换各自看法,这既能避免孤立地看待,又能让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感受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所以,“交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人们彼此就某个(些)问题多交换意见,就能够深化彼此对问题的看法,就会不断地避免片面、孤立地看问题,从而也会使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真理性认识。

2.陈云“十五字诀”中的“比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随实践发展而发展的原理。陈云“十五字诀”中的“比较”指的是人们在研究问题、制定政策、作出决定时,要把各种方案拿出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使人们认识更清楚,判断更准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随着实践向前发展。判断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以及认识的发展,有赖于比较这种思维方法。因为比较就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能够为人们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有效的途径。陈云“十五字诀”中的“比较”方法是要应用于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去的,而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从来就不是静止的,人们要在运动中考察自身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势必无法离开比较的方法。而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内在地包含了“比较”的认识方法,因为如果不这样,它就无法达到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目的。

3.陈云“十五字诀”中的“反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具有反复性特点的原理。陈云“十五字诀”中的“反复”是指人们在研究问题过程中的反复思考,最后得出正确判断或结论的过程。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正确观点。人们认识事物,不可能一次完成,而要经过反复多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环节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8](PP296~297)陈云“十五字诀”中的“反复”与此可谓异曲同工。

很显然,陈云“十五字诀”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高度一致的。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陈云“十五字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应有之义。

(三)陈云“十五字诀”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强调,人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陈云的“十五字诀”高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上述基本原则。

首先,陈云“十五字诀”概括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指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显然,陈云“十五字诀”中的“只唯实”正是这个意思。

其次,陈云“十五字诀”概括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人们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再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等过程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但是,认识只是到达这一步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把获得的理性认识用之于实践,也就是要用它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从而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主要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同时又是认识过程的继续和完成。陈云“十五字诀”中的“交换、比较、反复”内在地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他曾经说:“研究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可以把情况弄得更清楚。”[7](P189)显然,这里的“比较”,就包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丰富内容。

再次,陈云“十五字诀”概括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要依据不断变动的实际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应对措施,不能一概而论。陈云“十五字诀”强调从实际出发,分别从不同的具体情况,全面地看待问题,具体地比较分析和反复考虑并不断修正错误。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生动体现。

三、陈云“十五字诀”对党风建设的意义

党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尤其是对于执政党来说,其作风优良与否,直接决定了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好坏,决定了它的执政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它的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由过去的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这种执政党的地位决定了它不可避免地要面临执政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现实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之后,它还要面临改革开放等严峻的考验。相应地,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局面不可避免地使自己还存在并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及消极腐败的危险等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这些考验和危险表明,加强党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着手切实解决的重大问题。应该说,陈云对此是有着深刻的认识的。他曾经深刻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因此,党风问题必须抓紧搞,永远搞。”[9](P248)那么,党风建设到底应该怎么搞?具体落实到不同的单位和部门,可以各有各的具体做法,只要这些做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应该是值得提倡的。陈云的“十五字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认真学习并自觉应用他的“十五字诀”,对于我们党的党风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和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里,“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追求主客观的统一、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理论联系实际”意味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际问题,正确解释在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从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行动的向导。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其实也是一种工作态度,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任何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态度。陈云“十五字诀”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将我党倡导的实事求是精神作了具体而深刻的解读,这既是对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遵循,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化。特别是,陈云“十五字诀”还给出了达到实事求是的有效办法,即“交换、比较、反复”,这其实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办法。这就更加便于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体会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内涵和精髓。显然,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的“十五字诀”,对于加强我党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是有帮助的。

(二)有利于加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在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体系里,“密切联系群众”就是要求全体党员时刻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对人民群众负责,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始终不渝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那样:“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10](P1095)在毛泽东看来,只要我们党不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弊端都会随之产生。陈云“十五字诀”所强调的“交换、比较、反复”,虽然字面上没有“密切联系群众”等字眼或类似字眼,但是它却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为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具体思路。陈云“十五字诀”所强调的“交换、比较、反复”,内在地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充分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他曾经指出:光靠少数领导干部去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缺点和错误,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发动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我们的工作提意见”,他认为,“只有根据大家的意见,切实改正我们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才能把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真正把工作做好。”[7](P188)陈云的意思非常明确,那就是:党员干部要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要与人民群众交换意见,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群众的意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反复多次的分析、思考和研究,使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更接近真理性的认识,更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显然,陈云的“十五字诀”是非常接地气的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因此,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的“十五字诀”,对于加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有帮助的。

(三)有利于加强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能够认真地进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中国共产党纠错自新的有效办法。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证明,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一剂良药,是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基本方法,也是巩固和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内监督的有效途径,更是纯洁党的思想,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与生机活力的强大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陈云“十五字诀”为党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出了有益探索。陈云认为,要使我们的认识更正确些,可以使用“交换、比较、反复”的办法,但是使用这个方法,需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7](P190),所以他强调“领导干部听话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7](P188)。他所说的要特别注意听反面的话,其实就是指要注意听取人们的批评意见。他还强调说:“应该看到,事物是很复杂的,要想得到比较全面的正确的了解,那就必须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经过周密分析,把它集中起来。”[7](P188)在这里,陈云其实就是在讲如何“交换、比较、反复”:所谓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其实就是“交换”的具体应用;所谓经过周密分析,其实就是“比较”和“反复”。可见,在陈云那里,他是把自己的“交换、比较、反复”的办法与批评与自我批评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他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认为:“在党内不怕有人说错话,就怕大家不说话。……看到了缺点、错误也不提,如果这样下去,我们的革命事业就不能成功,肯定是要失败的。”[7](P187)因此,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的“十五字诀”,对于加强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有好处的。

(四)有利于加强我党的民主作风

党的民主作风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保证。它要求党的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问题时,做到在领导班子中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集体作出决定,而不是某个或某几个最有职权的领导说了算。不仅如此,还应该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了解这个(些)决定是否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广大人民群众有利的,就坚决去实行,反之都不能实行。显然,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作风,如果不密切联系群众,党的民主作风也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扬。陈云的“十五字诀”内在地要求党员干部发扬民主作风。因为,一旦缺乏民主作风,就可能使“唯上、唯书”的风气大行其道,因而就不可能做到“唯实”;一旦缺乏民主作风,“交换、比较、反复”的办法就形同摆设,也一定做不下去。事实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及“交换、比较、反复”的办法本身,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的办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意味着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而坚持实事求是最有效的做法应该是发扬民主,因为只有发扬民主,才能聚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发现或切合事实的真相。“交换、比较、反复”本身,意味着我们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多找人商议、共同出谋划策、一起反复思考和推敲,这其实就是发扬民主的做法。因此,深入学习和深刻把握陈云“十五字诀”,是有利于加强我党的民主作风的。

[注 释]

① 恩格斯原话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1]朱佳木等.陈云[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陈云年谱(修订本):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3]陈云百周年纪念:全国陈云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4]陈云年谱(修订本):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陈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陈云论党的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徐慧枫

D26

A

1008-4479(2017)04-0067-06

2017-02-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创新研究”(14ZDA012)的阶段性成果。

文建龙(1968-),湖南东安人,博士,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与党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字诀陈云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扬州邗江杨庙镇:念好“联”字诀,建好“同心圆”
闻喜桐城:念好“三字诀” 锤炼年轻干部真本领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My plan for new term
“实事求是”定乾坤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呬字诀在我身上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