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报标题制作探讨

2017-01-27赵红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口语化张掖新闻标题

□赵红梅

(张掖日报社,甘肃 张掖 734000)

党报标题制作探讨

□赵红梅

(张掖日报社,甘肃 张掖 734000)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人民日报》等大报标题制作的特色亮点,回顾《张掖日报》近期在标题制作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努力,来阐明新闻标题在引导读者阅读、提示文章内容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新闻标题 口语化 诗词式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要留住读者,必须有自己的坚守与担当,哪怕是一个新闻标题的制作,都要下足功夫,要有标新立异的追求,要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笔者供职的甘肃《张掖日报》作为一家地市党报,自2014年起把标题制作作为推动采编业务改革的突破口,认真研究《人民日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等报纸标题制作特点,通过制度化考核强化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使《张掖日报》制作新闻标题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获得了读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作为编辑部的一名普通编辑,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把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总结为四个类型:口语化标题、诗词式标题、对仗式标题、网络热词式标题。

口语化标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讲话最鲜明的一个语言特色是口语化、接地气,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真心话、大实话,这也让“习式语言”风靡网络。总书记从群众中来,又讲给群众听的“大白话”有很多,如,他用“益智补脑”来比喻学习;用“缺钙”“软骨病”来比喻理想信念的缺失;用“玻璃门”“弹簧门”来形容阻碍民间投资的体制障碍;用“墙头草”“推拉门”来描述干部队伍中的好人主义,等等。群众的语言来源于生活,自然、亲切,富有鲜活的表现力,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报纸编辑就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问题、做标题,尽可能地使用百姓的语言,用大众平实的口语来作为标题,如同出自群众之口,适合群众的口味,群众自然会接受。报纸标题也应学习口语化。如,《人民日报》的标题“工资低、任务重、保障少、流动大——村医,乡亲们想要留住你”“有形的限制条件,无形的经济负担,潜在的成长代价——进城上学咋恁难?”“北京日骑行人次最高超过20万——公共自行车嗖嗖‘转’起来”“大雨后车辆扎堆‘疗伤’”“逛逛‘指尖’上的丽水农博会”“高楼里飞出‘缺德’酒瓶”“到处散发无处躲,虚假信息陷阱多——广告传单,消停点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鲁木齐,坐不住,争一流”“旅游,动静皆宜玩转夏天”。《张掖日报》认真学习,积极探索改革标题制作,拟制了“日子眼瞅着好起来”“这个媳妇,打着灯笼都难找”“娃们高考了,大家请静静”“落实不了就别吹”。这些标题用老百姓的口语俗语,别出心裁,耐人寻味,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受众在接受、理解及运用新知识时所花费的精力,因而更容易受到读者的青睐。

诗词式标题

对仗式标题

作为版面元素之一,对仗式标题可使版面美化,也可使版面内容井然有序。对仗式标题最常见的是反义词标题,用反义词标题给人一种思维反转的吸引。最常见的是“大和小”,如《张掖日报》的标题“小村庄连接大市场”“亦蔬亦粮小土豆、精耕细作大产业”;还有上和下、软和硬,如,“活畜网上交易,线上线下收金”“紫皮大蒜种下去,增收算盘响起来”“用硬办法拔软钉子”;还有叠词,如标题“接人气接地气接财气”“解水之痛脱水之困兴水之梦”“开放日放得开”“种田种田越种越甜”“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用‘找活儿’去找活儿”;转折词,如标题“不做‘婆婆’各管一摊,要当‘保姆’协调服务”“就算万分之一差错,也要百分之百整改”;子字词,如标题“不光盘子才丢面子”“辣子红了,日子火了”等。

网络热词标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的特点也影响着报纸。《人民日报》一向给人以严肃的感觉,但这几年新闻标题也在有理性、有选择、有尺度、有意识地使用网络热词。诸如“给力”“驴友”“蛮拼”“点赞”这样新兴的“网络语言”,也出现在标题里,借助这种语言表现力和亲和力,在标题上做文章,力求在读题时代吸引读者注意。如《人民日报》近期制作的标题“走起,做志愿者去”“福建陆续换发二维码门牌——扫一扫,门儿清”“返乡创业遇上软硬环境难题——当‘城归’遇上陈规”“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云南打开跨越发展‘时间窗’”“安徽合肥有支老年排球队,大爷大妈也玩扣杀”“陕西,驴友探险需提前备案”“政府念念不忘,群众必有回响”。

总之,一条出色的标题,需要编辑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神,多花精力,多下苦功,充分提炼文章精华,反复推敲表现手法,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才能制作出多姿多彩,各辟蹊径,不拘一格,引人入胜的好标题。

1.刘晨红.新闻标题名词选择的大众化[J].新闻爱好者,2011(1).

2.张同刚.新闻标题的口语化趋向[J].新闻爱好者,2004(2).

3.陈锡喜 .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1

4.吴辉.浅议报刊新闻标题网络化趋势[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2-21.

(编辑:秦明瑛)

古典诗词来阐述治国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语言魅力的另一个特点。从李杜到苏辛,从孔夫子到毛主席,对经典诗词的精妙运用,堪称其中的“神来之笔”。而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热播,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再次萦绕在人们心头。在新闻标题中巧用诗歌,会使新闻标题别具一格,更具独创性和审美力度,大大增强新闻标题的修辞效果,使新闻标题文采飞扬,情味兼备。例如,《人民日报》的标题“一幅山水画,满城文明风”“逐梦七大洲,争锋极限跑”“有朋微信来,风吹书页香”“专访韩国龙:不倦追梦凭肝胆 隐龙潜行笑看云”“监测站里看监测”“春日花枝俏,佳节壮志抒”“莫道汛期旱,自有抗旱人”“晚霞未必逊晨曦,丝路花雨好时节”;《浙江日报》的标题“叶逐金剪出,花随玉指新”“蓬莱定不远,正要一风帆”“杭州高铁全线开通,三小时杭州至长沙——千里浙江半日还”“有客相过旋煮茶 剃刀未老剪霜华——潘平福梳剪六十载”“清歌小院四时花,美丽乡村是老家”;《张掖日报》的标题“夕阳景里绘夕阳,晚晴园中唱晚晴”“已在病中吟,岂堪雪上霜”等,巧用古诗词使得新闻稿件充满文学韵味。尤其是《人民日报》的一则通讯:“邻里脱贫时,勿忘告金有”,此标题巧用宋朝陆游《示儿》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成为一条透着浓浓忠仆之情的现代新闻标题。

猜你喜欢

口语化张掖新闻标题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到张掖看黑河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大美张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