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新闻民族语言翻译的重要性

2017-01-27艾克拜尔买买提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引申义维吾尔语语言文字

□艾克拜尔·买买提

(伊犁日报社维吾尔文编辑部,新疆 伊宁 835000)

漫谈新闻民族语言翻译的重要性

□艾克拜尔·买买提

(伊犁日报社维吾尔文编辑部,新疆 伊宁 83500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党和国家赋予各族人民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目前,全国有25个民族有代表自己的语言文字,共使用33种文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广泛使用和发展,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起到了积极作用,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地方报刊登记准印的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就有52家。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机关报《伊犁日报》除了出版汉文版外,还有哈、维两种民族文字出版的《伊犁日报》,旗下有维、哈文的《伊犁晚报》,哈文的《法制生活报》,以及伊犁新闻网和手机报。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还有锡伯文字的《察布查尔报》。这些报纸主要靠翻译出版,可见,新闻翻译在少数民族地区已成为翻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门学问。笔者作为伊犁日报社维吾尔文编辑部副审译,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就新闻的民族语言文字翻译,谈谈自己的体会。

民文翻译很重要

做好新闻翻译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需要。现代新闻事业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它们在党的宣传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其它宣传工具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做好新闻翻译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也是各少数民族读者的需要。现在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不断加强,兼用汉语文的人数激增,看汉文报和汉文电视、网络,收听汉文广播的少数民族群众越来越多,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懂或半懂汉语文。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远区的少数民族群众。这部分读者、听众、观众要了解新闻主要靠民族语言文字新闻来获得。所以,做好新闻翻译意义重大。

翻译方法有讲究

翻译方法是所有翻译工作者必须遵循的,是翻译的共性。每个民族由于社会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饮食特色、服饰特色、节日特色等等,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会自然而然地反映到语言文字中来。翻译必须讲究其方法。翻译的方法大概可以归纳为直译、意译、等值译、半借半译和借音译意等几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是为了将一种文字译为另一种文字,并达到“忠实、准确、流畅”的要求。

什么是好的译文呢?衡量的标准从古至今影响大的首推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就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译文要译的通顺;“雅”就是译文要优美。笔者认为,在新闻翻译中以“信”和“达”最为重要,对新闻译作的要求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不失实;要通顺,让读者和观众看得懂,让听众听得懂。而“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

读者对象要考虑

翻译原文的目的就是要让译文读者看懂,翻译不能不看读者对象,不了解读者对象的新闻翻译是毫无意义的。维吾尔文报的读者对象是能看懂维吾尔文的群众,哈萨克广播的听众是哈萨克群众,蒙古语电视的观众是使用蒙古语的蒙古群众。翻译既然是用一种语言文字再现另一种语言文字所叙述的内容,这就不仅仅是两种文字的简单和机械的相互转换,而是两个民族、两种思维的相互交流。不应仅仅是追求字面上的对等,而应力求内容上的贴近,效果上的一致。简而言之,就是说新闻翻译必须研究读者、听众和观众,按照译文民族的语言和习惯来译。语法是语言的构成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语句的组织。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有的语法,假如你所翻译的新闻是给懂维吾尔文的读者看的,你就得按照维吾尔语的语法习惯来译,同时比较汉语文与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在搭配方式上存在的差异。

语言的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变化所产生的差异。任何语言中的词都有自己的本义和引申义,而引申义是在本义的基础上不断扩展开来的结果。这种扩展具有明显的语言习惯和民族思维心理。不同语言中本义相同的词也会随着它的引申义的扩展,在搭配组合方面就会产生差异。两种语言中本义相同的两个词根据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不同,在产生新的引申义的时候就会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比如,“下”在汉语中的本义是从高处向低处移动或发展。能组成“下半场”、“下辈子”、“下功夫”、“下药”、“下帖”、“下手”等,而维吾尔语中与“下”相应的词的引申义组成的词组(短语)则有“头皮脱落”、“掉牙”、“退烧”、“精神低落”、“落网”、“跳起舞来”、“开始工作”等。

借用民族文化专有词带来的差异。民族文化专有词是指那些某个民族独有的,其他民族文化中不存在的,具有文化传统性的词。比如,汉语中的划拳、旦角、豆腐、阴阳、旗袍等词,维吾尔语中并没有与之“等价”的词。同样地,维吾尔语中的那仁、安介尼塔木、麦西来甫、热瓦普等词语,在汉语中也没有相应的“等价”词语,这类词语一般则用音译或造词的形式来翻译。

汉族与维吾尔族两个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认知形式的不同产生的差异。这种差异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比如,汉语“食道”维吾尔语应译为“红宫”,“动脉”应译为“红脉”等。在汉语中命名时注重的是人体器官的功能,而在维吾尔语中注重的是颜色。又比如,汉语中的“鹤立鸡群”,维吾尔语则应译为“站在羊群中的骆驼”,汉语中的“落汤鸡”应译为“落水猫”,“龙凤配”应译为“红宝石配金戒指”,“胆小如鼠”应译为“胆小如鸡”等。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这种差异,自然而然地形成这种词语搭配方面的差异。所以,翻译必须按照译文民族的语法习惯来译,这样的译文才有读者,才能达到新闻宣传的目的。

新闻特点要注意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及时、用事实说话、真实等特点。新闻翻译必须符合这些特点,不能违背。一般而言,新闻翻译大多是由汉文译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所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的刊登时间都要比汉文稍晚,不容我们花较长时间去翻译,而要迅速及时。新闻是“易碎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闻一定要在新闻“未碎”之前及时与读者和观众见面。用事实说话,是新闻区别于其它文章体裁的基本特征,是新闻独有的特点。所以,新闻翻译要严格按照原新闻来译。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了保证新闻绝对真实,译文对原文的每个事实、每个情节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新闻中的时间、地点、人名、数字都不能出差错。

1.民族新闻研究与实践.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州盟地市报研究会编.余正声主编.1998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湘州文准字(98)第74号

2.翻译技巧.托乎提·巴海著.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6月

3.语言与翻译(杂志).新疆 维吾尔文,2015年第1期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引申义维吾尔语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维吾尔语名词短语指代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