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活企业新闻要从可读性入手

2017-01-27蔡晓青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录井克拉玛依可读性

□蔡晓青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写活企业新闻要从可读性入手

□蔡晓青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一提起企业新闻,人们往往会想到呆板生硬的数字堆砌,专业深奥的技术名词和枯燥乏味的专业术语。如今,企业新闻报道中公式化、概念化、数字化、浅表化的现象屡见不鲜,不仅吊不起读者的胃口,往往还会造成“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的结果。

突破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

一直以来,企业新闻就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个难点。企业新闻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和专业性。正因为如此,企业新闻报道中便很容易充斥套话、空话或常人难懂的行话、术语,缺乏情节和趣味性,缺少人情味和新奇感,不太容易使读者产生兴趣。

《克拉玛依日报》作为油城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企业新闻报道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克拉玛依日报》专门在三版开设了“企业天地”栏目,但由于油城的企业新闻题材范围总是与油田勘探开发、采油、钻井、测井、录井等油田生产有关,这使得企业新闻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真实性、重要性、及时性等特点外,还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专业性和单一性,从而增加了企业新闻报道的难度。

可见,写好企业新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很多人往往会落入灌输式、套话式、终结式的俗套。那么,如何才能跳出这种俗套,把企业报道写得“人见人爱”?笔者以为,企业新闻写作要克服这些通病,要吸引读者眼球,就必须在企业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上下功夫。

写作时要把握好十个原则

增强企业新闻的可读性,是把企业新闻写活的最基本的一环。笔者以为,企业新闻要实现软着陆,使读者轻松阅读,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以下十个原则:

故事化。在相对比较枯燥的企业新闻报道中,“新闻故事化”的运用能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快感。用故事化手法写新闻,就是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现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现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因为,同接受硬邦邦的专业概念相比,大家更乐意听故事。

生活化。新闻报道如果离生活太远,会让人感觉很“冷”,缺乏亲和力。写企业新闻亦是如此,一定要贴近生活,不能固守老概念、老腔调,要在保持基本规范的基础上,敏锐地选择新的时代语言,这样的用语贴近生活,很有情趣,也能吸引人,使新闻更加生动活泼,富有时代特色。

现场化。跳出叙述的老圈子,写出现场感,抓住一些寓意深刻的动态情景、感人场面或精彩的对话,不仅大大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还能使新闻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远远超过枯燥的叙述,也易于拨动读者的心弦,给读者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从而勾起读者无限神往的遐想。

通俗化。由于企业新闻报道面对的信息源大都是专业性、技术性强的信息,这些信息要让读者接受,从事企业新闻报道的记者就要寻找形象的视角,做好“翻译”工作,把专业性和技术性变为通俗化、大众化,要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只有少数人或部分人才能看得懂的字眼或话语。

人物化。如今报纸上很多的企业新闻经常满篇写的都是措施和办法,或记录取得了什么成果,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对象——人。如果找不到人物具象,即便说理分析得再头头是道,读者一样不能从中找到共鸣,读来也一样味同嚼蜡。所以,一定要以人说事,以事谋势,既要见事又要见人,既要见物又要见情。毕竟人是油田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把人的活动写出来,新闻才能活起来,读者才易于接受。

语言形象化。用形象语言说话是增强可读性的一大绝招。在油城,油田生产一线有自己的业务特点,外行人不容易明白,新闻内容要尽可能地让外行也能看懂,就要把专业术语转化为其它巧妙的解释,或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手法阐释,就会让人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巧用数字。企业新闻报道离不开各种指标和数据,恰当地运用这些数字可以更为鲜明地说明观点,起到其他新闻事实难以起到的作用。但用数字说话,绝不是对数字简单的罗列,而是将数字进行分析对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最终起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多角度切入。企业新闻报道中常常会碰到总结、专业技术汇报等工作性很强的材料,如果要挖掘材料里面读者欲知想知的东西,就要寻找最佳的角度,做到深入浅出,从而最大限度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标题要标新立异。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给读者的第一印象,具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标题若简洁凝练、生动形象,能为企业新闻本身增添画龙点睛的一笔。

导语要一语破的。导语引领着全文的展开,导语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兴趣。企业新闻的导语切忌死板,一定要用最短的文字“抢眼”,设置悬念,吊起读者的胃口,增强企业新闻的“灵性”,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几个写作的实例

在克拉玛依,企业新闻报道对象的主体是石油石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方面。只要一旦涉及油田的生产生活,就会碰到专业名词和术语,甚至是深奥的专业技术,而读者大众对这些基本是一知半解。要让他们爱读、读懂企业新闻,必须写得通俗化。

《克拉玛依日报》刊登的新闻报道《创新精神催生综合录井仪》一文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如果说钻井是刺向油气层的一把利剑,那么,录井就是注视油气层的眼睛,新疆石油局地质录井公司的C1标识就是一只在井下睁开着的眼睛。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我们还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眼睛。”该文的导语不仅用形象的比喻解释了钻井和录井的概念,而且很自然地解释了“综合录井仪”,为全文作了铺垫。

而《煤层气:我们正快步走向你》一文中,记者更是用第一人称的语气和拟人的手法解释了什么是煤层气:“我是煤层气,我的家是煤层……别觉得我看不见、摸不着,其实我可胖了,要让我的身体从家里全都出去,需要好几十年的时间呢。所以,你们打得井质量要好,保持生产的时间要长。”

通俗化固然是使企业新闻“化难为易”的一个方法,但如果再加入现场感,就能使企业新闻更加活灵活现。

以安全题材为内容的企业新闻报道《盆五勇士55小时紧急抢险》一文,虽然笔者是事后采访,并未经历现场的抢险过程,但写稿时,笔者用了很大力气挖掘现场以及人的行为,笔墨也落在了讲故事上,稿中不仅有人、有事、有情,还将生动传神的细节、惊心动魄的心理活动展现了出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写人说事切入,企业新闻就会像其它社会性报道那样亲切感人。

再举个例子,“街边小店做出的烤鸭18块钱一只,不过得用手撕着吃;全聚德的烤鸭,要88块钱一只,可人家的烤鸭,肉放到嘴里就化了……冯巩虽然是说相声的,但对‘活儿(技术含量)’的重要性是‘门儿清’呀!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全聚德是百年的‘老字号’了,‘活儿’地道是情理之中的事儿,不算新闻。如果一项仅仅开发了3年的石油化工技术,一出江湖,就在国际上战胜了诸多半个世纪的‘老字号’而获得大奖,就不能不好好说道了。”

这是一则新闻报道《获国际大奖的背后》一文的开头。读了这样的开头,您有兴趣读下去吗?相信答案是肯定的。

写活企业新闻的十个原则说到底是要从增强可读性入手,也只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新闻报道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编辑:殷红)

猜你喜欢

录井克拉玛依可读性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可读性
克拉玛依胡杨
对如何提高录井工程经济效益的思考
本期缩略语表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录井新技术的应用环节分析
报纸专副刊可读性探究——以湖北日报《档案解密》为例
在增强地方时政新闻可读性上用足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