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策划,全媒时代报纸的生存法则

2017-01-27陈雁萍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王华新闻奖伊犁

□陈雁萍

(伊犁晚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深度策划,全媒时代报纸的生存法则

□陈雁萍

(伊犁晚报社,新疆 伊宁 835000)

全媒体时代,纸媒在传播中的劣势不言自明:时效性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渠道相比,明显处于下风。但并不能说当下报纸就完全没有市场。因为,受众不仅仅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且更希望了解相关原因、背景等。而围绕发生的新闻事件进一步做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背景介绍等,这些又都是报纸的优势所在。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想要在全媒体时代占据一席之地,重视策划、对新闻内容进行再度开发,是其发展和成败的关键。

策划是对新闻内容的再度开发

新闻策划能动性的体现,就是在众多事实中挖掘出具有新闻价值的亮点,加以阐述、深化,使其作用最大化。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新疆《伊犁晚报》组织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专题策划,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这些策划有的在伊犁新闻奖、新疆新闻奖等评选中获奖,有的被当地其他媒介转发,有的引起相关领导重视……回顾这些策划的成败得失,摸清新闻策划规律,对我们赢得更高层次上的新闻竞争,意义非凡。

如,2016年8月,江苏镇江援疆干部王华在即将结束援疆任务时,一次开会途中不幸遭遇车祸身故。此后的半个月间,受援地——新疆建设兵团四师、兵团相关媒体及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予以跟踪报道。因为王华是援助兵团的干部,期间《伊犁晚报》只是转发了《光明日报》和《新疆日报》的稿件,并无记者介入。但后来要求《伊犁晚报》记者重新采写,一旦写得不够出彩,就有炒剩饭的感觉。所以,此时写稿显得压力山大。

几经策划,记者部派出两名骨干记者通力配合,跳出了之前媒体采访王华家人、翻阅日志、采访其生前帮助过的人及参与的重大援疆项目这些常规报道方式,而是巧妙地以《一滴水的光辉》《一家人的情怀》《一首诗的温度》作为小标题,把党的好干部王华的感人事迹融入到王华第二故乡的滔滔伊犁河水中;融入到王华三年间在兵地融合、民族团结方面不做看客当主人的家人情怀中;以及斯人已去,包括本土诗人等在内的受援地伊犁人民以写诗、悼文等方式纪念王华等其他媒体都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写得更加细腻感人、入木三分。虽然通讯只有短短2900字,一经见报,就被兵团四师相关杂志收录,还作为王华专辑中的内容选用。在当年伊犁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且被推送至新疆新闻奖的评选。

这一报道充分说明,新闻策划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即在报道内容、形式、时机的设计与谋划上必须具有创造性,以独特的创意占领话语制高点。所以,即使这次战役性的报道晚了些日子,但因为打破常规、出奇出新,有了新角度、新理念、新内容,同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对新闻内容再次开发的成功范例。

十八般武艺上阵,策划产生“独家”效果

独家报道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

“人无我有”是独家,而“人有我新”“人有我深”“人有我特”也应该是独家。

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伊犁诸媒体更多关注的是新华社等跟进报道情况。而笔者所在的《伊犁晚报》5月13日晨会就策划选题,由两名记者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汶川在伊务工人员并进行采访,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及时开辟“汶川,我们在关注”这一栏目。

事实证明,《伊犁晚报》的这一策划是成功的,以先期“独家”占领了当地媒体阵地,保证了后期报道的延续性和有效性。因为,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陆续刊发的红十字会组织为灾区捐款报道、某超市老板亲赴灾区送救灾物资、本土维吾尔族爱心企业家连夜赶制一万个爱心馕送灾区……《伊犁晚报》都用了这一栏目。当年,在全国城市党报新闻奖、全国少数民族新闻奖、新疆新闻奖等评选中,这一栏目或稿件频频获奖。

另一堪称里程碑事件——精伊霍铁路通车一事,因为策划做到了“人有我新”“人有我深”“人有我特”,也是当地媒体中报道最成功的一家。距通车还有整整一年时间节点时,《伊犁晚报》重磅推出举全报社之力策划、报道期长达一年的“精伊霍铁路,百年梦将圆”栏目。如,先派出两名骨干记者用一周时间赴工地采访,回来后选取了4个点、连续用4个整版追溯了工程进展到攻坚阶段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独家新闻,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之后,以每周一次前方战报或后方指挥部最新内容方式跟进报道。通车当天,又不惜版面,以通版刊发开通盛况、各界反响、百姓企盼等。通车次日,又将记者乘坐火车出果子沟(伊犁河谷的屏障)在车内所感所见乘客的喜悦之情以整版刊登。当周周末,再次推出一期16个版面的特刊,从伊犁州领导最初跑项目,到历经数载立项报批,再到专家实地踏勘、建设6年间工地发生的故事,以及盼了一辈子未能等来火车开通一天而抱憾离世、儿子捧着父亲遗像乘坐火车的场景……特刊还单独辟出4块版面让位给读者,刊登他们创作的散文、诗歌作品,以及拍摄到的与铁路有关的照片等,实现与读者的互动。

此次重大报道中,可以说消息、通讯、侧记、文学手法和新闻故事等十八般武艺全上阵,全方位、多角度报道了精伊霍铁路的情况。对于这样一个不具独家性的报道选题,因为《伊犁晚报》的用心策划和深入挖掘而“策”出“独特”,堪称“人深我特”的完美例子!

借力融媒体,广视角、多手法使策划更精彩

在传统纸媒步入低谷的今天,报纸想要谋求一席之地,更不能闭门造车,而是应扬长避短,借力全媒体的优势,发展自我。这时,策划更显重要,应努力运用广视角、大容量、深层次、多手法的报道方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新闻现象进行报道。报纸的优势就在于深度报道,它可以综合、立体、动态、开放地展示新闻事件并揭示其内涵,整合这些传播方式,充分体现报纸特色。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报纸策划,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开阔的视野、深远的眼光观察事物,分析形势,抢占思想高地,绝不能盯着报纸办报纸。在融媒体时代,办报必须得学习电视传媒的形象化,广播传媒的亲切化,网络传媒的平民化、大众化、互动化,第五传媒手机短信的简短化、凝练化。在不断学习中开阔视野,在借鉴中丰富策划理念。

当一张报纸抓住当下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的最热点问题进行策划,并借力融媒体,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报道时,自然容易引起最广大读者的共鸣。

所以,新闻策划是打造一张报纸吸引力、影响力和传播力,提高报纸质量和品位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也是报纸竞争的一柄锐利之剑,更是与网络抗衡的重要抓手。尤其像《伊犁晚报》这类都市类报纸,其发展到今天,因不能如日报般有更多的政府扶持在里面,时效性等又不如新媒体快捷。所以,新闻策划作为其生存、立足市场的一种重兵器,更显重要,也是所有纸媒人需要思考的。

(编辑:古缘)

猜你喜欢

王华新闻奖伊犁
伊犁书
老妈的高招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江苏省侨办主任王华:侨的力量推动着我
王华主任随江苏新闻文化参访团赴台访问圆满成功
伊犁将军长庚
王华主任会见韩国知识文化财团理事长辛圣恩一行
丝绸之路与伊犁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