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走转改”,提升媒体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以《淮北日报》新闻实践为例

2017-01-27吴永生

中国地市报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淮北日报社文风

□吴永生

(淮北日报社,安徽 淮北 235000)

深化“走转改”,提升媒体影响力的重要路径
——以《淮北日报》新闻实践为例

□吴永生

(淮北日报社,安徽 淮北 235000)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安徽《淮北日报》深刻领会“走转改”内涵,结合实际,把深化“走转改”活动,作为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组织采编人员全线出动,深入基层,使“走转改”成为报社常态化活动。

深化“走转改”活动的探索实践

成立采访组,加强报道策划。从2012年起,淮北日报社成立“走转改”联合采访组,由总编辑、副总编辑任正副组长,总编办、编辑部、记者部、摄影部、新媒体中心全员参与。联合采访组坚持每两周策划一次大型采访活动,策划围绕一个主题,坚持到一个地方,从不同角度进行采访。采访后,所有参与人员全部写稿,稿件在《淮北日报》采取“1+1”方式推出,即,1篇重点稿件头版刊登,其他稿件整版推出。同时,走基层稿件在淮北新闻网上固定栏目转载。近年来,淮北日报社先后组织采编人员到濉溪县五沟镇、相山区渠沟镇、烈山区古饶镇、杜集区段园镇、淮北矿业孙疃矿、皖北煤电刘桥一矿等淮北市大部分镇及厂矿进行了采访。通过走基层,采编人员走到一线,看到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变化,闻到了大地泥土的芳香,握到了群众温暖的双手,对自己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是一次极大的触动和提高。淮北日报社记者编辑先后采写《父与子的引水情》《濉溪镇有个“党委110”》《秦望振:在奉献路上寻找同行者》《安徽首批农村网络体检订单在濉溪诞生》等一系列生动活泼、真实感人的“三贴近”稿件,给新闻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其中,《父与子的引水情》荣获2013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安徽首批农村网络体检订单在濉溪诞生》荣获2016年度安徽新闻奖二等奖。

开设专栏,形成常态。2013年起,《淮北日报》先后在要闻、综合、经济、民生四个版面开设“记者走基层”“来自乡镇一线的报道”“来自招商一线的报道”“记者蹲点日记”等专栏。目前,这些栏目已经成为《淮北日报》的固定品牌栏目,一直常态化地延续至今。值得一提的是,为增强报纸的可读性,活跃报纸版面,树立新闻宣传“短实新”的风气,2014年综合新闻版又开设“视线”专栏,倡导记者把笔头对准新闻事件现场。栏目一经推出,得到老报人及广大读者好评。目前,“视线”栏目已刊发100多篇短小精悍、受众喜闻乐见的鲜活稿件。

开辟阵地,形成声势。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为推进党报创新,2015年,淮北日报社在孙疃镇、渠沟镇、段园镇、古饶镇、恒源矿建立5个“走转改”新闻采访阵地。具体做法是,报社指定一名领导和两名记者作为采访阵地具体联系人,并给各地若干名骨干通讯员颁发采访聘书。报社利用自身的报网平台,开设“基层传真”“乡镇之窗”“一线亲历”等专栏,择优刊登合作方“短实新”的稿件。根据需要,报社选派资深记者为通讯员进行业务培训或带领通讯员实地采访等。如,2015年,淮北日报社依托濉溪县孙疃镇“走转改”新闻采访阵地,联合采访组与濉溪县23名骨干通讯员利用两天时间,在县内开展了采访活动。采访结束后,开展新闻大赛,拿出版面刊登采编人员和通讯员采访的图片或文字作品,既达到了锻炼队伍的目的,又宣传了被采访单位,同时提高了党报影响力。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淮北日报社依托采访阵地,先后开展走进古饶秸秆禁烧一线、走进段园葡萄特色小镇等多次大型采访活动,约30名年轻记者编辑参与,进一步深化了“走转改”活动。

深化“走转改”活动的几点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基层干部要接地气,记者调研也要接地气。”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笔者认为,想使这项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把握好“走”这个前提,新闻工作者要做到“走基层”体现“深”字、“转作风”突出“真”、“改文风”改出“神”字。

走基层要体现“深”字。走基层的目的,就是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新闻工作者应该带着问题走基层,带着责任走基层,带着感情走基层。淮北日报社联合采访组在走进一个镇采访时,不仅要看镇里的工作亮点,听取镇里全面的工作介绍,还要深入到村到组,真正走进村组、走进田间、走进村民家中,坐下来与村干部、村民进行面对面交谈,通过看、听、问、查,获取和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样,走基层写出来的报道不仅有面有点,而且有血有肉,吸引力、可读性强,思想深刻,社会反响好。

转作风要突出“真”字。转作风就是要继承和弘扬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和作风,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把实践当成最好的课堂,不断推陈出新、开阔视野、增强导向意识、提升思想境界,真转作风,把笔头更多地指向基层,把版面更多地留给群众。淮北日报社联合采访组走进一座煤矿采访时,不是听矿长、书记介绍,问宣传部门要材料,而是直插现场,到生产一线去,挖掘感人事例。采编人员深入百米井下,采访一线工人;深入区队、洗衣房,采访班组长、地勤人员;深入机修厂,体验工人辛苦劳动;深入食堂、浴池,了解工人饮食和洗浴等生活情况,在真体验中做到真转作风。

改文风要改出“神”字。改文风,要改进“形”,多说有内容、有见地、有思想、有作用的话,多用群众腔,多说百姓语。改文风,要营造“势”,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契机,形成人人抵制不良文风的态势。改文风,要改出“神”,在转变认识、思想、作风上花力气,不断筑牢改进文风的思想与行为基石。淮北日报社联合采访组所有参与人员,做到真“走”以达到真“转”和真“改”,文风得到改变。现在,采编人员的稿件质量和编辑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年轻记者的作风更扎实了,“公文味”“材料味”的稿件大幅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鲜活的、现场感强的、传“神”的稿件增多了,党报可读性大大增强。

《淮北日报》的新闻实践表明,纠正采编人员作风漂浮等问题,深化“走转改”,增强“三贴近”,使其回归到尊重新闻规律的轨道上来,担当起聚民声、汇民智、诉民意、传民情的社会责任,是提升地市党报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编辑:秦明瑛)

猜你喜欢

淮北日报社文风
潍坊日报社:推进深度融合改革 建设新型主流媒体
克拉玛依胡杨
南朝宋齐的河济淮北诸戍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清时期徽州与淮北衣食文化之比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注重速度深度温度,做强新媒体主阵地——奉化日报社成功运营奉化发布要述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本刊新聘特邀顾问陕西日报社社长钟顺虎同志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