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自律难保跨境食品安全需多方寻找难题突破口

2017-01-26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9期
关键词:输华进口商跨境

行业自律难保跨境食品安全需多方寻找难题突破口

目前,对于跨境电商的产品监管主要按照个人自用物品进行,关注有无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质量方面由个人负责,就像从国外买东西回来一样。具体到食品,目前对跨境电商的监管仍在过渡期,质检总局工作主要放在风险监测上,并实时发布警告给消费者提示,过渡期结束后如何监管仍在调研,如果纳入货物管理,质检总局就要从准入到注册、许可等进行全链条监管。

监管部门:明确责任,加强合作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王洪兵介绍说,从2015年开始,国家质检总局赴各地调研,听取企业各方的意见,明确监管原则和要求,不断提升跨境电商进口安全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针对跨境电商食品的安全监管,王洪兵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明确各方责任,作为保障跨境电商进口商食品安全的基础。检验检疫部门将积极引导供应链各方建立食品安全责任共担机制,积极营造跨境进口食品安全国际共治的新格局。企业的食品安全责任配置是监管制度设计的重点,应当合理界定平台企业、生产经营企业、境内物流仓储企业等各方的食品安全责任,健全跨境电商食品安全责任配置。

第二,实施科学监管是保障跨境电商进口商食品安全的关键。检验检疫部门积极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大力推动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落地,有效落实食品供应链各方的责任义务。大力推动风险管理,全面推广监督抽检,通过合格评定代替批批检测,建立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全程追溯信息化系统,切实保障跨境电商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

第三,督促落实各环节的安全责任,构建以三个环节、21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进口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一是进口前环节。设立注册管理制度。输华食品国家和地区进口安全管理体系审查制度、输华食品随附官方证书制度、进口商对境外食品生产企业审核制度、输华食品预先检疫检验制度、进口食品优良进口商认定制度、输华食品出口商及进口商备案管理等制度,将监管延伸到境外源头,对出口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全面升级,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口。

二是进口时环节。在口岸环节设立了口岸检疫检验监管制度、输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制度、输华食品检验检疫申报制度、输华食品进境检验检疫指定口岸管理制度;进口商随附合格证明材料制度及输华食品合格第三方检验认定机构认定制度等,防范风险流入境内。

三是进口后环节。设立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回顾性审查检查制度、输华食品进出口商和生产企业不良记录制度、输华食品进口商和代理商约谈制度、输华食品进口和销售记录制度、进口食品召回制度等,全面完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和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最后一公里”质量安全。

第四,加强国际共治是确保跨境电商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质检总局将积极和商务部、卫计委、食药监总局等有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积极推进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食品进口准入前置审批改革创新;质检总局还将主动和主要输华食品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合作,明确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原产国的官方责任,积极倡导推动建立双边、多边等跨境电商进口食品安全国际共治新机制。

业内专家:建立曝光平台

我国应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快完善跨境食品的监管制度,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跨境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完善对网络销售食品的监管,加强食品进口监管。具体建议如下:

一、明确跨境电商食品的监管范围。2016年3月24日,财政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4月8日起实施),从法律属性将跨境购分为两种方式:网购保税(跨境电商B2C)与直购方式(海淘和代购)。如果食品按照网购保税的方式进口,称之为货物,应该按照一般贸易的方式实施监管。如果食品以直购方式进入我国,称之为物品,直购国外食品属于私权,采购人自己应对物品质量安全负责。

二、加强跨境购食品全产业链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对跨境购食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严格审核。

三、建立健全跨境购食品的注册申报、备案和检验制度。对于跨境电商渠道进口销售的产品必须取得相关部门颁发的许可证书,并在有关部门备案;对于从事销售海外产品的个人,必须将所销售的产品委托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具有该品类检验真伪资质的第三方销售平台进行销售。

四、加强跨境电商平台的日常监管。《电子商务法》即将出台,在制定实施细则时应充分考虑加大食品跨境购的监管力度,包括电商平台应建立食品质量控制体系与食品安全风险保证金制度,对使用平台交易的进口商实施备案管理和黑名单制度等。

五、建立不合格跨境电商食品曝光平台。曝光平台可由国家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联合牵头,行业协会和主流媒体参与建设,平台曝光监管部门抽检不合格的进口食品,消费者可以向平台举报包括跨境购食品在内的问题产品,当举报查证属实且非个例现象,平台可以发出预警信息。

六、建立由政府、协会、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针对跨境购食品市场,成立由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智库机构等参与的行业健康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

综上所述,只有建立社会共治的跨境电商食品安全治理体系,才能配置各种主体责任,达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国际贸易之间的平衡,实现保障进口食品供给安全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最终实现跨境电商食品的有效监管。

跨境电商:建立国内退货仓

针对跨境电商食品安全保障问题,多家电商平台表示严格排查全部进口食品,并通过进一步严格商家入驻认证机制、参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合作、建立国内退货仓等措施来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和安全性。

电商平台上直营店家比较多,往往采用去当地的市场直接购买的模式备货,相比在国外批量采购、仓储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买到假货的风险更大。对此,一些电商平台对买手入驻采取认证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对其合法身份、海外居住地址、个人海外信用等多项信息进行审核,不定期进行海外商务拓展回访,保证身份、信用认证资质实时更新、有效,以追溯买手购买的商品货源渠道。

除了商品源头的追溯外,在国际运输过程中,平台自建官方国际物流,以提供 “海外直邮”服务支持,确保商品从海外到国内各个运输段的封闭性。此外,平台还建立国内退货仓,提供“本土退货”服务,支持包括保税发货与海外直邮两种入境方式的商品。

另有平台则选择与监管部门进行合作。2015年11月某电商平台与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了《跨境电商质量溯源合作备忘录》,成为全国首家把商品质量溯源延伸到境外的跨境电商,2016年10月,该平台再次与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达成全球质量溯源体系的合作,通过与全球质量溯源体系“一个平台、三个系统”的全方位对接,平台会员可在“智检口岸”的商品质量溯源模块查询到各类信息。同时,平台还引进了具有国际权威质检机构瑞士SGS对销售的特定产品进行独立第三方滚动抽检,以确保品质。

猜你喜欢

输华进口商跨境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脱欧后蜜蜂难进英国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证外单据在信用证结算中的应用及操作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浅析国际进口贸易财务管理价值
中国首次允许从美国进口大米
跨境直投再“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