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宣传陷阱 远离保健品诈骗

2017-01-26

中国防伪报道 2017年9期
关键词:试用保健食品保健品

警惕宣传陷阱 远离保健品诈骗

近年来,老年人被忽悠买保健品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而且痴迷保健品的老人越来越多。据中国保健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有2000亿元人民币,而老年人的消费就占50%以上。那么,这些骗子是如何设局让老年人上当呢?

保健品宣传陷阱

混淆保健食品与药品概念。某些经营者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保健食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假借送赠品或免费试用等方式揽客。有些商家就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组织免费讲座或免费旅游兜售产品。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邀请所谓“专家”“教授”“医生”现场谈养生,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增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老年人要加强自身防范意识

广大老年朋友要克服贪欲心理,打消“花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念头。看好自己的钱袋子,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自己拿不定购买主意时,可以找孩子征求意见,需要报警时要坚决报警。

有病要到正规的医院去看,买药要到正规的药店去买,不要在所谓的免费讲座购买“保健品”,选购时,要认准国食健字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保健食品,如药店、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地方购买;要警惕“专家义诊、权威证明、免费试用、宣称疗效”等非法宣传营销“陷阱”,科学、理性消费。

如果是从网上购买保健食品,建议在国家食药监总局上查询该产品的批准文号,避免买到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的冒牌货。消费者发现食品欺诈行为时,保留好相关购买凭证,发现问题及时拨打110报警或与质监部门、消费者协会联系。

儿女们要多关心老人

老人受骗多是孤独惹的祸,应当多关注老人的需求,多和老人沟通,提醒他们防范不法商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增强生活自信。当老人被骗时,家人要尽量少些指责和埋怨,多些理解和宽容。

猜你喜欢

试用保健食品保健品
保健品知识ABC
血管吻合试验台的研制及试用
GYK-160G型和GYK-160X型轨道车运行控制设备通过试用评审
浅论保健食品与健康养生的关系和解决途径
保健品“网上忽悠术”揭秘
一次吃10种保健品,真的没问题吗?
减肥类保健食品中25种非法添加化学物质的UPLC-DAD快速筛查
今年过节你买保健品了吗
“小饼干”的诱惑 永诺YN 40mm F2.8N镜头试用
保健食品或可探索“审批+备案”模式